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一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5-9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比如: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真理标准论。其实,一个单一的逻辑起点是很难统摄邓小平理论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我们应该分别为邓小平理论所涉及到的不同方面找出不同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朱小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9):174-176
从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对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基础、时代背景、历史依据和其发展轨迹进行探讨,认为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徐震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6):31-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思考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耿连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凡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 ,应当是一个与研究对象历史进程同步的抽象范畴 ,而不能是具体范畴。寻找和确定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时 ,一定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的主体或本质。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人民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义凡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37-43
逻辑起点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12种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确定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范畴的条件是什么,而主要在于邓小平理论中的哪个范畴最符合这些条件,怎样理解恩格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这句名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历史进程的"最原始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所见到的十几种观点,都是不严密的。只有把"人民利益"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才最符合作为逻辑起点范畴的条件,才能把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合乎逻辑地构架起来,才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相统一的问题,才能深刻地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彻底的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国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5):113-118
文章以“逻辑起点”范畴为立论依据,分析了学界关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几种不同观点,指出它们的不足;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畴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力图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深刻体现,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9.
力图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深刻体现,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10.
宿茹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2):17-20
本文着重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主义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的观点出发,论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并且邓小平理论必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从而批驳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黄盛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5)
邓小平理论正确回答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一国两制”理论。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典型 相似文献
12.
陈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31-33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着眼点即生产力逻辑,它从方法论上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生产力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内容,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体现以及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3.
胡素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4):67-7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实现邓小平理论的"三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是高校"两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渗透邓小平理论,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应有的题中之义,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林元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即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其基本理论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髓论,实现了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换,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杨作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1-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蕴含着唯物史观、社会主义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时代观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严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要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1)这一理论品格是建立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有益探索的历史基础上的;(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思维范式的转换内在体现了这一理论品格;(3)这一理论品格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应具体表现为实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贯穿始终的主题。从“发展”这一本质内容出发,分析邓小平关于发展方法、发展目标及发展主体培养等思想,是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的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8.
刘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9-21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这一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不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立下了丰碑,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辩证法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一条新的哲学思路,一种与当代中国实践交织在一起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罗先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4):129-136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在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期间,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认为只有把人类和世界发达国家一切文明成果作为中国发展的起点,第一步赶超中等发达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步赶超最发达国家,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试验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跨跃式发展的捷径,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影响力,将推动第三世界特别是新兴国家的改革开放,促进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20.
姚亚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文章首先比较研究了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历史阶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佳切入点。接着,联系中国青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思想认识过程中的三个规律性特点,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疑释惑的锐利思想武器。最后,联系中国青年在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常遇到的几大问题,论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青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指导自己行动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