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 《社科纵横》2014,(11):63-68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明确规定的国际法的渊源,同时它也是国际商法的重要渊源。对一般法律原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与国际商法的起源、发展与适用关系密切,展示了国际商法本身的性质和发展脉络。本文正是从国际商法渊源的角度出发,对一般法律原则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其与国际商事惯例这一重要渊源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国际商法其他渊源的冲突与协调,得出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商法必不可少的渊源形式,对于弥补国际商法的法律漏洞,促进国际商法的统一和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徐浩 《日本研究》2011,(1):84-89
日本监事制度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年商法修改之前为第一阶段;1950年商法修改引进董事会制度为第二阶段;2002年商法修改,引进董事会下设委员会制度,公司可以自由选择该制度或传统的监事制度,为第三阶段。2005年日本公司法从商法典中独立出来,以创设会计参与制度和监事的任意设置为标志,此为第四阶段。监事的权限也经历了弱化、强化、再弱化、再强化的过程,现行公司法提供了包括会计参与制度在内的监事、监事会、独立董事,委员会等多种制度供企业选择。日本监事制度的演变对我国相关制度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杰 《学术交流》2013,(6):38-41
伦理与法律实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和伦理的调节和规范。商法从中世纪商人法到近代商法再到现代商法的演变过程依赖于伦理道德的引导,这些因素都凸显出商法的伦理基础。商法的伦理性特质不仅体现为商人群体自主创造和发展的、彰显商人精神的商事习惯,还存在于商法精神实质之所在的商法基本原则和充分展现商法人性关怀的商法规范等商事制度方面。商法需要技术性规范和伦理性规范的共同支撑。从伦理视角看待商法是为了平衡和改变当前我国商法体系过于注重技术性属性而忽视了商法伦理属性的现状,因此,创新我国的商法制度,必须注重伦理因素的考量:一方面,确立体现商人伦理精神的商事习惯的商法法源地位,将仅具有道德约束力的商事习惯吸收入法,在立法上承认商事习惯的法律效力,在司法上承认商事习惯可作为裁判依据。另一方面,把依赖工具理性设计出的商法制度建立在价值理性的基础上,将伦理精神贯彻到商法规则的设计中,不仅应检视现有的商法规范是否体现了伦理精神的要求,还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现时代精神需求的商事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民法的关系及其调整范围究竟如何划分?这是国内外法学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的问题。钱仍茂同志在《不能低估民法的作用》(载《浙江学刊》1981年3期)一文中,对拙文《经济立法体系与经济法学》(载上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异议,他的意见是值得重视和欢迎的。为了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开展讨论,我想在这里再谈一点自己的意见。我在那篇文章中,并没有把经济法和民法对立起来,简单地抛弃民法,用经济法取而代之。这一点,可能是钱仍茂同志的误解。经济法是从民法中分化出来的。从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来看,各个国家首先是用民法来调整财产关系的,有的国家除民法外,还有独立的商法部门。但是随着各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原有的民法和商法已经不能满足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于  相似文献   

5.
表见经理是商法经理制度下的子问题,是商法外观主义的体现之一,对于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于长期忽视对商法基本理论的研究,该问题鲜有学者论及,本文拟对表见经理的概念、宗旨和构成要件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以期对我国商法基础理论的立法和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商法具有私法的性质,但也表现为明显的公法性.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其内容在总的原则方面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精神,在适用法律中有优于民法的效力.在传统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商法的性质是以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立法体例体现的.我国应采取民商分立的立法体例.但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制定商法典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可把商法通则作为制定我国商法典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实质上讲,商法具有民法的性质,商法的内容在总的方面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精神,在传统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商法与民法的关系表现为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体例。关于体例问题是一个技术和方法问题。而运用何种技术操作手段,采取何种思维方法都必须从内容的实质入手,人们...  相似文献   

