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孙召路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11-12,20
少年的偏差行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少年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 ,也有成人社会的原因。社会学习理论正是从成人社会的因素去探讨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 ,只有首先对成人世界的不良行为进行纠偏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遏制当前我国少年的偏差行为 ,并顺利实现少年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黄来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67
本文就我国实施<公司法>以来选任公司董事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从认识上、实体性与程序性等方面提出了矫正这些偏差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编辑的认知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海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124-126
受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编辑在职业认同、审稿和编稿等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既影响了编辑工作的有效运转,也影响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矫正这些偏差,编辑工作者需要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编辑学者化意识及客观、公正、平等、质量第一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张骁章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201-202
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差行为的相对性使其同时具有负向破坏性,以及正向建设性。不同的偏差行为应区别对待。为了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和社会秩序,某些负向偏差应被矫正;对正向偏差则应予以客观看待并主动引导,使其同社会发展接轨,由此,对于偏差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和恰当的矫正、引导,从整体上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宣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246-247
随着文化的多样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行为选择的自由度在增加,使得社会主导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评价准则对他们的约束力在不断减弱,出现偏差行为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和矫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7.
8.
矫正大学生维权过程中的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敏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43-144
大学生维权活动日益频繁,但维权过程中出现不少偏差,使得维权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不正确维权行为扰乱了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损害了全体学生的应有权利。通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建立完善的维权体系,以矫正维权过程的偏差是帮助学生切实保障其合法权利之必须,最终实现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张义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39-41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现了偏差.本文论述了地方政府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形成及在实践中存在的偏差行为,并进行了规范偏差行为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865-869
乡村治理观正确与否事关乡村治理成效的高低,乡村治理观偏差将引发诸多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治理观偏差主要表现在服务观、权力观、稳定观、政绩观、治理价值观和发展观等方面。并由此引发了公共行政精神缺失、责任心弱化、道德风险增加等问题。需从树立人本治理理念,弘扬公共精神,提升公共责任意识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等途径加以矫正乡村治理观偏差。 相似文献
11.
周永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26-30
由于新疆特殊的区情,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较内地省区复杂,其中尤为特殊的是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和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困难职工这两大弱势人群。这些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使扶弱解困难度加大。而且其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对此必须高度关注,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高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121-123,130
知识贫困是导致弱势群体经济贫困的根本原因,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知识援助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提高其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应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弱势群体用户信息管理档案;由政府统筹规划,建立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增加设施,补充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援助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晟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90-94
诉讼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法律逻辑推理和法律条文机械应用的过程,而是一场法律框架内中国式的诉讼各方的资本、权力全面动员和对抗的利益争夺战。在一般人的知识库存里,弱势当事人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本和权力,博弈能力相应地比较弱。然而,弱势当事人以弱者身份作为武器,也能够获得相对有利的诉讼结果。但这是我国目前法制建设不完善的表现,将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项目按消费稳定论和恒产决定说 ,甄别出多民族杂居区贡山县重丁社中的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 15户弱势人群 ,他们有发展的愿望而缺少发展的实力。我们运用参与性的方法 ,让受益农户规划出最能促进自家发展的项目。经过参与性评估 ,对项目进行了总结 ,通过实施得出结论 :参与性发展运用于多民族杂居区 ,有助于提高弱势人群特别是弱势少数民族的经济地位 ,更能增强其对社区事务决策管理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银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12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睿智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马亮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0-43
春秋战国时期 ,士人知识群体形成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权建立 ,代表战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士人与专制政治发生了冲突 ,秦王朝的焚书坑儒 ,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就是冲突的表现形式。西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 ,将士人群体置于专制政权设置的规范之中 ,士人群体的社会属性在此时基本确定 ,其社会生活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创造和传承文化 ;追求个性独立 ;注重道德修养、追求人格完满 ;积极的用世思想。这些特点成为士人群体与其他阶级、阶层、社会群体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徐建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6-40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逻辑。国家底层不同于国家,它是国家与社会直接衔接的重要层面,它在与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逻辑与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围绕国家及其政策、国家底层和社会群体三个主体,形成了国家逻辑、科层制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伴随着深刻的行为意义,而这三个逻辑交织在一起也使得国家底层与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变得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数量居山东省前列,与全国同类城市基本持平,社团设立具有时代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在自身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团自身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工作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水平,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科工作者将研究重心转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来,注重科研成果与社会联系的密切性和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另外,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财政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行为,出台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人才政策,细化完善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户民间借贷是基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依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为前提的金融交易行为。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社会资本的理论背景以及特性作为铺垫,着重于从静态社会资本和动态社会资本两方面分析了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认为,情感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因血缘关系而发生的借贷行为上,工具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地缘、业缘为联系的借贷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开始由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转化,使得农村人际关系网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及其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111-115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统计资料显示,弱势群体的网络规模小,密度高、同质性强,关系种类少,这种状况致使弱势群体拥有的资源较少,社会承受力脆弱,向上流动困难,发展受约束.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培育市民社会群体,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重建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