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 ,非理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确揭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将有助于认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
探讨理性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过程,也就是探讨人们的理性认识如何深化的问题.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最明显的是从显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不仅近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轨迹是从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而且在近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趋势.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诡辩就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同样,政治理性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非理性的政治神话.  相似文献   

3.
李峰峰 《云梦学刊》2003,24(5):74-76
曹禺话剧《雷雨》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形象展示,表达了对人类恶运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人在社会剧烈变化、生活饱受冲击的情况下力图把握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因此归结为理性主义;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因此而归结为非理性主义。事实上,在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无论是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是在理性认识阶段,都是既有理性因素的作用,也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因此,人的认识过程总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调地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蓝嫦 《南方论刊》2006,(10):89-90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剧作中有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波澜起伏的命运跌宕,有惊心动魄的悲剧力量,有神秘莫测的情感憧憬。它是一部深邃、丰富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观众  相似文献   

6.
通过非理性因素中的两种因素进行问题阐述。首先列举了情感因素在六个方面控制功能上对认识的影响,确立了情感在认识中功能和作用是双向的,即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又抑制有害情感的消极作用。其次谈直觉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直觉是推动人类认识成果显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末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空间转向”背景下,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生活中的“空间”,城市空间作为一种物质性存在,在文学家的笔下有多种建构.城市在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功能不只是一个背景,而是寄托着作家复杂的个人体验,甚至成为完全脱离实体的意识产物和话语建构.莱辛在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中独具匠心地借用虚实相生的城市关系来诠释现实世界与理想生存境遇的冲突对抗,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的经典作品《春桃》寄寓了作者对生存困境的思考与表达,主人公春桃通过“自救”——女性生存意识的觉醒与“他就”——“一女二男”生活模式的接受来达到对生存困境拯救的目的。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来对这种生存困境的理想化拯救作一些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张爱玲与钱钟书创作了三部以“城”命名的小说:《边城》、《倾城之恋》、《围城》。这三部小说避开了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冷静观照整个人类生存困境和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后的道德沦丧,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虽然背向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却与整个20世纪现代哲学思潮相适应。“三城”以现代小说的形式,对我国这个文明古国提出了更深的精神与人类命运的思索,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样本。  相似文献   

10.
李林荣 《东岳论丛》2011,32(11):12-18
《伤逝》在鲁迅写作历程和思想谱系中的出现,具有远较其内部故事——"涓生"和"子君"的恋爱悲剧——本身的构思成因更为丰富、广阔的多层面的缘由。鲁迅在写作体裁的自我定位上从小说到杂文的重心位移,在面向新文化阵营的情态取向上从助阵式的"呐喊"到反思性的"彷徨"的思想迁延,在自我的社会意识和人格精神的支撑点上从单一主体的知性力量到关联和凝聚多主体间的情知意统一体的转移和跨越,都在足以代表整部《彷徨》集艺术和思想核心价值的《伤逝》这里,有细切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 ,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 :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 ,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 ,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 ,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 ,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 ,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2.
把垄断与经济的低效率简单等同起来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垄断是一个包含多重含义的经济学范畴.垄断市场结构与垄断市场行为具有不同的效率表现,一般所说的"垄断具有低效率"主要是指垄断市场行为,而不应该是垄断市场结构.垄断市场结构具有多重性效率体现,具体包括宏观效率和微观效率、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等.对垄断及其效率进行再认识,对我国现阶段<反垄断法>的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发布实施,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认真学习贯彻《纲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深刻论述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加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客观追求,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实现对传统的工业社会"超越"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动力之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解放的角度去考察,才能增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实践主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北方论丛》2002,(1):52-56
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较多地关注了非理性的直觉神秘色彩,把非理性看成是与理性毫不相干的认识形式,然而在事实上理性认识和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都生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中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形式和内容生成理性认识,而那些反映差异性、个性的形式和内容则生成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认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是统一、连续的过程,代表和反映实践主体的三种境界,即从非人到常人到超人(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生存思想是<庄子>的核心,其思想具有诗意的特征,这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人们对诗意与生存思想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却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内容与形式分离和表述不一的现象.我们主张以"审美生存"统一各种不同的说法.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一种生命状态,是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意把握,是其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学英语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重新分析翻译法的优势和局限,认识到这种传统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与其他教学法并行不悖,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都同思想解放分不开。新战略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程中,要防止浮躁,转变思维方式并敢于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需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以便在解放思想中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时代的生存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安  吕蓁 《学术论坛》2004,(5):174-178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下文化领域和传播领域的现实。视觉文化传播对传统的文化传播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引发的"视觉转向"或者"图像转向"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依赖语言的理性思考让位于视觉的感性思维,图像取代语言成为思维的工具,并改变了人类观察社会的视角,语言在这种改变中被放逐;由媒介技术所支撑的文化的模拟和复制形成了"超真实",形象与现实分离,能指与所指分离,视觉景象所制造的"超真实"重新构造了现实,它比真实还真,真实在"超真实"的语境中被放逐;身体在媒介与视觉形象的包围中丧失了存在的意义,空间因"形象的延伸"而改变了固有的空间差异,改变了身体得以存在的范围,身体被放逐。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形成了视觉压迫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张军 《齐鲁学刊》2007,(6):112-115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在不同的移民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生存困境。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店员》显示出,美国第一代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对第一代犹太移民的深刻影响;美国以及欧洲的排犹主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自由竟争制度,以及犹太移民之间缺乏协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