8.
一、重大问题的研究 2007年,我国商法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我国商法基础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 我国商法的地位问题始终为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商法和民法的关系引导出民商合一的理论与民商分立的理论,民商合一抑或民商分立作为法学方法论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但是作为商事立法或者商事司法的理论基础,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探讨商法的国际统一问题.毫无疑问,法学界与实务界这种不懈的努力对促进各国商法的国际统一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却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人们总是将其目光集中于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官方机构所颁布的一些统一性商事立法上,而对于由非官方组织或民间组织制定的统一法律文件则鲜有人问津.国际商事自治规则(Self-Regulation)作为各国商事法的法律渊源之一,对于商法的国际统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灵丽 《浙江学刊》2003,(4):193-19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诚信问题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 ,无论是在初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 ,还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都面临着如何重塑信用制度的问题。本文从信用与市场经济和商法的关系着手 ,分析了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 ,阐述了商法对建立信用机制和完善信用制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学科历史及前沿动态我国商法学科的发展较为迅速,这与我国商事立法的建设进程息息相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商法学科并没有完整形成,仅有少量的论文、教材以及研究商法问题的著作出版,在法律院校也没有普遍开设商法课程。但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商事立法有了稳步地推进,颁布有破产法、公司法、票据法、合伙企业法、担保法、保险法、独资企业法、证券法、信托法、商业银行法等众多商事单行法。我国有关海商、公司、票据、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基金、企业、商业银行等内容的法律,为我国建立起商事主体、交易和秩序的法律制…  相似文献   

12.
吕鸣 《社科纵横》2007,22(3):99-100
“适航”作为海商法学特有的一个术语,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适航”的定义出发,对船舶保险和货物保险中的“适航”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比较了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和中国海商法中有关海上保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日本在其1999年的商法修订中,创设了股份交换和股份移转制度。所谓股份交换,是指当一个公司想成为另一个公司的完全母公司时,可采用股份交换的手法而达到目的,即因股份交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法与民商法存在着显见的区别 ,知识产权法其实是一种以公权保护私权的公法。从本质上看 ,知识产权法属于典型的经济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法不属知识产权法 ,而属于市场规制法 ,并应一起划入商法。知识产权法归属于经济法孕育着一场法治革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描述日本企业内部监督制度的生成及演进,特别是2002年日本商法修订后公司内部监督模式出现可选择性治理结构的现实的基础上,着重探悉了其背后变革的动因,并依据日本监事协会的调查数据,对变革后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考察,提出了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无因性原则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商法领域有价证券的连续让与中,对指名债权让与受让人安全地位的保障作用意义不大。如果以无因性原则构成证券化债权安全流通的基础这一事实为由强调民法上的指名债权让与也应承认无因性原则,从逻辑上来说不能成立。尽管有因无因的选择更多的是一个立法政策的问题,但如果从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保持一致及价值判断的角度分析,不承认指名债权让与的无因性应是我国的较好选择。即指名债权让与并不具有无因性,我国传统民法理论当然的将无因性阐述为债权让与的重要特征是错误的,对此应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公司法上有关刑事责任规定的比较辽宁大学法律系曹锦秋邢志人在公司法上设立刑事责任的条款,本是各国立法上的通例,说明了刑法与商法的相互依赖关系。日本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公司法关于违反公司法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较为明确和完备。若拿我国公司法上的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新世纪之初所进行的商法、公司法大修改 ,创下了 1950年以来的修法规模之最。顺应世界潮流的指导思想 ,放松事先管制、强化事后监管的修法思路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博采众长、因势利导的具体办法 ,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燕芬 《浙江学刊》2006,(3):197-200
票据最大有效性原则是在票据及票据行为存疑时对其作有利解释,各国的票据制度均体现了对该原则的向往。但是,我国的票据立法持守严格主义的态度,该原则并没有在我国票据立法中成为主导因素。在商法一统的进程中,票据立法从严格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自觉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建构最大有效性原则统率下的票据制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严城  董惠江 《求是学刊》2013,40(4):90-98
我国私法体系虽已基本完备,但因其在形式上体系化程度不高,有必要借助法典编纂的方式对民商事领域的法律材料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整理和完善,实现私法的体系化。从私法的分化和融合的历史变迁看,民商法间的关系在当今很难用"民商合一是立法趋势"这一论断来概括,影响立法更多的是既成的法律传统、立法者采取的立法政策以及统一国法的政治经济需求等因素。基于这些因素的考量,并兼顾民商法的私法共性以及商法的诸多个性,通过制定民法典统率整个私法,并另定商事通则和完善商事单行法对其补充,实为我国当下法律体系和立法政策下的最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