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荟萃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吋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相似文献   

2.
今日满族的哈拉(姓氏)、穆昆(家族)多源于女真社会,它既是血缘关系,又是地缘关系的区别和代号。满族“姓”是最早产生的血缘关系产物,而“氏”却属于“姓”内部的派生范畴,故沿有同姓异宗,或同宗异姓之说。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满族总计有姓氏679个左右,其中有225个产生于今黑龙江地方,余下者则产生于辽宁、吉林两省境内。由此看来,黑龙江地方是产生满族姓氏的故乡之一。  相似文献   

3.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对女真向满族的转化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巨大.使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女真文化改变了原来的面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区别于女真文化的满族文化,从而使满族成为具有统一文化的民族,八旗制度不仅促使这个民族完成了女真向满族的过渡,也使这个民族完成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李燕光、关捷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部满族史专著《满族通史》,日前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满族通史》系统阐述了满族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对满族新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八旗制度、满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本书从清史中分离出来,突出了满族本身的特点,"上三旗"与"下五旗"分列专题论述,为满族史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清代布特哈打牲鄂温克人的八旗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八旗前的社会 自崇德年间,鄂温克各部落便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任命了佐领“达如汉”管理鄂温克族,按时向盛京纳贡,统属于乌喇(吉林)章京,不设兵额。当时每个男丁要向满族统治者献一张貂皮为公差。  相似文献   

6.
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7.
李劼 《民族研究》2001,(5):103-103
由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研究员主编的《满族文化史》,日前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满族文化史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从该书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了满族的八旗制度、兵家谋略、法律制度、教育、科技、文字、文学、书画、音乐、舞蹈 、民俗、宗教、姓名、家谱和园林等,并侧重于对满族在中华文化各领域突出的贡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介绍,结构体系完整,学术视野开阔,文献资料丰富。作为一部全面展现满族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学术专著,该书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其一,作者从一个相当广阔的学术视野来理解文…  相似文献   

8.
清代八旗索伦的旗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八旗索伦的旗学教育麻秀荣,麻晓燕,那晓波八旗索伦人是指清初陆续编入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呼伦贝尔等地驻防八旗和布特哈打牲八旗之内的,以及移驻京旗和远徙新疆编入索伦营驻防的鄂温克人。有清一代,他们曾是满族统治者赖以维系其统治地位的重要的军事政...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是满族等北方民族普遍信奉的原始宗教,在"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引导下,萨满教的祭祀形式多样,各氏族、各姓氏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各族姓最初都是由女萨满来进行人与神的沟通.在满族祭祀中,女性同样是最活跃的分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之后,支撑青州驻防社会的军功体系溃散,联系直省驻防与帝国权力中心的制度网络破裂,该驻防遭遇时势的冲击产生崩溃。本文将历时地呈现青州满族驻防八旗社会结构、权利义务、精神价值等不同层面间的失衡、分化的过程,探究青州驻防清代所形成历史传统和价值何以在社会动荡中维系社区,以及当下驻防后裔如何在历史记忆与主流话语中寻求并重构自身文化的价值基点及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11.
论八旗意识及产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是与八旗制度相伴而生的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有着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八旗独特的管理方式,以及他们在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一致和社会生活的相近与相同,使八旗成为与"民人"有显著差别的社会群体。这种差别不仅使八旗能够独立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能够产生不同于"民人"的思想意识,即"八旗意识"。这个超越民族范畴而存在的社会集团,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也许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这是辽宁省成立的第一个民族研究机构。省民族研究所成立后,开始对辽宁少数民族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辽宁省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了研究工作以辽宁少数民族为中心,以满族研究为重点。这项工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学、语言和民族理论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在民族史方面,重点对满族形成发展的原因及条件、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关系;满族文化的特征、八旗制度的作用及得失、民族习俗的坚持与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现实民族问题的依据。在文学方面,重点对满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歌舞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当你来到辽宁省岫岩一带地方,会发现许多流传在那里的满族风土人情,择其要者记之于下。旗、卜子在岫岩,被叫做旗或卜子的地方,往往是满族的聚居处。这种名称的产生是有历史原由的。300多年前,满族人初到岫岩落户时,大多以氏族为单位,成为“占山户”。随着他们开发山林土地的辛勤劳动,人口也繁衍了,便开始形成以氏族为单位的  相似文献   

14.
满语的复数词缀有-sa/-se/-si/-so/-su、-ta/-te、-ri、-nar,它们具有各自的接加条件;对这些词缀接加条件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可从中窥测出满族早期先民对"数"的思维认知过程、氏族组织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先民的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15.
满族民歌:民族文化的别样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民间文学极具特色,它直接反映了满族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理想。在清代,满族民歌小调盛极一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在东北地区和京畿一带广为流传外,还随着八旗驻防流传到全国各地。有的与当地民歌相融合,有的仍保持原来的曲名和民族特色。歌词初为满语,后渐用汉语,有些民歌保留了满语衬词,还有的歌词为满汉合壁——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民剽悍骁勇、精于骑射的民族传统和惩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在祖国东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布特哈八旗进行管理,实行这种制度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实行八旗军政制度的原因、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及其对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我、他者与国家:福建琴江满族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琴江满族是清雍正七年清廷所建福建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据其家谱和墓碑的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早年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1979年,琴江人集体要求将民族成份由汉族改为满族,同年建立了琴江满族村。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汉军旗人的认同意识以及隐藏在认同意识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渊源,并通过分析认同过程中自我、他者、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现代国家背景下少数民族认同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清代八旗制度消亡时间新议佟佳江关于清代八旗制度的研究文章已发表很多,但讨论八旗制度消亡时间的文章却未见到。大概在一些研究者看来,随着清朝的灭亡,作为清朝独特政治制度的八旗制度也就随之消亡了,①因此没有探讨的必要。近些年来,笔者在查阅北洋时期《政府公报...  相似文献   

19.
凡到过沈阳,游览过福陵、昭陵、盛京皇宫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辽宁真不愧是满族发祥地呵! 满族直接祖先是明代的女真人,繁衍、生息于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之间,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南迁,其建州部和部分海西部女真人定居今辽宁境内。公元1616年,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部的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建后金国,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并创建八旗制度,把征服的女真人都纳入八旗组织之下。1626年,其子皇太极继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此前一年,宣布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即今日所称之满族。 1644年以后,清朝虽然定鼎北京,并将大批满族人带入关内,但因辽沈乃其肇头之地,一直予以十分重视。就在入关的当年,即下令以沈阳为陪都,尊为天眷盛京,  相似文献   

20.
贡貂是布特哈八旗各族部众对封建王朝所尽的主要义务,"身足五尺,岁贡貂皮一张"已成共识,但贡貂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是因事因时而异的,存在免贡、缓贡等多种情况,体现了清廷对布特哈八旗管理之特征,即其管理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布特哈八旗各族部众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