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利红 《江汉论坛》2002,(11):15-1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政策,先后制定和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等一系列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发表的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次讲话不仅深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要素,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统一祖国的构想,同时所提建议具体、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争取祖国统一大业中体现出的和平统一的前瞻性、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两种制度的包容性和具体方法现实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祖国统一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台湾问题的论述 ,在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始终是将解决台湾问题放置于处理中美关系的国际大背景中着眼的。深入研究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条件及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对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祖国统一思想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并以此为指导 ,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尽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绝非偶…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统一,周恩来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其提出的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为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为反对美国对台湾岛的控制和打击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提出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即用战争方式武力解放台湾)。1953年朝鲜停战后,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海峡两岸从原来严重的军事对抗转向冷战对峙状态,周恩来抓住时机,开始考虑在不放弃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意义吴奕新历史给社会主义中国留下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具有...  相似文献   

5.
台湾、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在近代,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从当代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出发,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总结了我国历史经验,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决策(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来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赢得世界上高度赞誉,按照这个科学的构想,台湾问题也一定能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们称江泽民同志的讲话“象征着两岸关系新阶段的开始”。认真学习江总书记的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分析海峡两岸目前政治接触,经济文化交流存在的障碍及有利条件,用以指导工作,就成为我们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及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从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和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就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建议和主张。江总书记的讲话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求同存异的真诚意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讲话》的发表有着深刻的背景许多同志在学习江总书记讲话时,都在问:江总书记发表这个讲话,是针对什么?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决定共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台湾边缘化危机日渐凸显。台湾从政治边缘化发展到经济边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台湾缘何会出现边缘化危机?这既是国际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受亚太地区格局变化的影响,而台湾当局坚持对中国大陆奉行反动的、错误的政策,则是导致台湾边缘化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与大陆合作实现祖国统一,是台湾摆脱边缘化厄运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作报告讲到“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时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中包括“关于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祖国统一的观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一“一国两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概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  相似文献   

10.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它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战略决策。“一国两制”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香港回归祖国,完全是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进行的。“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是“一国”与“两制”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是解决香港问题这个特殊矛盾所采取的特殊方法。它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首先提出来的,只是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而改为首先用于香港。我国政府解决…  相似文献   

11.
萧栋梁 《船山学刊》2001,(3):120-123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仅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设有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而且两岸民族同源,占台湾人口98%的汉族来自祖国大陆,2%的高山族也主要来自大陆的古越人。中华儿女不仅共同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共同开发了台湾的经济,而且长期同遭屈辱,共同进行反侵略反分裂斗争,这是加强民族认同,加快祖国统一步伐的精神纽带和重要基础。一、台湾高山族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古越人首先,从考古发掘看,台湾高山族主要来自大陆的“古越人”。1970年台南发掘的“左镇人头骨化石”,台湾学者考证是北京人的一支,与山顶洞…  相似文献   

12.
作为延安革命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阐释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毛泽东具有中国“草根”文化的背景 ,自幼接受中国式教育 ,博览中国经典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这个情结凝聚着儒、法、道、墨等几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源头。自《诗经》以来中国“兴”、“观”、“群”、“怨”的儒家文化功利文学观 ,深刻地影响了《讲话》中关于“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 ;具有强烈民粹之风的古代墨家平民哲学则深刻影响了延安革命文艺的“工农兵”主体说 ;而主张暴力强调改革进步的法家思想则自然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而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文章概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的形成;论证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回归,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等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了这一光辉范例为中国人民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从鸦片战争起,列强就不断企图侵占台湾。当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凶耗传到台湾,“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台湾人民义愤填膺,或“鸣锣罢市”,或拥入巡抚衙署,或上书清廷,或发布告,抗议割让台湾,决心武装保台。掀起了一场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人民将抗战保台视作“为国家效命”之举。台湾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在其抗战檄文和布告中揭示得很清楚。如1895年4-5月间张贴于彰化县署前的始湾人民抗战檄文》,怒斥李鸿章之辈为“贼臣”,“无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与美国全球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舸 《北方论丛》2002,(4):34-37
我国政府已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确定为21世纪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是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研究美国未来介入台湾问题可能的深度和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走向,对于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确定科学的斗争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寻求祖国统一的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决策,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都充分尊重了台湾的历史实际和现实情况,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祖国统一的伟大战略决择。和平统一祖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香港回归是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的成功范例,对解决台湾问题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和平统一祖国决策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总书记这个讲话.明确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一直为之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标。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如何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设想和主张,到80年代最终确立了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从而对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统一进程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两岸和平统一政策的起源——50年代中期中共关于“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 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对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单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的政策改变为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从而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第一,朝鲜停战后远东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中共“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创造了外部条件。 1953年7月,朝鲜谈判达成协议后,远东的国际局势开始出现缓和。美国从朝鲜战场的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由于台湾特殊的生态环境,清代台湾大多数垦号一开始便实行了股份制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台湾垦号确实已具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然而,闽粤移民固有的合约制宗族在本土环境中并不能演变出这种具有现代资本意义的土地垦殖方式,在台湾地区的拓垦期结束以后,资本主义性质的垦号也向封建租佃制转化。据此可以认为,在中国特定的人口增长背景和中国产权继承制度下,学者们定义的“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完全没有发展的前景。因此,“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命题本身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赵洪宝 《阴山学刊》2002,15(1):66-68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问题。因美国插手台湾 ,且把它作为遏制中国的基地 ,打乱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面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又调整对台政策 ,严重干扰了祖国的统一进程。面对未来我们应在经济、政治及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展 ,做好一切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