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巴中县清江区,把做好避孕药具管理,作为孕前服务、减少计划外孕的重要措施来抓。几年来,全区计划发放率保持在98%以上;随访率保持在96%以上;有效率保持在98%以上。不仅减少了计划外怀孕,保护了妇女健康,而且减轻了工作难度,推动了计划生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其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指标人口增长指标 年末总人口(万人) 出生人数(万人) 出生率(%习 死亡人数(万人) 死亡率恤)生育节育指标 计划生育率(%) 出生性别比 农业人口 一孩 二孩 多孩 非农业人口 一孩 二孩 多孩 育龄妇女人数呢)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亿) 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 本年度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例数(万例) 男性绝育(万例) 女性绝育(万例) 放置宫内节育器(万例) 取出宫内节育器(万例) 皮下埋植(万例) 人工流产(万例) 总和生育率 人均计划生育财政投人阮)数值时点或时期数据来源128453164712.868216.412002年2002年2002年2001年200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农村女性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调查 ,发现被调查女性的生育行为有以下特点 ,即生育率有了很大下降 ,但同时也存在进入孕龄的时间早、生育期比较集中、流产率高以及一定比例的性别选择等现象。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相比 ,显得更为“现代化”。文章还对生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孕率高达15%"的说法流传已久,并被视作是对生育率的威胁之一。然而,当前不孕的定义和测量标准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不同定义下的不孕率也有很大差别,这一数值很可能是基于临床医学或流行病学定义而计算得出,并不意味着有15%的妇女终身无能力生育。从终身生育行为的角度出发,利用历次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40~64岁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的比例,结果表明,多年来中国40岁及以上妇女中无活产子女者和不孕者的比例始终很低,真正因生育障碍而终身不孕不育者的比例远未达到15%的水平,中国仍旧是一个女性基本普遍生育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流动妇女生育时孕娩地不确定,提高了生育时的健康风险,同时给人口流入流出地生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和配置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抽样调查数据,对流动妇女孕娩地安排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夫妇自身因素、家庭收支及社会保险情况对孕娩地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流动妇女不同孩次生育时孕娩地选择影响因素存在巨大差异,第二孩次以上生育时孕娩地选择存在惯性,明显受前一次选择的影响.户籍制度改革、保险跨区结算及加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流动人口发展质量及社会融合能力,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流动妇女生育时孕娩地的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6.
(一) 我国现阶段的计划生育管理,客观存在这样三种类型:第一种,孕前型,也叫积极型。把工作重心(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管理制度、办法)放在孕前。主要靠落实避孕措施来完成人口生育控制计划。社会效果相应地好,工作质量相应地高。第二种,孕后型,也叫消极型。工作重心体现在孕后。主要靠落实补救措施来完成人口生育控制计划。社会效果相应地差。工作质量相应地低。第三种,后进型,孕前避孕和孕后补救工作都抓得差,人口生育控制计划完不成,社会效果差,工作质量低。列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早婚现象作为封建社会的陋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在我省一度大幅度减少。但据1988年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进入80年代以来.我省早婚迅速回升,早婚现象呈重新抬头之势。现结合河南省1988年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河南80年代以来早婚现象回升的特点、原因及后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婚姻管理的角度,探讨一条降低妇女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一、八十年代河南省早婚的特点80年代,河南省早婚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早婚率急剧回升。而男性回升速度远高于女性。我省1980年早婚率为10.45%,1988年则为24.77%,八年间上升了14.32个百分点。其间。男性早婚率由12.45%上升到36.83%,女性早婚率由8.44%上升到12.69%,因此,男性回升幅度大大高于女性(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生育方式现代化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方式包括性行为方式、孕行为方式、生行为方式和育行为方式,是性、孕、生、育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状态与行为。生育行为中任何一种方式不科学、不正常,都将影响未来人口素质。生育方式现代化是指生育主体在性、孕、生、育的全部过程中,均享受到一系列现代生理、心理保健措施服务及丈夫的和谐参与。如享受到性卫生、孕期保健、围产期保健、科学接生和科学育儿的保健措施服务及丈夫的和谐参与等。生育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国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不懂性科学、性卫生;仍有不懂孕期保健和围产期保健的妇女;在经…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更新和节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行孕前管理巳提上计划生育工作的日程并引起各级计划生育干部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对孕前管理的含义、作用及具体要求略作阐发。  相似文献   

10.
