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明代以前,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向来缺少水利建设。进入清代以后,由于统治者的重视,陕北地区的水利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当地水利发展的一般特征是:灌溉面积小,受季节影响较大。而受人口增长、水稻种植和人们水利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陕北地区的水利兴修主要集中在清朝最后的五十年;另外,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陕北地区兴修的水利渠堰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丰富的延长、榆林、安塞等县附近,其他地方渠堰很少,甚至根本就无水利可言。陕北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浙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塘江坝的修建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辛勤努力,清代(鸦片战争以前)浙江人民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突出表现就是为抵御海潮的侵淫肆虐,而兴起的修筑“海上长城”———海塘的热潮,它的规模与成就均遥居历代之冠,从而使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保护了杭嘉湖平原、浙东滨海平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内地湖泊水网及西北、中南山区的水资源也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农田水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代陕西曾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第一次是康熙二十年到咸丰末年;第二次是在光绪初年到清末年间。通过这两次移民的迁陕过程填补了陕西人口不足的劣势,改变了当地人口的结构;刺激了清代陕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当地风俗文化向多元化的发展;虽然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的来讲移民迁陕的积极影响要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疆水利在汉、唐、元各代均有发展,迨至清代前期,各朝在南北疆大兴水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由于新疆的农业属绿洲农业,所以水利的兴修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晚清,左宗棠在新疆时,提出了"开屯之要,首在水利";"治西北者,宜先水利"的主张,注重选拔官吏兴办水利,采取了防营独办、兵民合办和官贷民办等三种出资兴工的方式,在新疆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一度出现了"水利大兴,而垦事亦盛"的局面.左宗棠建设新疆水利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左宗棠在晚清新疆水利开发中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涛  孙晋华 《创新》2010,4(4):50-52
不同的村庄性质及其社会基础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基本单位,村庄水利建设的基本单位对水利的治理起到关键性作用,其可以保证国家与乡村、大水利与小水利的有效对接。通过将湖北省荆门市彭河村的社会基础以及村民这个基本单位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合作单位对国家治水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朝时期的堰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峰 《阅江学刊》2011,(3):115-119
堰埭建设在水利建设史上被长期忽视。其肇始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朝,在农业水利和军事防御两个方面均体现出独特的功能。一般而言,堰多用于农田灌溉、排洪抗涝、军事斗争等方面;埭则兼用于内河水道航运方面,形成此期重要的人工水道,并因此成为政府埭税的重要依托。堰埭建设对古代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综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水利事业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现阶段的社会背景下,水利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在水利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需要以水利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前提,保证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促进水利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从水利管理的角度来说,其对水利技术拥有较高的需求,水利管理离不开水利技术的有效支撑,在实际进行创新和应用时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积累,有效地改进和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有效地保障水利事业良好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行火葬《民政事业统计发展公报》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6727.1万具。2005年全年火化遗体450.2万具,火化率达53%。实行殡葬改革,每年可以节省数万亩耕地、百万立方米的木材和数百亿元的丧葬费用,缓解了资源不足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时期,约有五六十位籍贯在江南地区的官员学者,提出发展西北水利的主张。他们揭示了东南与西北两大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赋税负担不均问题的实质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种畿辅水利专著的出现,使畿辅水利著述成为区域农田水利史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有些江南官员学者主张尽改旱田为水田,并且较少关注畿辅地区如何聚水蓄水。畿辅水利最终成效不大,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如北方占有大量荒地的势力之家官豪之家及其代表的强烈反对,长期以来北方农民不习惯水田作业,元明清三朝在运河沿线都严禁农业灌溉用水,畿辅五大河及其支流多沙、善淤、善决、善徙,畿辅降水条件与水稻生长季节不符等。而当近代招商海运、东北农业的发展、粮食贸易的活跃,使京师无需依赖东南漕粮,则发展畿辅水利的根本目标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社会保障事业的历史轨迹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起源于宗教慈善·博爱和救贫事业。在二次大战后才发展为由国家来负担的有组织的社会保障制度。受佛教的影响,在六世纪后半期的圣德太子时代,就在大阪四天王寺建起了施乐院、悲田院、疗养院、敬田院,用于救济事业。到了八世纪初期的古代律令国家时代时,已开始有了救济制度,作为近代的福利制度,是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7,(5):128-135
