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民主”还是源于西方的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然笔者不采用“中国的民主”的说法,自然也不会采用“西方的民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区分“属于”还是“源于”,容易把本质论与发生学混淆起来。许多学者喜欢比较中西或者东西(方)历史、文化、制度、思想,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陷阱。在文化比较研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问题,即所谓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模仿这两个问题,也可以针对民主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民主?”“为什么偏偏是在西方产生了现代民主?”在试图回答之前,应当审查在提问中是否暗藏玄机。让我们先从考察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青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对带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重庆共青团按照市委和团中央的总体部署,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服务重庆文化兴市战略为主线,以重庆青少年文化行动为统揽,坚持理论武装,坚持精神培育,坚持道德建设,坚持文化熏陶,大力提升重庆青年的人文素养,促进重庆青年的全面发展,为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重庆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是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强调管理的制度化、定量化和严格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集体主义的“家天下”文化,以重视“情感管理”,强调人本位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为主导。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要想成为“君子”即好的管理者,务必从这三方面进行由“内圣”到“外王”的修炼。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风头正健的青年学人热衷于议论现代性的危机,鼓吹“后现代”、“后殖民”理论。他们一方面宣布人权、自由是“现代性所创造的”“虚幻的”“拯救意识”和“臣属的”“普遍性”话语,一方面又对同属于现代性话语的“民主”进行了“挪用”,大谈所谓“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例如崔之元在《读书》和住十一世纪》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经济民主”的文章,又如张颐武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春夏季卷)宣称“一种新的文化民主……业已崛起”,但是对于政治民主的议论却甚为寂寥。这是一种值得人们深思的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个性     
文化的N个样式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叉》一书中曾说,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开始价值取向就不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到一块。他认为,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形态,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盘旋往复”的状态。这种社会形态用西方历史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而西方文化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一般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种“唯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在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西方人豪迈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讲社会协调的“人和”。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主张从个人出发,申张个人的价值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与问题的理论归纳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不理想,研究领域的“跟风”现象普遍,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西方构念和理论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展缓慢.本文从制度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境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情境特征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发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凝练出该领域四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即“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也同时提出了每个方向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14日《信息时报》报导了美国《国际品牌》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对全球品牌的价值评估,并由此列出了全球六十大品牌。这些品牌绝大多数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品牌囊括了十强席位,发展中国家仅以古巴“Bacard”品牌酒入围,中国为零。不少人对此深有感触,并用市场经济理论对此进行分析与反思。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此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进行剖析,以期为突破文化障碍,创建我国的国际品牌提供理论参考。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创建世界名牌产品的障碍分析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组织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优秀的管理思想,他们的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的肯定和推崇,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曙光,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希望所在。 学习型组织是九十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被认为是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因提出“学习型组织”而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其实,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相通之处,正如彼得·…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陶东风一如果从杰姆逊的讲演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研究》一书的问世算起,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作品的传播则更早)。其间出版了多种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译文集和研究著作,论文更是难以计数。目前,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着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和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能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即“文本解读”与“时代解读”相结合,真正做到“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张丹  张博 《决策与信息》2010,(11):87-88
当代青年大学生怎样才能成才?他们不仅应该具有形而下的“器”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形而上的“道”文化素质,懂得做人的大道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成才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兴盛 《领导文萃》2008,(14):76-80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王震诞辰一百周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命于耀邦同志的批示,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社派我采访王震。当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种不同的声音很多。王震以建国初期自己在新疆引进西方国家先进设备搞建设受挫为例,多次讲“改革开放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状况十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的绩效管理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基础不相适应。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探索出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简单适用的“中国式”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才能在中国企业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也就是用中国的“道”加西方的“术”。然而,这一看起来似乎境界颇高的思想基础,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紧密结合纵观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尽管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阶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法律文化各具特色,可以从以礼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法律文化的等级观和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观、法律的本位观、德治与法治、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唐震  王丰 《管理科学文摘》2010,(36):239-239
有效服务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是团组织的职能所在和凝聚力之源。无锡市人民医院团委探索了以培育“有型”青年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新实践:培育以业务为根本的“专才型”医疗青年、以文明号为载体的“文明型”医疗青年、以团支部为单位的“组织型”医疗青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的“有为型”医疗青年和以文化为灵魂的“人文型”医疗青年,促进了团员青年立足的岗位成才和建功立业,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提供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危机,即以巴黎“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西方“1968年革命”、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新社会运动”抗议浪潮和1998年以来西方民众的反全球化运动。这些抗议运动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引发了学界和政治精英的深刻思考,促使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政策。西方国家治理社会危机的理路和政策,对当代中国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合管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如金 《管理学报》2007,4(2):135-140,143
在管理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便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和合管理”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化扬弃,以中国和合哲学思想为基本指导原则,以中国传统的和合管理为历史借鉴,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实际,同时吸收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的有益内容,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这个政治词语有一丝学究气,其实本是从社会科学借用而来。1918—1925年间。西方的社会学移植中国,在瞿秋白、陶孟和等知识分子传播下,从小只读四书五经的青年首次认识到: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也是门大科学。受陶孟和近距离熏陶的毛泽东,于1929年革命艰难时期,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共政治的决策逻辑由此设定,并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时下的一个高频词.几乎人人都在谈它。其实,它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政治大人物发明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类似的表述很多,比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法家的兼爱思想,佛教的平等思想,还有近代由西方传人中国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杂糅了中外文化精髓的词。但老实讲,“以人为本”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倒是与民本位思想背道而驰的“官本位”与“钱本位”思想(诸如“朝里有人好做官”、“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明证)一直在大行其道,也有广大的市场,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