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蒙古地区的"买卖城"及其商业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蒙古社会的变迁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清廷在制度建设、宗教倡导、移民开发、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蒙古地区的社会面貌.全面总结不同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是我们认识清代蒙古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清代蒙古社会的新生事物--蒙古城镇--这一"特定区域"为考察对象,选取这一"区域"中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买卖城"--作为突破口,揭示清代蒙古地区城镇建设的状况和商贸活动的特点.文章由"买卖城"的特征与布局、"买卖城"的商业特点、"买卖城"的管理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对"买卖城"的概念、性质、规模、布局、市场特色、交易方式、商业群体、市镇管理、行业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探讨清代蒙古地区"买卖城"的形成及其商业特色和商业地位,以期能对深化清代蒙古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乌兰图雅 《中国藏学》2023,(6):156-165+218-219
清朝政府采取的扶植藏传佛教的政策有力促进了蒙藏民族关系的发展。有清一代,无数蒙古地区僧人香客、学者前往西藏进行熬茶祈福、求经学法等活动。其中,往来于西藏与蒙古地区的蒙古僧人为蒙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或部落的蒙古僧人,为求学来到西藏各大寺院,并按籍贯被分配到不同的康村和弥村中居住学习。到了清后期,蒙古人赴藏熬茶的次数变少,赴藏求学的蒙古僧人数量也逐渐减少。这就直接导致西藏各寺院中蒙古僧人居住的康村及弥村的衰落,出现了西藏格鲁派重要寺院的僧人到蒙古地区化缘的情况。文章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清后期蒙古各地区经济的不景气。陷入破产边缘的蒙古地方经济,直接影响了深受蒙古人重视的宗教活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各民族交往以及其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吐默特阿勒坦汗时期,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地区,对蒙古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依据大量史料,对当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过程、原因以及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明代奴儿干都司境内,居住着操不同语言、习俗各异的众多氏族部落.大体说来,从贝加尔湖以东到嫩江流域,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和黑龙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则为女真族的聚居地. (一)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的西部地区是蒙古各部的游牧地.明初,蒙古分裂为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瓦刺部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鞑靼部在今黑龙江南北两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家对匈奴语言的归属见解不一.我们认为,语言属性和体质类型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在体质特征上,外贝加尔的匈奴人属于西伯利亚类型的人群;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的匈奴人群属欧罗巴人种的中亚--两河类型并混杂着部分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中国先秦时期非匈奴人群显示出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蒙古东部地区和外贝加尔湖地区的匈奴组群与阿尔泰地区的匈奴组群之间相对聚合,但彼此间仍旧存在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性.这种复杂性暗示匈奴在民族语言形成的过程的不同的阶段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语言融合现象,外贝加尔地区为中心的匈奴主体可能在语言上更加接近蒙古语,而中亚地区的匈奴人群可能操以蒙古语为主,夹杂其他语言特别是突厥语的混合语言.  相似文献   

6.
武陵地区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和石阡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等地.同时,铜仁市、德江县、恩施市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在历史文献、口传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武陵地区蒙古族均为自元代以来逐步南迁之蒙古族后裔.由于资料不足,武陵地区蒙古族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期待更多考古佐证材料的出土和发掘.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婚姻是该民族历史传统、周边文化影响及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通过四个不同类型村落资料的横向比较以及1996年调查数据与2005年调查数据的纵向对比,对东部蒙古族乡村地区的婚姻现状与变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有高原,有平原,也有纵深的山岳丘陵地带.蒙古人多数聚居在草原,少数散居在平原和山岳丘陵地带.最近我到大青山的前山地区——桌资山,作了一次访问,接触了厂不浪、印堂子、八苏木等公社的少数蒙古人.这些蒙古人和数十年来从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移来的汉人杂居在一起,从事于农牧业生产活动,这和草原上的蒙古人专营牧业,无论是生产、生活,以及和自然作斗争,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先取西南诸蕃,后图天下——蒙古对藏彝走廊的军事征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3世纪的南下军事扩展中,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先取西南诸蕃,后图天下"的战略思想,即绕道中原侧翼,进攻金、南宋.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就不断对藏彝走廊地区用兵,最终以忽必烈穿越藏彝走廊远征大理而达到高峰.通过长达30余年的用兵,蒙古基本实现对藏彝走廊的军事征服,并有力地配合了蒙古对金、南宋的战争以及对卫藏地区的征服与统治.这一军事征服无论是对藏彝走廊本身的历史发展,还是对蒙(元)统一事业的完成以及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坚军 《西藏研究》2008,5(1):10-17
前人对1253年蒙古三路大军远征大理路线虽有一定研究,但迄无定论,而兀良合台西路军进军路线在学界仍有较大争议.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1244年蒙古军自吐蕃进至大理九和路线、1253年八思巴入藏路线,以及蒙古汗国初期吐蕃地区所设驿站,对兀良合台西路军进军路线作了一番新的探讨.通过对西路军进军路线的详细考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蒙古汗国初期入藏路线和藏彝走廊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