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创新是一个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民族特征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既是党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基本建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正在发展之中,如何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而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更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前我国的具体实践,认真研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两部经典,从哲学基本问题入手,探讨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对哲学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与时俱进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部马克思主义发展胜利的历史,都是实践唯物主义发展胜利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及其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脉相承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哲学走向,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重要概念的提出,丰富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包括"制度体系"的灵魂、核心、目标和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体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重要的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把握制度优势和制度优越性的关系,积极创造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60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三个层面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成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的结合.这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三个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实践特征.这三大理论成果和"三个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实际而赋予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理论的生命在于创新.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伟力不竭的奥秘.坚持以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实践,是发展中国、走向胜利的根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和深化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继续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历史任务.本文从广东改革发展的实践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角度出发,分别从“问题的提出”,“理论判断”,“改革行动”三个层次着重探讨若干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结构,是由哲学基础、基本理论与具体理论三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它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相互联系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其主要内容包括15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显示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是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哲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主题和基本理论四个部分.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史观基础.中国特色主义理论是立足中国实际,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而形成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基础,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贯穿始终,其基本原理都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主要由15个方面基本理论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论、矛盾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现代化论、物质文明论、社会文明论、政治文明论、精神文明论、生态文明论、国防和军队建设论、外交关系论、执政党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体系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其中前者必须始终坚持,后者则必须与时俱进加以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核心,讲中国模式,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提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硬法、软法与经济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法的传统概念正面临着挑战.本文以依法治国的理念为指导,主要以经济法对经济领域的公共治理为视角,分析了由国家法之外的明规则组成的软法机制,它配合着由国家法构成的硬法机制,分别和共同发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功能.软法现象是经济市场化、社会民主化、法律社会化及全球组织化的产物,它适合了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合作的需要.因软法机制内容的丰富和问题的复杂,对软法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尚待深入探讨.但硬法、软法的区分和组合,这的确属于前沿性、现实性的课题,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以推进包括经济法制在内的整个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的价值是法基于本位的追求。法的价值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公平、秩序等理念形态。法价值的体制是法价值理念的载体。法的价值主体主要是个人与社会。市民法之价值核心是私主体个人本位性的自由和公平。在近代法典化时期,自由理念表现为完全之契约自由,并得以进一步蓬勃发展,成为整个法律正义哲学的核心。在当代,自由理念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削弱,但在市民法中仍保持着最初的重要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由意志的更新规范只能在对法律行为本身适法规格上,并非对自由理念的否定,且可通过公平之价值理念和原则来调适。法的本位价值取向决定法律制度作用的方向。民法以私主体个人权利为本位,所有规制旨在保证个人权利和利益充分实现。尽管从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看,民法也朝着社会化做出努力,但是,民法关怀的仍多是私主体个人,民法所做的努力多是尽力避免个人本位和社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周后春 《兰州学刊》2007,(12):67-69
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物权变动问题上明确采纳了区分原则,这一区分原则必然会突破传统物权法律适用中的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对国际私法上的涉外物权法律适用问题产生影响。在国际私法上,涉外物权变动法律适用的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也应当分开,涉外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可以适用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而涉外物权变动的结果行为则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相似文献   

14.
自西方的坚船利炮使国人大国之梦破灭后,忧国忧民之志士开始思索中国失败之源,初归为中国技术之落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随着甲午海战之惨痛失败,使仁人志士开始重新思考落后之因,观近邻日本之昌盛,方悟出中国落伍之根在于政治、法律等制度性文明缺失。为挽救当时风雨飘摇的  相似文献   

15.
多阶与多元法律规范的立法模式,需要重新审视公法与私法的立法技术趋同性。公司法中的契约要素集中体现于公司法的私法性质,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贯穿于公司法的始终。但现代国家私法层面的立法并不排斥任何公权力的介入,包括宪法规范力的适度渗透。借助公权力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公司法律规范兼有公法性质的理论基石。因此,公司法结构中的法律责任规范系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的有机统一,而权利受损主体寻求公法上的救济亦是公司法的应有品性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民事关系的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私法内含国际法因素的必然性。随着国际民事关系国际性的不断增强,国际私法内含的国际法因素也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同时,国际私法发展史表明,国际私法的发展与其内含的国际法因素的不断增强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这也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林彬  黄健梅 《学术研究》2004,90(12):63-72
法律经济学大量的借助于理性选择理论来考察法律规则和制度, 然而随着这项理论在法律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越来越重要时, 许多学者却对这项法律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基础理论表现出许多不满。行为法经济学的出现更是把矛头指向了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法律经济学背后的理性选择理论。本文在分析行为法经济学与主流法律经济学之间的冲突的基础上, 探讨了行为法经济学对我国法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并初步分析了行为法经济学在我国法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分析表明, 我国法律经济学界亟待认识理性选择理论的前提与局限, 行为法经济学与主流法律经济学的调和、充分利用行为法经济学的优势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效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律效力是法律从规范的静态存在走向实践的动态存在的内在根据。法律效力是指内含于法律中的对法律调整对象产生作用的能力。因之,其可分为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法律效力的实体根据在于法律的合需要性与合规律性(统称合目的性),其形式根据则在于对语法、逻辑、修辞等语言工具的尊重和对内部之正当程序和外部之必要强制的坚守。  相似文献   

19.
将法学学科体系作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极划分,是西方近代以来就有的划分法,但这种划分似乎很难囊括法学的所有学科,比如法律史学,把它纳入理论法学或者应用法学都有些牵强.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给法学学科作了多极划分,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和兼容性,对理论法学的属性及其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对理论法学特定功能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马法之所以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与其中所蕴涵的自然法思想密不可分的。正是在自然法思想的指引下,罗马法才得以克服其自身的种种限制,步入良好而快速的发展轨道,并逐渐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