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2.
词语意义的变化体现出语言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变化,所以报刊英语新词的解析离不开语言规则和社会文化。在没有权威辞书提供准确释义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构词法提供的构词规律分析新词的意义,依靠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判断新词的意义,根据背景知识推测新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新词研究主要侧重于构词法及新词产生的外部因素,但较少系统地从隐喻认知的内部角度来研究英语新词.文章主要探讨隐喻与词的意义及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产生,分析隐喻认知机制下英语新词的发展,来揭示隐喻不仅在英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甚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活动,对于语言具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援引概念整合网络的相关理论可以对多种语言现象进行解读,分析语言使用者的动态的概念建构过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网络新词复杂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网络用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概念整合网络的优势,即语义内涵丰富,语言简洁生动,合成方式灵活多变,便于意义的建构和解读。网络新词的意义建构主要有四种形式:单纯网络(simplex networks)、单域网络(single-scope network)、双域网络(double-scope network)和多域复合网络(multiple blend networks)。  相似文献   

5.
诗词文本解读的认知与解读的过程就是意义的生成和提取的过程,本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以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或“体验性识解观”)为基础,运用体验性视觉化和辖域、图形-背景、隐喻、转喻等多种识解手段分析了的诗词文本的解读过程,为诗词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新词抽象凝练、高度概括,英译时既要保留其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要考虑可读性,给译者造成较大困难。从汉语新词的特点以及英译难度入手,结合“翻译”与“释义”这一对概念的差异及其使用原则,探讨新词英译到底是翻译还是释义。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基于汉语新词外宣翻译的目的,在“回译”、“转换”以及“直译/音译加解释”等翻译方法不宜使用时可采用“释义”法,把隐性的理解过程显性化,直接求得新词信息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新词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新词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概念整合的主要思想,并对近年出现的英语新词进行解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进行考察,表明新构词与新义词的意义构建都是认知的结果,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迅速地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英语语言中涌现了大量反映新事物的词汇及表达手法。对英语新词的研究可以说是与英语词典的编纂同步的,每个英语新词的诞生必定使英语新词词典不断丰富。因此,拟从词典学的角度,结合FUDGE标准,深入研究英语新词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词汇的发展是语言进化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汉语新词的层出不穷体现了汉语构词的灵活性。通过关注新词生成过程中认知主体意向性的体现,并根据不同的意向态度,对汉语新词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新词英译的主要策略是体现出认知主体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词本质上是认知思维作用于认知过程的语言外化形式。从思维角度探究新词的生成机制不仅有助于发现人类认知方式对词汇演变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更有助于透过新词生成的方式解读语言与认知的内在联系,深化语言研究的路向和内涵。对英语新词为何生成和如何生成两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类认知基本思维方式的比较思维是英语新词生成的思维基础,相邻比较和相似比较是英语新词生成的主要思维方式,两者各自并交互发挥作用,形成英语新词生成的基本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理解的过程中,图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角度上看,词典释义是对大脑中图式的物理重构,因此,文章认为英语词典释义的结构以及与图式中的填充值相对应的释义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读者对释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仿音"和"仿义"属于网络新词中的两类变异复合新词。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其认知结构模型,可知新词在概念整合过程中涉及"糅合"和"截搭"两种主要整合模式。其中仿音词多为糅合式,而仿义词多为截搭式或混合式。相应地两种新词意义建构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空间数目也不相等,前者为双域型概念整合模型,后者为多边型概念整合模型。建模讨论的意义在于探索新词意义建构过程,明确其构词理据。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揭示了当代人的思维变化和一种认知心理特点。而这种思维方式以及认知心理成为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内在理据。从隐喻这一认知模式着手,重点分析了英语网络新词生成过程中的隐喻认知机制以及在网络新词中隐喻是如何反应出人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汉语新词大量涌现。日本作为我们的近邻和汉字文化圈国家,其对汉语新词在整个汉语国际传播视野中的译介现状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以近年来日本出版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三部汉日新词词典为考察对象,考察了汉语新词进入日本社会的基本现状。词条选取存在收录旧有词汇、收录生僻音译词、收录港澳台方言词、收录不当专有名词等问题;词条翻译存在舶来品回译不到位、释义臃肿冗余、隐含成分未能译出、文化差异未予重视、目的语掌握不足、涉华政治词语处理不当、源语理解不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点阐释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即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意义建构是概念化,进而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汉语出现的新兴语言现象,网络新词在语法和语义方面呈现出异样的特征.通过对"囧"、"赞"、"寒"、"呕"、"槑"以及"雷"、"昏"、"晕"、"倒"、"顶"、"怒"、"晒"等出现频率较高的单音节网络新词进行语法和语义特征的实证分析,阐明单音节网络新词在语法上呈现出鲜明的自由化特征,包括由粘着到自由和从自由度低到自由度高的转化两方面;在语义方面具有词义转移、词义截取延申和词义抽象扩大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成因主要是缘于网络用语的经济原则、方言影响和使用者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以及特定群体文化认同的建构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词义变化和隐喻的关系,论述隐喻在英语词义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词义发展历史中典型词汇演变情况的分析及近几年网络新词的抽样调查,揭示了隐喻对词义形成的影响,从中可推测隐喻在英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英语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为被试,运用观察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了不同英语能力的词典使用者在英语词典使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发现了一些善用词典者的特点,以期为提高词典使用者的检索能力提供一些实证性的、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形成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利于探求新词新语背后的其认知心理动因。结果表明,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有二:一是使用新词新语的说话人所特有的创意性,主要体现在求变、求筒和求雅等方面;二是接受新词新语的听话人所具有的趋同性,主要包括不同语言的趋同和相同语言的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