传统诗学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文体上,由于清代词学尊体和通俗文学繁荣,文体地位较低者多被比附于"诗","穷而后工"说由诗而统摄到词、戏曲、小说甚至外国文学作品,成为涵盖众多文体具有普遍意义的文论命题;在性别视角上,由于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基于女性创作特点而提炼出的"诗福"说问世,这是与"诗穷而后工"相对立的一个命题。"诗穷而后工"说在清代实现了理论的越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如何解决水资源的短缺。总结历史上西北水利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今日西部开发中最关键的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具有借鉴价值。元朝在陕西省兴元路和泾渠都设置了河渠司 ,河渠司制定“分水”、“用水则例” ,统一管理分配渠系内的水资源 ;明清时期 ,由于西北华北干旱气候的日益严重 ,农学家徐光启、王心敬等对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旱的周期认识更加深入 ,分别提出了旱田用水五法和井利说 ,这对于在河渠水利不足时扩大农田水利的给水源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于小秦 《社科纵横》2006,(11):151-152
近十年来,明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从不同区域、不同视角展开讨论。涉及到人口与耕地关系研究、农业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水利事业的发展研究等多个方面。本文对此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1840年以前)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英国,主要原因并非清代出现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是表现为西方英国经济的加速度式发展,清代在经济上比唐宋明王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速度选不如英国,因而拉大了发展的差距.中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具有广阔市场的社会性盈利产品及生产技术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而清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同时,清代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较前王朝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说到宁波西南鄞江镇的文物,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那古老的它山堰。这是一座始建于唐代的著名水利工程,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点。自唐以来,它山堰一直是鄞江人民的骄傲。而今天,鄞江人民更值得骄傲的是,他们拥有一个新蕾集团公司。这是直接在它山堰旁的它山堰村诞生的一个企业集团。古有它山堰,今有新蕾。说新蕾,首先要说的便是它的总经理刘贵祥同志。一、荒滩创业新蕾的历史,是从七年前刘贵祥承包它山钟表工具厂开始的。当时的它山钟表工具厂只有20名职工,一台胶木压机,年产值不到3万,已濒临倒闭。政府为发展福利事业,准备将它改办成一家福利工厂,身为它山堰村党支书的刘贵祥闻讯后,主动请缨,毅然以自己一间半楼房作风险抵押,承包了它山钟表工具厂,当时,一无资金金,二无技术,三无厂房。县民政局只给了3000元  相似文献   

17.
, 《青岛画报》2013,(2):78-81
一处让人魂萦梦牵的自然风光、一处让人情有独钟的人文景观——元阳梯田位于云南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红河的南岸,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人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几平方米。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哈尼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如此神奇与灵秀,恢弘与绝美的千级万亩梯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运动周叔进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运动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兴建,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新兴的地主阶级依仗聚集起来的经济实力,利用劳...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期,宁波水利网络的系统已经十分明晰,地方志及私人文集多有细致的描述。以鄞县为中心,慈溪、奉化、镇海、象山为环围的农业经济区随之崛起,已为朝廷所重视。这些水利工程流乡村、绕城市,把各个地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对区域经济的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该时期宁波地区的水利分布状况、主干网络的形成等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不当之处,恳请方家赐教。宁波地区水利修筑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秦汉时代。迨及唐宋,尤其是南宋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宋以前,宁波水利工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分布呈点状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波地区开发起步较晚、进程迟缓、各县发展不平衡等情况。到了宋元时代,宁波地区的水利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水利工程数量上的猛增(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地区农业灌溉历史悠久。灌溉用水,经常会发生水利纠纷,明清时代的清峪河八復渠水案则是一场影响重大的水利纠纷。该案反复兴讼。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延绵数百年。本文主要根据近代关中士绅刘屏山所著《清峪河各渠记事簿》中所收录的清峪河水利资料,对这一水案经过进行整理,重点关注国家权力是基于什么样的基本理念进行判决的?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国家对于用水的分配管理不是基于我们所理解的水权观念.而是基于“天下”与“公”的观念,因此形成了用水最高原则即“均水”的理念。但是,“均水”理念在判案实践中受到了“相互忍让”的法律原则和民间水利习惯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