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刘长卿诗“诗调雅畅,甚能炼饰”(《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述“七言律以才藻论……中唐莫过文房(长卿字)”,而关于他与“五言长城”称号的公案,则向有歧说。 《唐才子传》说他被“权德舆称为‘五言长  相似文献   

2.
王明辉 《阴山学刊》2004,17(6):15-17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晚期一部较突出的诗学专著,学界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尤其是其体制意义,更是很少人涉及。事实上,《诗薮》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对后来诗歌史乃至文学史的创作影响很大,《诗薮》可以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  相似文献   

3.
论胡应麟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浙江兰溪人,号少室山人,后又更号为石羊生,是明代中叶的著名诗论家。他的诗学著作《诗薮》,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氏诗论不是停留在一般诗话的感性体悟上,而是有较强的理论系统性,有着基本的诗学范畴作为理论支点,同时,对诗歌发展史的评述也相当完整细密。可以说,对于中国诗学逐渐走向理论化、体系化,胡应麟有着较为重要的贡献。一胡应麟著述颇丰,有《少室山房类稿》等,然其诗论集中于《诗薮》一书之中。是书共二十卷,分内外二编。内编系分体总论,外编(包括杂编与续编)…  相似文献   

4.
王明辉 《兰州学刊》2006,(10):71-73,70
“格”是胡应麟《诗薮》中运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艺术境界、学习门径等诸多方面。“格”及其相应理论是贯穿胡应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学体系得以建构的基石,对于理解胡应麟的诗学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学思想集中见于其诗学理论代表著作<诗薮>.在<诗薮>中,胡应麟所提出的最主要的诗学范畴是"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在他看来,诗的基本要素就是"休格声调"和"兴象风神".这二者的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体格声调"主要指诗歌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等外在形式方面的问题;"兴象"指诗歌创作中以自然感发的方式来创造的审美意象,"风神"指一种好诗所具有的风华神韵,类似于严羽的"兴趣"."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关系."体格声调"是"兴象风神"的基础,"兴象风神"是"体格声调"的升华.胡应麟在文学史的观念上提出了"体以代变"的文学史观,认为整个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由生发到极致到衰落的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文学发展观植根于"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深刻缜密 自成体系──评《胡应麟诗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刻缜密 自成体系──评《胡应麟诗论研究》赵永纪明代胡应缴的《诗致》,是中国古代诗话中编排较有系统的一种。陈国球搏土的《胡应战诗论研究》是对胡著的独到研究,细细读来,感到收益非浅,许多地方可谓先得我心。《诗该》开篇第一段,就论述了诗歌由四言直至律绝的...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杜甫绝句,清人黄子云誉赞曰:“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高驾王(昌龄)李(白)诸公多矣。”(《野鸿诗的》)而明人胡应麟则说:“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少陵。……少陵不甚工绝句。”(《诗薮》内编。以下引语同见此书者不注)毁誉褒贬如此,实有研讨必要。  相似文献   

8.
《诗薮》文论视野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薮>是明代中后期一部重要的诗论专著,但历来少受重视.其实,<诗薮>的文论思想是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其中的以禅喻诗论、复古论、诗歌审美境界论、诗学批评论、诗学发展观等都体现了胡应麟自己的诗学旨趣、诗学主张及其对传统格调论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的佛教徒。禅学,作为他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不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菴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这些评论虽不十分恰当,但都注意到佛教信仰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汪泓明代江阴布衣学者许学夷的《诗源辨体》,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诗歌史观、审美标准及自觉的批评意识三方面,将《诗源辨体》(以下简称《辨体》)与严羽、胡应麟等名家理论进行比较,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通变”的诗歌史观对诗...  相似文献   

11.
胡风编辑策略中的"异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胡风编辑思想和策略进行了新的考察。认为,在"同人杂志"的编辑理想中,胡风寄寓了推进国人思想和文坛大环境现代化的热切企望,这使得"胡风集团"的文化运作方式呈现出某些"公共领域"的因素。出于对"公共领域"与意识形态方式冲突的警惕,批判者以"宗派主义"的罪名将"胡风集团"这一"异端"剿灭。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商胡”“贾胡”“酒家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今 《晋阳学刊》2011,(1):110-114,128
汉代有“商胡贩客”活跃于边境地方,内地亦“商贾胡貊,天下四会”,其中明确有“西域贾胡”,他们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有所贡献。当时外国使团中也有被称作“行贾贱人”的商业经营者。乐府诗中“酒家胡”称谓,则反映了另一种形式的都市饮食服务业经营。“商胡”、“贾胡”、“酒家胡”的活动,与汉家商人有一致性,然而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活动,也是促成汉代经济文化在特殊条件下实现进步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四部正讹》是中国辨伪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专著,它的成书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学术发展演变及胡应麟本人的治学经历都有密切的关系。从社会背景上看,空谈心性、作伪成风的学术环境催生了胡应麟求真求实做学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辨伪学发展史上看,先贤们片段零星的实践为《四部正讹》的成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借鉴经验;此外,胡应麟自身的学术积累、丰富的藏书等自身条件为《四部正讹》的成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殷海卫 《殷都学刊》2008,29(2):72-75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的一部重要的诗话总集。该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献方面,其间也有胡仔自己精到的品诗论人之语,惜前人对此罕有论及。欲探求胡仔的诗学观点,必先对其本人作以清楚的了解。然《宋史》未为其立传,学界的间或之论亦为凌乱和残缺。笔者则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合,并利用新的文献资料,对胡仔的家世作了较为完整清晰的勾勒,从而为胡仔的诗学批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伟希 《齐鲁学刊》2002,(3):111-117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这种中国文化情结不仅与其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而且为他后来“反叛”传统、走上“全盘西化”道路提供了“内驱力”。但胡适的这种“全盘西化”只是一种学术主张甚至于意识形态,并不代表其具体的学术实践。终其一生,胡适的学术思想与其说是“全盘西化”,毋宁说是“西方学术的本土化”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7.
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从文学创作的认识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美学。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他的文学理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塑造有关。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在上世纪初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主要归根于以胡适为首的文学改良派提出的"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集中体现了胡适的文学改良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决定着今天中国文学发展状况。百年后的今天,重新思考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再次思考胡适当年的文学改良思想,无疑对文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英时是当代著名文化思想史家,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通过研究余英时对于胡适的评论,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余英时的学术思想.余英时在胡适研究中不仅延续了其一贯的“内在理路”分析法,还运用了多元文化史观分析“五四运动”,运用反证法给胡适的博士学位疑案做了“最终判决”,表现出其史学研究方法和文化观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钟肇鹏 《河北学刊》2001,21(5):44-45
本文主要辨析:(1)董仲舒不是胡毋生的弟子;(2)赢公不是胡毋生弟子而是董仲舒弟子,并订正《后汉书·儒林传》之误:(3)史书上说董仲舒著书称胡毋生的道德高尚,从《董子》佚文中找出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