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边缘,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31万人口,长期处于“生产靠贷款,吃饭靠统销,困难靠救济,财政靠补贴”的极度贫困状态。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5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67元;1953年至1982  相似文献   

2.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我们对湖南省零陵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了调查。江华瑶族自治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627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6743方元,增长633.5%,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2411元,比1950年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32元增加到1990年的236元,增长737.5%。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主观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区。全区有壮族人口1400万人,占总人口的35%。壮族聚居人口30%以上的县(市) 有53个。这些县(市) 的经济都比较落后,其中聚居在48个县(市),13万平方公里的911万名各族人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20元,是我国连片贫困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财政要靠国家补贴,吃粮靠统销,用钱靠贷款过日子。由于自然、历史、社会以及工作上的种种原因,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交通闭塞,文化教育基础差,小学“三率”较低,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的落后  相似文献   

4.
水南关中原回族第一村文/贾光杰拜进军买世光买保国时针倒拨二十年,这里的一个劳动日值两角三分钱,人均年收入不足70元。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今,这里的人均年收入达7100元,人均拥有家庭财产8万元,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  相似文献   

5.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 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365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65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60.26%;2002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0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98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42%;2003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87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533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70%.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工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与1952年比,三州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63倍。大牲畜年末总头数增长16.9倍。商业购销总额增长了20多倍。社会购买力也大为提高。凉山州人均由原3元增加到94元,增长30倍。甘孜州人均也由原13.8元增加到150元,增长10多倍。这些事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其中,与正确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价格政策,发挥和使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侗族地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无容置疑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侗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同样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1988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全国平均水平是2197.62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只有357.25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51%。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差距还在不断拉大,1980年至1988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全国由716.99元增加到2197.62元,增长速度为206.51%,同期黔东南州由166.93  相似文献   

8.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为7078元,而西部地区的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仅为4699元,只有全国 平均水平的66.4%。要实现2020年 的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头20年的奋斗 目标,即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7078元提高到24648元,西部地区任 务艰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 程中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刻 不容缓,与跨越式发展相伴随,可持 续发展在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中也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使各民族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即民族地区与先进地区经济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在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以1991年统计数字为例,人均社会总产值全国为3782元,云南为1972元,其中57个民族贸易县为1146元,三者间各相差一半;人均工业产值全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要业生产情况,研究林业对民族经济的影响,协调林业政策,去年十一月以来,我们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本地区内二十二个民族乡进行了初步调查。同时听取了林业部门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后: 我区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面积382.7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6.35%.其中山地763.27万亩,占民族地区总面积86.5%。木材产量占全地区的40%以上,是林业生产的重点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民族地区把林业生产当作发展经济的重点来抓,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江华瑶族自治县从一九八四年以来,投资1878.98万元用于林业生产,其中无偿的1761.14万元,有偿58.84万元,贷款  相似文献   

11.
在少数较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民族地区中,鄂西自治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鄂西自治州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但至今仍然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198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为8.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元,人均粮食665斤,全州尚有20%左右的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长期靠国家财政补贴。所以抱着金碗讨饭吃,就是因为缺乏科学技术,文化水平低,农民素质差,不能迅速把自然资源变为现实的财富。州委、州政府认识到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50华诞。50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曾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和封建地主制社会并存的云南民族地区,经过各族人民的拼搏奋斗,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迈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62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589.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77元增加到1998年的1164元。回顾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云南民族工作,我们可以自豪…  相似文献   

13.
青海牧区近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4%以上。有46万多藏族以及蒙族同胞在这块广阔的草原上放牧、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牧区经济出现空前未有的大好局面,牧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1985年人均纯收入达459元,比1979年增长1.68倍,人均纯收入500元以上的县8个,千元以上的乡9个。各地都有一部分万元户,个别乡达4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并对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牧民群众普遍过上社会主义新生活,同时达到抓消费、促生产的目的,当前,迫切需要对牧民的生活消费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引导。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国三十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帮助和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至今工农业生产仍然比较落后。据有关部门统计,1981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354元,相当于全国人均699元的50.62%。五个民族自治  相似文献   

15.
鲁奎山铁矿位于云南玉溪地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扬武镇东北约13公里处,距昆明194公里.矿山周围居住着4500多彝族农民.他们祖祖辈辈靠种粮和放养牲畜谋生,由于山高坡陡,干旱缺水,自然条件较差,一年到头人均产粮不到300斤,收入不足200元,是新平县有名的特困地区.  相似文献   

16.
扶贫,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处"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200亿元,跻身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10大城市之列.但成都市的发展并不平衡,散居在郊区农村的60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过去人均年收入在100元左右,普遍落后于当地的汉族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都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作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1990年以来,全市少数民族农户全部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农户的收入超过了当地汉族农户的水平.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党政机关比较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形成整体优势.世居清白江区的1700多  相似文献   

17.
<正> 解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湘西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了较快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产品产量逐步增长,农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5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达17.0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75.66万吨,农民年人均纯  相似文献   

18.
沛县龙固镇邵马村,位于江苏最西北部,与山东鱼台县接壤。这个村的回民小组,有26户、137口人,耕地110亩。过去,一直穷得叮(口当)响,粮食总产徘徊在2万斤左右,人均分配不足30元,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报酬只有一角五分钱,连拴牛的缰绳都没钱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仅发展了农业,工副业项目也逐年增多。1987年粮食总产突破20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500多斤,人均收入近1000元。  相似文献   

19.
牛志男 《中国民族》2012,(10):44-46
以规划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逐渐显现记者: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乐长虹:党的十七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跨越式发展逐渐显现。民族地区GDP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平均发展速度。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4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664亿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速13.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9286元增加到27342元,增长1.94倍。地方财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打开统计资料,呈现在面前的是:截至1988年,民族地区仍有82.6%的人口集中于农村,农业总产值占其工农业总产值的43.68%,农村各业中种植业比重高达57.67%(因民族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这一比重);1987年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6元,而东部发达地区是462.55元,东西部差距是86.5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