<正> 四川省巴中县玉堂乡把推行“不育合同保险金”制度作为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做好孕前服务、减少计划外怀孕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使用避孕药具者实行了“不育合同保险金”制度,从而把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近年来,全乡计划发放率达97%,随访率达100%,有效率达98%。不仅减少了计划外怀孕,保护了妇女健康,而且减少了工作量,减轻了工作难度,推动了计划生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一、认真制定年度人口生育计划,这是加强孕前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否则,就不是计划生育,也就无所谓孕前型管理。制定年度人口计划要坚持两点,一要严格遵循制定年度人口生育计划的工作程序,每年三月底之前务必将生育指标落实到村及其它基层单位,规划到人;二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该生的列入计划凭证生,不该生的落实措施不能生。现行的生育政策是制定人口生育计划的政策依据,年度人口生育计划一旦确定,又必须再用人口生育政策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以确保年度人口生育计划的实施。这就是计划、政策“双轨”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工流产术,一直是怀孕后不想生育的妇女的无奈选择;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的出现,给这一人群带来了解除痛苦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桃源县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落实宣传教育、摸底建档、优生促进、跟踪随访、经费保障等措施,为“单独两孩”家庭开展全方位、深层次优生优育服务,受到广大育龄群众欢迎。1.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县人口计生局印制了15万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折页发放到符合“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夫妇户、新婚夫妇户和计划怀孕户,在县电视台、网络媒体上开办“优生优育”专栏,乡镇、村(居)人流聚集等地方均张贴“优生优育”宣传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对2002年度183例政策外多孩生育进行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婚姻状况、户籍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情况、出生婴儿性别、在孕地点、分娩地点、目前及孕前的避孕措施落实情况、造成政策外多孩出生的主要原因、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情况等。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邱红  赵腾腾 《人口学刊》2017,(5):94-102
日本作为少子老龄化最典型的国家其生育水平的变化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使用"寇尔生育指数模型"分析二战以后日本生育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二战后,1947年日本总和生育率达到最高值4.54;之后生育水平不断下降,2005年达到最低值1.26;近年来日本生育水平缓慢提高,2014年总和生育率回升到1.42。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婚内生育率下降及结婚率的降低。婚内生育率不断下降是由于生育观念转变导致的婚内生育意愿下降造成的,生育不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也不再是妻子必须履行的义务。结婚率的降低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不愿过早结婚生子。婚内生育率与结婚率变化在生育水平下降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早期婚内生育率下降是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结婚率的变化仅起到辅助作用;中期结婚率的下降成为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主要诱因,而婚内生育率水平则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生育水平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婚内生育水平缓慢提高,结婚率下降对生育水平的消极作用也几乎释放完毕。未来日本在结婚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总和生育水平就必须提高婚内生育率。政府必须在降低育儿成本、提高生育家庭的补助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家庭多生育子女。  相似文献   

16.
每年一季度编好下一年的生育规划,并落实到人,是我国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抓早、抓细、抓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有效地控制二季度以后的怀孕,从而控制来年的生育量。 有三种人可能在下一年生育;1.一季度末已婚未孕又指望来年生育的妇女;2.现有一个孩子,但有特殊情况要求再生育又符合政策规定的妇女;3.来年一季度末以前可能结婚的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深入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工作逐步由孕后补救型转变,这对遏制计划外怀孕和计划外生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计划外怀孕人数有增无减,计划生育工作仍未能完全摆脱围着大肚子转的被动局面,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的计划外生育和多胎生育,严重地冲击了人口计划的实现。因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验表明,政策瞄准偏差是鼓励生育的家庭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社会政策瞄准的分析框架,运用“初婚—生育孩次”递进模型和生育率弹性系数对中国生育支持政策进行瞄准分析;并以K省为例,深入剖析“初婚—生育孩次”递进率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及其社会阶层差异。研究发现:(1)现阶段20~29岁女性的初婚递进率对总体生育水平起主导性作用;(2)20~34岁女性的一孩递进生育率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大于二孩及多孩递进生育率;(3)女性初婚和生育进度在不同社会阶层呈现分化趋势。当前中国各地的政策瞄准过度关注婚育进程的后端,存在瞄准偏差和低效问题。生育支持政策的重心应适当前移,瞄准对青年群体初婚和一孩生育的支持,重视对20~34岁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育龄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文珍 《人口学刊》2020,42(6):5-18
作为自由主义、个体主义、性解放观念的一种后果,未婚怀孕在中国有增多的趋势。全国性的生育史回顾数据显示1957年以来出生的中国女性中超过两成曾发生未婚怀孕。分队列和年代来看,年轻世代的未婚怀孕更多发,20岁以下女性未婚怀孕比例经历了先升后降,20岁以上女性未婚怀孕迅速增加,平均未婚初孕年龄推迟,多次未婚怀孕明显减少。但与西方第二次人口转变所预期的不同,未婚怀孕在中国仍然有较高的婚姻转化率,近六成"带孕结婚"、近七成婚内生育;与OECD国家相比,中国仍处于非婚生育比例最低的少数国家行列。未婚怀孕多发揭示了"性-婚姻"关系的进一步分离,高婚内生育比例揭示了"婚姻-生育"之间关联并未被打破。"性-婚姻-生育"关系的部分解放既显示了个体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家"文化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约束。人们仍然在遵循或维护着生育和婚姻之间的固有联系,怀孕可以是一种婚前行为、个体行为,但生育仍然是一种婚内行为。未婚同居、未婚怀孕是正式婚姻前的一个次多项选择,成为向结婚和生育过渡的中间形态或过渡形态,而非替代形态。中国女性的婚孕、婚育选择因此呈现出混合了第二次人口转变和传统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二十五、[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长效避孕措施包括: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剂、输卵(精)管结扎术等。对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应首选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皮下埋植避孕剂。放置宫内节育器,具有避孕效果好、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已决定不再生育子女的夫妻或因身体情况不宜生育的夫妻除可选用上述避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