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述自己:“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矛盾”。《新中国未来记》,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内心矛盾斗争的真实反映和小结。研究梁启超的思想,不能不对这篇小说给以高度重视。 提到小说《新中国未来记》,近代文学史家常冠之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作。从小说的最终倾向来看,这一评价似乎不成什么问题。但作为史学研究,光给作品戴上一个定性的大帽子,并按此推断其历史作用,未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因而必然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本文拟就《新中国未来记》问世前数年间梁启超思想的发展,及这篇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作一具体分析,并对这篇小说的历史作  相似文献   

2.
《芙蓉屏记》是明代传奇小说集《剪灯余话》中的一篇作品。它是一篇公案小说 ,也是一篇爱情婚姻小说。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尤其是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塑造深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笔记小说中有两篇父子同一天成婚的故事,很值得玩味。一篇是宣鼎的《夜雨秋灯录》卷三中的《父子同日成婚皆元配》,一篇是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中的《蒋晋郎秦娘为秦晋配》(题目系《清稗类抄》选抄所加)。宣鼎的小说,写一个被后  相似文献   

4.
论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鲁迅小说中的“意识流”问题黄承基一《狂人日记》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后,就以其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在《狂人日记》中,类似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便是鲜明的一例。首先《狂人日记》的结构是一篇把时序倒置,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  相似文献   

5.
安妮·泰勒是美国著名当代女小说家,1941年出生于明尼阿波利斯,就读于杜克大学,并于1961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定居于巴尔的摩。安妮·泰勒的小说多以美国南方的小城镇为背景,以普通小市民的生活为基调,以家庭纠葛和离异为主题。1970年出版的《日益糟糕的生活》就涉及了这些主题。1982年出版的《怀乡餐厅的晚宴》也谈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妻子冗长而悲哀的生活。这部小说曾被评为美国当年最佳小说。《无保护海域中的平常波澜》是安妮·泰勒发表于1977年的又一篇有关这些主题的佳作。此篇被收入了《诺顿英国文集》。《无保护海域中的平常波澜》…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由于《杀夫柳《暗夜》强烈的轰动效应造成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致使李昂有一组较优秀的“寓言小说”迄今仍未引起读者和评论界应有的重视(起码大陆来见一篇阐释文字),这样强烈的反差,使我油然产生一种探索的冲动。李昂这组“寓言小说”包括冰仙花症》、《移情》、《三寸灵魂》、《渡》、《三心二意的入伍篇,收集在短篇小说集《一封未寄的情书》辑二中、李昂自云她写《杀夫》和《暗夜》“是使自己朝向一个‘伟大’的作家的道路来努力”①。这组寓言小说可以说是李昂朝向一个“伟大’作家目标迈进的理性自觉。如果说《杀夫》和《…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因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中国人头发的遭遇极其敏感且终生关注。当鲁迅还是孩子的时候,辫子最初向他“提醒了满汉的界限”;在青年时代,他因剪去了辫子而受到“社会的责罚”;一直到临终前的两天,他还写文章表示对辫子“仍然要憎恨,愤怒”。③因此,辫子成了鲁迅一生中写得较多的东西。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写辫子最集中的作品是《风波》(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和《阿Q正传》(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这三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相近,而且均以辛亥革命前后作为时代背景。在内容上它们又互有联系,有些人物甚至彼此出现。如《风波》中的七斤在《阿Q正传》里被提到,《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也像《阿Q正传》里的钱大少爷那样,被人称作“假洋鬼子”,并且也棒打了笑骂他们的人们,等等。所以,可以说,这三个短篇小说构成了鲁迅的“辫子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唐传奇中一篇优秀名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形式上说,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别具一格,是中唐传奇中的佼佼者。唐传奇取材于婚姻爱情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去反映这个社会问题的作品有《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都取决于其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态度,她们或以顺从维护而取容,如李娃;或以反抗而被践灭,只留下一阙哀怨的悲歌,如霍小玉、崔莺莺。《任氏传》是一篇特殊作品,他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以人狐的恋爱去表现非礼教的倾向,但任氏、郑生、韦崟的生活,格调不高,且小说以任氏不得善终为结局,只可视  相似文献   

