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非常重视以史资政 ,对 2 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历程进行了基本概括 ,即 :“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总结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的基本经验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相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而言的。是对社会的三分法。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分别讲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十五大报告同时使用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不仅高度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 ,而且高度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 ,形成了以“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关系”为特征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又对政治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历来重视先迸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是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备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存在三个最基本的文化矛盾: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新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来自纵(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横(全球化和本土化)两个向度的文化矛盾;市场经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所产生的深刻的文化矛盾;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在社会转型中因追求各自价值活动而产生的文化矛盾。其他诸多文化矛盾表现形式皆根源于这三大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是现实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目标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是现实文化走向目标文化的最合适的路径,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格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文化上表现为是非矛盾,实现文化领导权关键靠“认同”,文化统一战线关键靠“包容”。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文化统一战线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前提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认同;关键是多元文化的和谐包容;文化间适度的竞争和排斥;不能突破基本政治底线等。  相似文献   

6.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总结提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为中心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论提炼,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面临三大经济理论问题:一是如何分析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三是如何科学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与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需要在系统分析上述三大理论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三大理论分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本文仅就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文章着重论述了“四位一体”的建设、“四位一体”的改革、“四位一体”的目标,并简述了三个“四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要求,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突破,而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体现在政治文化观念,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实践行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中凸显出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从本体论、认识论、唯物史观论和价值观论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蕴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从实践价值的角度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提供了“生态化”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演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层面上,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方向;在政治层面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变色;在文化层面上,推销所谓的"普世价值"来消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一是要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特征,二是要全面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三是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统领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当前和今后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实际,认真地思考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方向,从而科学地把握今天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本文从分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论述其对妇女的进步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结晶。在这一卷里,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邓小平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邓小平特别重视建立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教育我们干部尤其是青年担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首先要解决的“精神动力”问题。那末,凝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精神动力”的内容是什么呢?笔者的体会是:一、爱国主义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是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亦是由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决定的。今天,中国主流文化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校园文化应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①。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指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经验总结。把文化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坚持和发展。文章首先用系统的方法明确文化概念,从三个方面全面论证了文化建设之所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根据:首先是自觉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是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必需;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突出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交往现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提出严峻挑战。中国完全有条件、有办法应对挑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是主体条件 ;改革开放是动力机制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介条件。在此基础上 ,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造先进生产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处理好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 ;全面实施人才战略 ,这分别是应对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挑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盖源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后也延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成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所谓“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个标准不仅是一个认识的标准,更是一个实践的标准。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政治方面的发展战略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去操作和实施,文化方面的发展战略同样需要遵循“三个有利于”来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新境界。本文主要从文化建设在现代建设中的地位的作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三方面展开,集中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面、道路、中心、任务等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