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在俄国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哲学论战,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等人试图将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嫁接起来,这一错误企图遭到了列宁、普烈汉诺夫等人的反对。可在这场论战中,波格丹诺夫在他的《偶像国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文中,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出发,论证了马克思与马赫在关系本体论上的一致性,普烈汉诺夫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批判,这一发生于1908年的哲学论战内含着极其重要的复杂性。文章第一次再现了这一重要的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客观真理的认识是要经过一个历史过程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是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也是真理过程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真理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第一次深刻地论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法思想.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则针对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真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时指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年第326—327页)为了行文方便起见,我们姑且把列宁这一思想称之为“一整块钢铁说”。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出版的有关哲学的专著和教科书中,一般都断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些书的章节甚至以此为题,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结论来阐述。这究竟是否科学,有必要认真研究搞清楚。哲学界把意识当作人脑的机能,这种观点出于对列宁的有关论述不加分析地片面去理解和引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否认人脑是思想的器官时,依据恩格斯关于意识是“人脑的产物”的科学论断,指出人们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巨大的斗争,其中既有可喜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中一系列的新发现,引起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对于这场革命,马赫主义者叫嚷“物质消失了”,断言物理学的新发现“驳倒”了唯物主义,俄国的修正主义者则利用物理学的新成就“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企图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对于这场革命,列宁从哲学上总结和概括了自恩格斯逝世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认为现代物理学“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6.
于海江 《晋阳学刊》2001,(4):100-101
由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称谓比较准确科学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而且经典作家又一向认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不动摇。列宁曾经同企图背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赫主义者进行过坚决彻底的斗争 ,鉴于当时马赫主义者们一方面大肆宣染自己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尽力回避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才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 ,并把…  相似文献   

7.
在1930年与德波林学派的争论中,青年红色哲学家基于斯大林关于列宁主义的论述而推论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列宁阶段的存在。作为一个哲学史阶段,列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介环节,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到了一个更自觉、更高效的新阶段,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从今天的角度,列宁阶段的哲学史意义在于强化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1908年以前,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了解,相对于政治和经济学等方面,总的说还是不系统和不够深入的。1901~1907年,面对波格丹诺夫等人将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调和起来的错误,首先是普烈汉诺夫等人站出来进行了反击。1908年,列宁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开始了他第一次系统的哲学理论学习。由此,确立了他极为重要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中最时髦、最流行的流派之一。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在一九○九年五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这部著作,对马赫主义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批判,给这一反动哲学思潮以致命性的打击。但是,唯心主义者总是不甘心于失败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21
列宁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立足于唯物史观,结合20世纪的世界形势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其一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始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创立了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人权制度。列宁人权思想以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理想和目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普烈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是他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形成的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的长篇论文。笔者发现,普烈汉诺夫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看法竟然也是两次转变说。这与后来的前苏东学界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从列宁的批注中可以看出,该书给他印象最深的东西就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依赖思维的物质存在。普烈汉诺夫的一个错误诠释,即狄慈根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基础,内化为列宁的一个重要的他性镜像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辨认这种误读,应当澄清的事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只有恩格斯与列宁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物质观的发展.以此为鉴,应当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个文本对象性质的定位问题.正确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对于正确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定位工作时,需要两种视野解释学视野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以及马克思的著作等文本提出了定位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永富  张伟 《云梦学刊》2001,22(1):16-19
尽管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不断受到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种种责难,但就其基本点来看,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仍然是成立的,只是还有从所知学的角度加以推广、改进的余地.这种推广、改进主要包括把列宁的定义中的"感觉"推广为"实知",把"客观实在性"推广为"可实知性";把客观实在性区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在讲客观实在性时先要明确作为什么与对谁而言.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批判马赫主义的论战性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对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作了成功的剖析。然而,对列宁这方面的思想人们至今认识不一。有些人强调哲学党性原则,否定哲学中间路线的客观存在;另一些人强调哲学中间路线,对哲学党性原则产生怀疑。本文认为,准确地把握列宁对哲学上中间路线的分析,是科学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并且,对于认识和剖析近、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这是列宁在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时提出的一个科学的定义。然而这个定义,却被我国一些哲学家在某种程度上误解了。出于学习和探索的目的,本文试图就这种误解作些澄清。由于水平所限,我不敢自信个人的观点一定正确,但我期望,如果我的观点能在同好之间引起争论的话,那将对我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列宁早期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特别是城乡对立问题.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产生城乡对立问题,同时它又能够为消除城乡对立创造条件,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又决定资本主义的俄国不能消除城乡对立.列宁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城乡关系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马列毛泽东著作研究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革命导师列宁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南京举行。有关单位的30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会上,与会者围绕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列宁的建党学说、列宁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盟的思想三个专题进行了讨论。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的黄绍栋同志在讨论会上介绍了他学习列宁《论俄国革命》一文的体会。他说:列宁《论俄国革命》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虽作为列宁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资源,但他们在物质概念的解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布洛赫通过"尚未存在"的逻辑预设,把物质理解为"过程物质",把自然物质看作是自然主体,最终走向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则站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界定物质概念,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走向.列宁物质概念和布洛赫的物质概念的比较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正确评价布洛赫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