9.
明代金陵的唐氏世德堂,以其出版的《西游记》为现存最早百回本《西游记》而驰名稗坛。这本《西游记》也被称为世本。世本全称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时,无疑是《西游记》演变史上最重要的版本之一。世本《西游记》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陈元之何许人也?无考。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疑其为唐氏世德堂主人之化名,也有论者疑其为活跃于当时稗坛的陈氏尺蠖斋。不管陈元之是谁,这篇《序》由于它撰写于“壬辰夏端四日”即万历20年,对于《西游记》,研究来说当然是一份极其难得的早期资料,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人对神怪小说《西游记》的许多问题的看法,真实地记录下了这部名著早期演变史上的某些历史。因此这篇陈《序》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就在这篇《序》中,陈元之声称他还读到过一篇《西游记》的旧《叙》,并“聊为缀其轶《叙》叙之”,即移录和引述了该《叙》的一些观点,不过没有在世本上全文转载,以致失传,这当  相似文献   

10.
无独有偶,在1985年这一年里,上海青年作家王安忆于年初写了一篇《归去来兮》,湖南青年作家韩少功于年中也发了一篇《归去来》。当然是巧合,两篇文章从体裁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王安忆写的是随感,抒发她从美国旅行归来的感受;韩少功写的是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黄治先的人偶然去到湘西某山寨的离奇遭遇。可是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王安忆在大洋的  相似文献   

11.
《大骗子王立中外传》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小说。小说在《三月三》杂志连载时 ,一些性急的读者就曾经问我 ,能否找到整篇作品 ,先睹为快。好在手头有孙抱今先生 (原广西社科联副秘书长 ,已离休 )的《杂烩集》一书 ,里面收有这篇小说 ,才满足了友人的要求。这篇小说引起读者的关注 ,不是偶然的。当前文坛好的小说不多 ,一些作家追求自我 ,作品越来越远离现实 ,远离人民 ,成为无病呻吟的独唱或仅为部分人用作自我陶醉的东西。而在这冷寂的氛围之中 ,《大骗子王立中外传》这篇纪实性小说 ,以其关注现实 ,关注社会 ,勇于揭示生活中的矛盾 ,大胆抨…  相似文献   

12.
看了苏兴同志《再谈〈京本通俗小说〉问题》一文(刊于《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有些想法,现提出来就教于苏兴同志和古典小说研究者。对公认的七篇宋人话本小说,苏兴同志只承认其中的五篇是宋人话本,而其余两篇即《拗相公》和《冯玉梅团圆》,不是宋人的作品,而是冯梦龙编撰“三言”中的拟话本小说。其实,关于这两篇话  相似文献   

13.
“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极少用诗去写,但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发展多变的:《三国演义》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辞,多写市井生活;而《红楼梦》中的诗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以诗入小说,是中国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写完《孤独者》的第四天,鲁迅又完成了他《彷徨》中的另一篇描写知识分子的杰作《伤逝》。同写《孤独者》一样,作者没有说明这篇作品是从何时写起的,只注有“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但据说这篇小说是作者用  相似文献   

15.
我一篇篇、一遍遍地读着陈村的小说,总不由得联想起他的代表作《走通大渡河》。 创作也是“大渡河”。有飞湍的激流,有旎旖的风光,有艰辛的跋涉,也有无谓的牺牲。走通“大渡河”,谈何容易!这是一条勇敢者之路。陈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的英语材料的阅读能力仅仅局限于字、词、句、段落和语篇的表层意义上,忽视了其深层意义。在此以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为例证实图式理论在文本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从故事的表意来看,文本中的巴克被偷贩到北方变成雪橇狗,最终回归荒野的故事,但是考虑一下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和他的生活经历,即激活相关巴克的图式,读者脑中的巴克就换成了另一种解读形象,巴克通过顽强和不屈的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下成功存活下来,这正是杰克·伦敦现实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亦称《三国志演义》)被清代著名书籍评点家金圣叹誉为“古今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同时代的毛宗岗对此书总评曰:“吾于《三国》(指《三国演义》)有观止之叹也。”可见,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可说是众口皆碑。《三国演义》主要写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写战争离不了写人这个构成战争的决定因素,而小说在写人方面却有得有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就曾精辟地评价道:“至于写  相似文献   

18.
《家乡有棵小白杨》中的25篇小说,按形制分,有中篇小说1篇——《管儿罗斯那地方》,微型小说3篇——《搭夜车》、《雪雕》、《疏漏》,其余,皆为短篇小说。虽然成色不尽一致,但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活跃着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二种《师旷》皆亡,然而传世古籍保存了较多关于师旷的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实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以及汉代小说颇为重要。对此,前辈学者进行了辑佚、整理和研究工作,然而在对这些材料的判定中存有歧义。将先秦至汉古籍中关于师旷的记载都视为“古小说”和择取其中的数则以对应《师旷》六篇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失,以“师旷小说”来统摄这些记载中可能是佚文以及可视为“小说”的材料,是一种调和策略,对存世师旷材料进行梳理和辨析,当有裨益于古代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