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多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悲剧作品,反映了物质主义和清教主义异化下人物的悲剧命运。根据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冲突双方是两种对立的伦理力量,只有通过一方退让或双方同归于尽才能达成和解。基于黑格尔悲剧理论,通过分析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探讨了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一部优秀作品,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国淘金热潮驱动下人们各种欲望交织、挣扎生存的图画。在奥尼尔看来,人的欲望主要表现在人性中的物欲与情欲,如果性欲只是情欲的最初级的表现方式,爱情就是情欲的最高级的表现方式,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会遭遇情感的毁灭,从而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分析人性欲望产生的社会原因,探索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在物欲和情欲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榆树下的欲望》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在失去"上帝"这一精神信仰后的惶恐和不安。受物质主义文化影响,他们把追求财富作为一种新的精神寄托,在这种追求中,他们的人性与物质主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导致他们人性的丧失,根本无法感受到生命本身的意义,同时也造成他人的悲剧。欲望本身成为他们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他们失去正常人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标志。在物质主义造成的复杂矛盾中,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沦落为物质关系,无论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都必然是悲剧性的。奥尼尔通过表现他们在和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时所表现出的悲剧力量,从而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思想:人只要能在绝望的境地里继续抱有希望,他就获得了生命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4.
评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9—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是美国新剧运动中成就最大的一位剧作家。他在戏剧创作中,既继承了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深受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综合各家之长,将传统的戏剧表现手法大胆改革;充分吸取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长处,勤奋探索,勇于实践,创立了独特的戏剧风格。他一生中写过六十多部风格各异的剧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学财富,并且为美国戏剧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空前繁荣、真正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大师擅长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手法来揭示美国 2 0世纪前半期人民的思想和冲突。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剧本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以奥尼尔的悲剧力作《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旨在透视奥尼尔独特的悲观主义 ,即取精华于古希腊悲剧及弗洛依德无意识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庄平 《南都学坛》2006,26(5):63-64
母爱是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最伟大、最崇高的爱。然而在蘩漪的情感天平上,母爱的分量远远低于爱情的砝码。中国传统女人,纵然是生活在浓厚悲剧色彩的婚姻里,可一旦有了孩子,她就会忘记婚姻,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在母爱的世界里宣泄女性情感的激流。蘩漪的恨,是从踏入周家由青春少女变为少妇的那一天开始的,她沿着幽恨———愤恨———仇恨这一行程一路走下去。蘩漪双重的性格、复杂的身份、高贵的地位、变态的情爱,最终必然导致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根据辩证法的善恶辩证关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异化过程极其导致的悲剧结局进行探讨.希斯克利夫作为抗争性的人物,一个"两难"的角色,其报复的结果陷入了动机与结果相悖反的悲剧中,造成了既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命意识、超越动机、动机与效果悖反、两难境地几方面,阐述《罗生门》思想的悲剧性;从作品的题解、意象、情节构筑,阐述《罗生门》艺术表现的悲剧性,进而认识作品对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对社会、对环境的反思,从而认识它的价值和深厚内蕴。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一生着力于现代心理悲剧的创作,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二十世纪美国人民灵魂扭曲的可悲心态和美国现代社会的精神窘困的可忧状况,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之梦的努力探索和幻灭.本文以<榆树下的欲望>为例,从人物内心欲望困扰、社会批判意义及悲剧的终极价值三方面来探讨其显性的、隐性的及终极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0.
《榆树下的欲望》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其剧作往往贴近生活并且哲理深刻.他的早期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就体现了剧作家本人的女性观.通过对剧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分析,探讨了她们的女性自我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从而表明奥尼尔也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并且非常关心女性生存状况的剧作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悲剧具有与西方悲剧不同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不但是历史正义的化身,而且在道德上是比较完美的。而悲剧冲突就不在悲剧人物身上展开,而在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之间展开。悲剧人物在对敌不懈斗争中达到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谈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西方社会的信仰缺失从“上帝的死亡”开始,象征宗教信念的式微;东方社会的信仰缺失自“社会转型”开始,表征依附退出人生舞台的恐慌。国人信仰危机的历史、现实原因,主要源于文革时期信仰神化的沉重代价,还有喜唱高调的传统国民性,更有道德教育要求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欠缺;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信仰“真空”、信仰“乏力”、信仰多元化、信仰功利化。摆脱危机而实现信仰升华,包含“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的对待信仰”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悲剧审美问题,在此之前有很多研究成果,但主要是从整体的文艺理论角度或者部分个案人物分析上出发,本文拟以《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统计《史记》的悲剧人物数据比率,以此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遥的小说世界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浓重的悲剧色调.<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确定性.路遥是一位"用生命歌唱"因而值得人们尊敬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音乐史上舒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威尔第、勋伯格等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是天才人物,都具有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创作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的创作实践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矛盾冲突,使这些音乐家成为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18.
以对《石壕吏》、《新婚别》、《又呈吴郎》三首诗歌来解读杜甫所塑造的老妪、新娘、寡妇三种类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劳动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在苦难生活中诞生的坚强生命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9.
世界金融危机对于教育行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做好毕业生就业的疏导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化、持久化,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