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懦弱短视的"御弟"唐僧在当今一些日本影视动漫版<西游记>中被大胆变异成女性,并成为爱情的主角,引发了中国观众的强烈反感.但其在日本高居不下的收视率不禁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唐僧形象女性化变异的原因可以看出,是日本神道教与佛教介入其中,将唐僧形象加以分解后进行集体再创造和重新诠释,从而形成了女性唐僧这一形象变异体.  相似文献   

2.
领导艺术,自古有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沿革实践中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富的领导艺术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作决策,要求"成竹在胸";使用人,求"知心",收"士为知己者死"之奇效;教育他人,主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明的领导者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主要就公共管理中领导艺术表现形式等问题并结合自己在审计部门工作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要树立领导力的管理理念,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将自己塑造成善于治校管理的将帅之才。  相似文献   

4.
领导是组织管理活动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部分 ,领导行为的质量和效能 ,关乎整个管理活动的绩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领导是影响各种管理活动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分析领导角色和领导人格 ,对于我们深刻把握领导的本质 ,扮好领导角色具有重要意义。一、领导角色的内涵  领导角色是领导者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优势地位以及由此地位规定的行为模式。领导角色的这一内涵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 ,领导角色是领导者在群体中所处的优势地位的表现。一般来说 ,领导者在组织集体中处于优势 (主导 )地位。这种优势地位集中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刘备是一个充满王霸气质的枭雄,宋江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盗跖式的英雄,而唐僧则是一个大智大勇的得道高僧.但作为文学形象,刘备、宋江和唐僧却平庸、无能,缺乏文学感染力.这三个人物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大异其貌,恰恰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重伦理的儒家精神的深刻影响之下不断进行"醇儒"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福列特以整合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其整合思想以循环反应、情境规律以及人际关系等理论为基础,将企业定义为职能性整合统一体。整合为冲突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建设性维度,强调参与和调解的重要作用。整合思想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和控制方面,突出了管理的客观性和群体性,要求企业将管理科学化、专门化,并把服务纳入自己的职能当中,颠覆了以往独裁式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实现了自由。  相似文献   

7.
从2009年起全国试行的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模式,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然而由于社区矫正效果评估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含糊性引发了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责任问题的讨论。因此以领导—成员交换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在外在驱动关系中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管理中的领导—成员交换、偶发行为者中的领导—成员交换、内部驱动关系中的领导—成员交换中影响成员责任感的相关因素,为社区矫正管理人员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供了新的认识渠道。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的规律、方法及其应用的科学。它研究组成领导行为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导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总结领导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探索领导者决策、管理、指挥、用人的方法,促使领导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 领导科学以领导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什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6):173-178
魅力型领导,作为一种领导类型,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管理中,该种类型领导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组织员工的集体效能感,增强了团队创造力,进一步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学者对魅力型领导、集体效能感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上海和济南两个地区6家企业的领导者和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数十个团队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魅力型领导对企业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想通过分析去发现魅力型领导行为、集体效能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组织团队创造力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管理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可以对组织团队创造力起到推动的正向影响作用;(2)魅力型领导行为可以提升组织成员的集体效能感,促使组织成员了解组织目标,对组织实力进行合理有效的判断和评价;(3)集体效能感在魅力型领导和团队创造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魅力型领导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取经归来     
王聪 《快乐青春》2014,(5):93-93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总算取经归来。  相似文献   

11.
柳海莉 《河北学刊》2008,28(2):131-134
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而惨遭贬黜。被贬之后,他们以著书垂文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永贞贬谪文人提出了"文以明道"的文学观,与同时期韩愈及其门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互为呼应。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开元天宝宫廷盛行的乐曲能从多方面满足中晚唐人对大唐盛世的追念,遂成为那个时代最受青睐的怀旧介质,乐人的命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何满子临刑献曲的诸般传说,便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产生的.强烈持久的怀旧心理必然影响文学创作,开元天宝史事轶闻成为中晚唐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怀旧心理的自然走向,决定了这类诗歌除了始终萦回着的感伤情调之外,写作重心随着时间的流逝,从中唐的侧重猎奇,逐渐转为晚唐的侧重反思,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唐咏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续《论白居易与水利建设》一文,从天道无常、守土有责、得道多助及心怀仁爱等方面,考察分析了白居易治水的动因及机缘,发现乐天青年时期的灾荒遭际,使其对民生有了深切同情;中唐时期江淮水利的长足发展,让他在苏杭治水有势可借;当然,最可宝贵的是乐天有志治水,为此他的行动得到了各方帮助.这一切促成诗人在惨淡的中晚唐,居然倾其所能终将自己的禹功蓝图变成了现实.诗人的赤子之心、爱民情怀永远鲜活,他的水利事迹和诗文一样会永远不朽.  相似文献   

14.
刘长卿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从其生年、诗歌的风格、实力乃至创作的个性来看,刘长卿都应该归入盛唐。特别是他在盛唐诗风的承传上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而在情景交融上也具有“定型”的意义。把他归入盛唐,不只是个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盛唐山水诗群落派的自然生态的必然要求,显示出此派的无形而巨大的聚合力,也更是对盛唐山水诗派的实际情况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贺严 《文史哲》2007,(4):134-140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16.
周斌 《阴山学刊》2005,18(2):13-16
宋之问是初唐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文人,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唐以降历代诗评家充分肯定了他在唐代近体诗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其人品的评论,情形就大不相同:一方面肯定他是一位无行文人,其人品确实“不足为人道”,慨叹其诗品与人品之相悖,命运之悲惨;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问题,各执己见,各陈其说,莫衷一是。诗评家千余年来对于宋之问人品和个别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透视出他们对其人品的具体而微的真实接受情形。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王敬芳,为挽回豫北矿冶利权,积极与福公司谈判和斗争;为了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并争取到更大的权益,筹组中原公司以抗衡福公司;为传播科学文明,复办矿务学堂等学校;为促进中原公司发展,制定中原公司发展规划。因其学识闳通,声望卓著,办事公道,深得各方人士的敬重和爱戴。  相似文献   

18.
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诗歌理论发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许筠诗歌批评涉及到了唐、宋、明诗以及朝鲜历代诗歌。他以唐诗性情本质作为诗歌批评的标准,崇尚唐诗,轻视宋诗,肯定明诗。在对朝鲜历代诗歌的批评上,体现了他的民主、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王文光  陈燕 《学术探索》2014,(1):107-110
唐王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帝国,唐王朝不但能够很好地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还能够与海外的民族或者民族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正是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新唐书》以超过以往正史的丰富内容以及庞大的文献体量,记载了所有唐朝直接统治、间接管理的民族,以及唐朝人目光所及的海外民族,以民族史志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发展画卷。  相似文献   

20.
查慎行是清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所阐述的熟处求生与搜奇抉险理论,固然注重诗歌创作技之表现,但更重要的还是道之层面,这是一种典型的宋诗精神。正是这种宋诗精神首开清初宗宋诗派,在清初宗唐与宗宋诗风演变中的贡献与作用不容忽视。这在査慎行对唐宋诗人的相关评点中表现尤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