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近代中国学者关于货币制度的讨论,大都是围绕货币本位制展开的。讨论的币制改革方案中最具有理论意义并对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管理通货制。提出并讨论管理通货制有一个过程,先是在讨论银币本位制时提出对银币进行管理,后来讨论纸币本位制时要求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管理,最后为法币政策设计方案时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管理通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1945年至1949年山东解放区对日伪和国民党政权的经济斗争作了历史的回顾与论述。作者认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区所实行的对敌货币斗争与贸易斗争,其整套方针政策都对今天有借鉴作用。在货币政策上,禁伪(币)排法(币)建立独立自主的本币市场,实行管理通货制、物价本位制;在贸易政策上,实行统制与自由相结合;经济斗争主要依靠经济力量,掌握物资,限进奖出,争取有利交换等都是卓有成效的,“抗币”以物资为本位,更能抵御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3.
法币发行制度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中国的通货膨胀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沉重的。究其原因 ,这与法币发行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1935~ 1937年 ,国民政府建立了相对合理的法币发行制度 ,法币的发行量也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但在 1937年后 ,国民政府修改了法币发行制度 ,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于是通货膨胀逐步发展 ,以至滑入恶性的深渊  相似文献   

4.
近代河北私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私票是中国货币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从晚清至抗战前一直是河北小区域 内重要的流通工具。多由各种私经济经营者为壮大资本而发行,法币改革后出现 了发行权由私经济部门向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转化的倾向。一些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北伐战 争等并没有对其产生多大的冲击。这种发生于社会底层的经济现象,为我们了解近代经济的 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论陕甘宁边区的边、法币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边、法币斗争,不仅关系到边区军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而且关系到抗日救国大业。本文探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了边区政府在边、法币斗争中所采取的措施,总结了边、法币斗争的历史经验。同时也佐证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恶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货币制度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由银两、银元并用制改为单一银元制;第二次由银元制改为法币制。法币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个重要的货币金融政策,也是国民党政府放弃银本位制所建立的外汇本位制度,显示了其殖民地性质。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财富和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经常采用滥发纸币的手段来弥补财政赤字,从而造成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加速了法币制度崩溃。  相似文献   

7.
1940──1942年国共粮食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0年至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粮食问题成了能否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为此,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制定了自己新的粮食政策,它对渡过难关,坚持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制定的粮食政策表现了明鲜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日、伪发行的伪币严重危害了根据地政权的经济安全,法币的流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皖江行署发行大江币并采取三防一基金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大江币在皖江地区的权威性,也为以后中共在解放区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抗战后期美国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其对华政策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支蒋容共政策到扶蒋反共政策的演变。本文拟对这个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看法。抗战前期,由于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夺和勾结,面对日本...  相似文献   

10.
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最早是从经济层面开始的。在中国解决白银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国际合作解决路线与美国单独协商等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最终进行了币制改革并在实质上将法币盯紧美元,形成了中美特殊经济关系。而随着远东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中美特殊关系逐渐由经济走向政治、军事层面。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二十二年中,1936年被普遍认为是经济建设搞得最好的一年。追溯 其原因,当与二三十年代该政府采取的关税自主,裁撤厘金,实行统税,保护国货,实行法币改革 等革旧布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中国抗战问题上实行两面外交,即一方面向日本表示和平,避免卷入中日冲突;另一方面同情和援助中国抗战,希望中国削弱日本。这种政策,既维护了苏联的安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3.
1937年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主张抗战与建设并重。在金融方面,对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战前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战时金融统制政策,在此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的“四行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四联总处等机构的资料,重点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抗战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过:“中国人民从中国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获得了明显的比较。”我们现在也可以从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斗争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法币政策进行比较说明之。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宣布从本年十一月四日起,在全国实施法币政策。其核心是用金本位制代替银本位制,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法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进步作用。但是,在法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通过国家政权,控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权和白银所有权,垄断了国家金融业,进而又控制了国家的工商农贸业的主要部分,掠夺了巨额的财富。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一蒋介石政权的建立以及对国家金融业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对国统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实行统制政策,又加剧了官僚资本对国家和人民的掠夺。至抗战后期,政治腐化、经济衰退的蒋氏政权的种种弊端已是愈演愈烈.更加为人民所痛恨。  相似文献   

17.
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国民党六大)之所以通过《土地政策纲领》和《农民政策纲领》,究其原因是抗战胜利临近,农业形势严峻,国民党急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解决所谓的内政问题。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强化农村法西斯专制统治。其目的是壮大国民党经济、军事实力,变抗战胜利为国民党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1942年3月,为赢得共同对日作战的胜利,帮助中国缓解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美国向中国提供了5亿美元财政贷款.国民政府根据各方的讨论意见以及当时国民经济的形势,利用这笔巨款发行美金储蓄券和美金公债,同时抛售黄金,举办黄金存款和法币折合黄金存款等业务,吸收市场上过剩的法币.黄金和公债政策的实施,对于回笼货币、吸收游资、收缩通货起过一定作用,但最终运作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既未符合美援的初衷,也未能有效解决战时物价飞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的经济战略是"以战养战".日本占领青岛后,实行野蛮的、残酷的金融掠夺政策,先是建立日本银行,统制华人银行,继而攫取华人银行库存银元,冻结各银行存款并令上交;又大量发行没有任何准备金的伪钞,并以此掠夺中国战略物资;不断令法币贬值,套取外汇.这种疯狂金融掠夺使中国人民遭受重大损失,也受到中国人的力所能及的抵制.关键字:经济战略;金融掠夺;伪钞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因侵华日军的大肆摧残,中国教育受到了战争的巨大破坏。为避免教育发生大断裂的危险,国民政府在艰难困苦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时教育政策.保存并发展了各级教育。就当时来说,它培养了大批人才,适应了抗战和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抗战的发展;就长远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大西南和大西北落后地区智力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