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高职日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呢?本文认为高职日语教学要融入文化背景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2.
张莉雅 《社科纵横》2007,22(1):107-108
在图像化的今天,视觉图形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图形创意是“意”、“形”、“情”的结合,能够生成传达视觉信息的完整图像。而富有情感的图形设计往往具有影响情感的潜在魔力,这种视觉媒介的潜在力量被设计师发掘并使用,进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3.
浅谈翻译实践中的“信”与“顺”王敏翻译是指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在两种文化之间传递信息的复杂思维活动。既是复杂的,其评价标准就难以统一。我国的翻译理论大都根植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取诸于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严复的“信、达、雅”集中国翻译理论之大成,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4.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5.
语言体现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影响语言 ,二者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还要学习其民族的文化知识 ,了解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了详述 ,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 ,并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1.1 本文的目的是,把艺术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通讯系统进行研究。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艺术现象作为一种语言和符号现象来进行研究。这个想法对于只习惯从传统思辨美学的角度看待艺术现象的人,可能是很新鲜的,但实际上,早在十八世纪的鲍姆加通那里,特别是在本世纪初克罗齐的美学著作中,都曾经指出艺术与语言、美学与语言学具有深刻关系。而在今天,现代信息科学中所应用的“语言”概念,其外延比过去大大拓展了。所谓“语言”是指什么呢?语言就是用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通常所理解的狭义语言(口语)及其文字表现(书面语),都不过是这种广义语言之中的特殊形式。心理学家J·皮亚杰(Jea~n  相似文献   

7.
也谈“神似”魏颖超华红娟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加之中西方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形神皆似的译作毕竟极其难得。因此,著名翻译家傅雷提出了“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翻译原则。“神似”,也即“传...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学术交流》2002,(6):162-164
语言目标追求的自觉性和文化目标追求的有限性构成了新世纪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可分割性和文化迁移的自觉性。外语教学越是向高层次发展 ,语言负载的文化需要越突出。因此 ,体系相对完整的外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被看做是外语教学和外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岩 《社科纵横》2005,20(5):238-239
所谓非语言行为,即具有传递信息能力的语言行为以外的肢体语言。不同的文化之间非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避免在学习日语以及与日本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人在非语言行为上与我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杨艳莉 《生存》2020,(4):0152-0152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这种“沟通”与“合作”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而小组合作学习能恰如其分地使这种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一种交流方式,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讨论更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刘方喜  赵树军 《阅江学刊》2012,4(3):88-96,120
建立在马克思“财富哲学”和“关系哲学”基础上的“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从由“实体经济”而“符号经济”的财富流转过程,来批判性地反思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和后果。从“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关系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资本的当代新形态,融入了艺术等文化因素的“符号经济”以及竞争性文化符号消费的无度扩张,一方面,“向内”制造人的等级差异、激化人类内部的“社会冲突”;另一方面,竞争性符号消费又导致物品的无度消耗,进而导致自然物质资源的无度消耗,“向外”激化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冲突”。当今全球社会冲突与生态冲突在相互激化中日趋尖锐。“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峰 《唐都学刊》2007,23(2):100-103
情性由语根“生”“青”“心”衍生组合而来。由心观生、青,“生”符提携着生命的才情,“青”符突现青春的魅力,由心青组合成的情不同于由心生组合成的性。“生生”的物性是一个较为莽撞的“游子”,心生的人性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慈母”。生生总关性,性情千千结,生命精神的文化永恒地在有关于“生”的物性和有关于“心”的性情所交织成的网状结构上波动,文论精神的情结中有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王仲生 《唐都学刊》2012,28(3):23-29
朱先生是"白鹿精神"的人间体现者,一个"大儒"形象,他并不是没有缺陷与不足的。他是清末士大夫和文化传统的代表性人物,与现代知识分子格格不入。他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对田小娥的不能容忍,揭示了他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东风 《求是学刊》2004,31(6):116-122
在当代文学史中的身体叙事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反映着身体的社会功能乃至身体观念变迁。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书写史上具有十分微妙的地位,该小说的身体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启蒙主义现代性宏大叙事的制约,从属于新时期的所谓"文化反思"、思想解放运动。"私人化"写作中的身体书写脱离了"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理性"、"启蒙"等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与表现女性的私人经验,特别是性经验,其身体描写带有强烈的唯美色彩。所谓的"身体写作"出现在2000年前后,这类小说为"精神"留下了些许位置,但其真诚体现在哪里,令人怀疑,因为作者毕竟是在消费主义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重语境中写作,精神越肉体的同时在场往往是她们采取的策略。至于木子美的《遗情书》中,身体以及性已经成为彻底的、纯粹娱乐与游戏的肉体,尽管仍然可以用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与现代个人主义的范畴对之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5.
"慎刑"是中国传统法具有和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政权稳定的作用。"宽严相济"是当前我国具有社会主义法制特色的刑事政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宽严相济"与"慎刑"存在历史的相通性,宽严相济的传统文化基础是"以人为本"和"德法兼济",而传统社会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法律手段即是"慎刑"。"慎刑"在立法层面上体现为"刑罚世轻世重",在司法层面上体现为程序上的严谨及人伦观照。"慎刑"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及政权的长治久安,对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乐 《唐都学刊》2012,28(4):106-112
伴随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建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刑事侦查理论的不断完善,被搜查人的人权保障日益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作为《刑事诉讼法》重要内容之一的"刑事搜查证明标准"部分的规定却极不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搜查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亦存在诸多缺陷。且这些缺陷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草案中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当前应借鉴西方国家刑事搜查证明标准的合理内核,从不断完善我国搜查行为的证明标准、被搜查人权利救济途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刑事搜查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王楠 《学术交流》2012,(2):138-141
传统祥瑞文化在民间已经脱离了其初始的"政治功能",转变为普通百姓文化娱乐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实感",在艺术形式上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情感上直叙"私欲"的价值取向和"向好"的心理诉求,艺术造型上注重感官愉悦的写实风格,所有这些,无疑是对日常生活美学化的良好诠释。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民间传统祥瑞这种贴近生活真实的艺术形式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邓靖 《创新》2012,6(3):68-70,127
我国把文化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介绍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分析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从资本要素供给、人力资本形成、科学技术与文化产品有机融合以及产业集群效应四个方面提出了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理论界对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划分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提出“核心要素”的新视角,将文化产业划分为资源型文化产业、制造型文化产业和创意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遵循着由资源型文化产业向制造型文化产业再到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解构文化产业结构并深入研究其演进规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把新社会运动视为人的需要受到忽视的结果,通过参照"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分裂的观点,从"合法化"的角度来探讨新社会运动的命运。哈贝马斯认为新社会运动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这些运动能防止"生活世界殖民化",通过交往理性来维护规范共识;二是这些运动的本质要求是较少关注物质再生产,而更关注文化再生产、社会一体化和社会化。由于这些运动与传统的围绕分配而展开斗争的工人运动不同,哈贝马斯认为它们不可能被政党制度化或通过物质补偿而缓和。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对当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但其在有着理论解释力的同时也存有某些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