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句“民以食为天”家门户晓,此乃民众对物质的需求而言的。若从民魂、国魂塑适而言,应该说:民以“实”为天。“实”者,忠诚老实、勤劳踏实、凶俭朴实,这是中国人民一贯崇尚并始终保持的优秀品质。对于老百姓来说,“实”与“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方,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系民之福;吹牛浮夸之风甚行,乃民之祸。办一切事情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就是实践民以“实”为天,并因此顺民心、合民意、得民助;后之,脱离实际,就会噩生民心,最终导效脱离群班…  相似文献   

2.
一、朝鲜“三·一”运动树立行动楷模 朝鲜“三·一”运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进行现代反帝群众政治运动的楷模,直接促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进展。所以如此,除了山水相依联系悠久等地域历史因素外,还因为中朝人民近代以来“历史上之经过几完全平行”①,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和蹂躏;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大潮推动下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把本国人民的命运同世界无产阶级事业联系起来,周恩来说,“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都是受世界新思潮的波动②,就是明证。而“三·一”运动又仅早“五四”运动两个月,正值“五四…  相似文献   

3.
<正> 儒家讲修身,导人循礼。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厘正视听言动,“日三省吾身”,意在戒除违礼之事和违礼之念。荀子亦然。他说:“君子久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学至乎礼而止矣”。(同上)孔荀谈修身,一以遵礼为鹄的,然上溯修身之途,二人歧见颇深,不可不辨。孔子时代,礼崩乐坏,违礼之事频仍。然旧礼影响尚大,令违礼者不敢小觑,在具体做法上仍不得不做一些遵礼的表面文章。孔子  相似文献   

4.
说觉悟     
觉悟本是佛教词语,后来进入大众语汇。五六十代,“阶级觉悟”被叫得整天价响,妇儒皆知,一说谁“没有觉悟”或者“觉悟低”,就快与“落后分子”划等号了,得赶快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觉悟”。到“文革”中,光“阶级觉悟”已不够用了,还得加上“路线觉悟”。“路线觉悟”总是被说得很玄妙,“老革命遇见了新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路线觉悟不高”,于是林彪出来打圆场,叫“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有时执行执行着,还“站错了队”。“路线觉悟”是一笔糊涂帐,似乎从没有算清过,到粉碎“四人帮”之后,也就不再算了。不再算,大家也就舒坦了。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近几年在鼓吹全盘西化的同时,从历史学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美化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把中国上至五千年的全部华夏文明史,糟踏成一部“黄河文明的丑恶史、衰败史、死亡史”,又把五四以来到今天,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奋斗、牺牲、前赴后继的光辉历史,丑化为不断走错道路、不断走入新的被奴役状况的历史。一些人从否定历史传统到否定革命传统,从否定民族文化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否到底,走上彻底的民族虚无主义道路。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方励之一伙,主张应该彻底“解散中国”、“取消共产党”、“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全盘西化”。刘晓波说得更露骨:“三百年殖民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下发生的,它的发生又使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接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由它掀起的这个新文化运动到了“五四”运动,才得以形成规模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李大钊早在“五四”的前一年起,就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7.1),《庶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在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下,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  相似文献   

8.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9.
年来谈知识分子问题之风大盛。经常入耳者,似乎仍不外是“社会责任感”云云。不消说,这也正是五四的精神、五四的传统、或说五四知识分子的心态:忧国忧民,时时以天下为己任。论者们之所论,多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似乎中国以后发生的事,实与知识分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有关,因此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最要紧的仍是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然而我却真正怀疑,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同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也说“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声”。前者根本没有提及浙东人民的抗英斗争,后者提到了,但没有说明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1.
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联合广大友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民众大联合的战略思想,为我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时候,重温“五四”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民众大联合的思想,对于彻底清算林彪、“四人帮”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罪行,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民众大联合的口号是适应新的历史要求而提出来的 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继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之后,在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的准备时期(1921—1924年),又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场激烈斗争。这次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五四时期三次论战的继续和发展。这次论战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展开的,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政治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贵和精神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和”既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表现在诸多方面。就国际关系而言,它主张“协和万邦”;就国家治理而言,它期望“政通人和”;就人际关系而言,它要求人们彼此间和睦相亲、和衷共济,认为“和气致祥”;就家庭关系而言,它告诫人们“家和万事兴”;就经营之道而言,它又告诫人们“和气生财”。至于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中国历史上更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中国古人始终认为,因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形成的祥和之气是最美好、最可贵,因而是最值得珍视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就教育工作而言,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条件。没有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员的精神财富。研究成人教育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单单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其主要任务是启迪和培养受教者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背景来说,美国的左派问题需同另一个始终存在的老问题联系起来:为什么美国成为唯一没有得以生存下来的社会党或工党的工业化社会;为什么它在政治上“例外”。一些分析家特别是左派分子在评述这一问题时,长期坚持说美国就政治观点而言是“落后的”,赶不上欧洲和大洋洲的意识形态和阶级觉悟。但这种提法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不啻奇谈怪论。马克思认为文化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相应地产生自基础,亦即经济和技术体系。由于他确认社会主义理想、工人阶级觉悟是工业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的固有产物,因此得出了一个社会工业和经济越是发达,就越是能产生强大而急进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结论。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16.
《诗经·郑风·溱洧》两章诗中有五句重复出现的男女对话:“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圩且乐。”自汉迄今,治《诗》者大都把三、四、五句理解为诗中女子所说。仔细推敲起来,这种理解显然是欠妥的。不能正确地句读这几句诗,又势必不能完好地理解全诗的意境。先看汉代经学家郑玄是怎样为之作笺的:“女曰观乎,欲与士观于宽闲之处。士曰已观矣,未从之也。女情急故劝男,使往观于洧之外,言其土地信宽大又乐也,于是男则往也。”这里郑玄第一个定调认为“且往观乎”和“洧之外,洵圩且乐”都是女子的话,是为劝诱男子再往而说的。唐朝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女谓士曰观于宽闲之处乎?意愿与男俱行。士曰已观乎,止其欲观之事,未从女  相似文献   

17.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心得王凤海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向文艺工作者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他说:“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我国的建设纲领和目标,是1982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说: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实际上多次提出过,1979年3月底,他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中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0年5月,他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随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概括了十条;赵紫阳  相似文献   

19.
“禅让”辩     
“禅让”辩○孙祖眉有关尧舜、禹“禅让”的问题,两千年来争论不息,韩非子在《显学》中就曾说过:“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可见春秋之际尧、舜的事迹还是流传较广的,只是各派学者在记叙时有所取舍,才...  相似文献   

20.
当五四新文学以崭新的风姿和异乎传统的独特面貌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五四作家群体创作观念上的巨大变化,追求真诚、崇尚理性,表现“人的文学”这种体现人文精神的创作思想,已成为五四作家文学创作观念上的显著特征。一五四作家创作观念上人文精神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本质上说,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这场运动中,虽然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但是毋庸置疑,科学与民主才是其中最鲜明的主旋律,它是我国近代、现代价值体系与思想观念的基石。科学与民主是划破西方中世纪黑暗夜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