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湘兰 《兰州学刊》2010,(8):173-174
中华书局版汤注《高僧传》,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若干可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今结合其他佛教典籍,从标点与文字两方面对汤注《高僧传》中的17个可疑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前时笔者撰《〈高僧传〉校点札记》、《〈高僧传〉校点商榷》、《〈高僧传〉校点拾零》,凡举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校点可商之处13例,发表于《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第5期和第6期。近来又新发现可商之处5例,敷衍成文,以为续篇,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对《高僧传》之影响臆探陈洪《高僧传》乃我国最重要的佛教史籍之一,不仅为治汉魏六朝佛教史者所必读,且对文史研究有多方面参考价值。此书与《出三藏记集》的关系一目了然①,而受《文心雕龙》的影响,似尚未经揭橥.《高僧传》的著者释慧皎,生于齐明帝建...  相似文献   

4.
《宋高僧传》是最为重要的中国佛教史籍之一,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范祥雍先生的点校本,嘉惠学林,其功甚巨.然该版本在标点方面尚有一些可资商榷之处,笔者近日在阅读该书时,随录其点校中有疑义之处,略申管见,俾再版之时得成全美焉. 专名号: 1.乾祐元年,汉祖以龙潜晋土之日,便仰岷名.(7·巨岷·151) 按:"晋"指五代之后晋,当加专名号,范书误将专名号加于"土"字之上.  相似文献   

5.
智慧轮为晚唐密宗高僧,法门寺地宫曾出土其多件供施物,但其生平以及师承关系并不明了,其籍贯均以《宋高僧传》所载"西域人"加以推断。本文据最新发现的《唐兴善寺普照大师碑》著录文字,考知智慧轮为中国僧,长安杜陵人,俗姓丁,应即密宗最后一代传人丁建武,当法全弟子。曾任左街僧录,住大兴善寺大教注顶院,咸通中赐号遍觉大师,乾符三年(876)卒,谥号普照大师,赐塔所澄襟院,塔名彰化碑。  相似文献   

6.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7.
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座标点──谈然入宋与其上宋太宗表文[日]桐岛薰子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日两国之间的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时,首先应该想到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记载在中国历代史书中的“日本传”。《宋史·日本传》就是其一。我在这篇文章中,想先讲一下《宋史·日本...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将《宋书》(中华书局标点本)和《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汪绍楹校本)、《初学记》(中华书局点校本)逐一校勘,结果发现今本《宋书·百官志》和《艺术类聚》、《初学记》所引的内容几乎无一条相合,并且有很大的出入。而除《百官志》外,两部类书所引《宋书》其它各《志》及《传》的内容都只是有个别字句不同而已。因此,笔者认为今本《宋书·百官志》(以下简称《百官志》)已非其旧,为后人所补。现证之于后。  相似文献   

9.
考察赞宁的《宋高僧传》,惠洪的《林间录》等佛教史书中对禅宗五祖弘忍身世的不同叙述方式,可以发现佛教史书叙事文学的本质属性.从叙事学角度看,惠洪的一些著作是佛教史书从“实录”到“虚构”的跨越,这一尝试在佛教传说的接受史来看,其叙事策略相当成功.同时,从叙事学角度切入对佛教史书中存在的大量灵异故事也可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鉴真和上失明事,《宋高僧传》十四《鉴真传》不载,仅元开撰《唐大和上东征传》这样说过,曰天宝九载(七五○)和上由广州到韶州,“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爱有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眼遂失明。”既言眼光暗昧,胡人能治,请他疗治,应该眼遂复明,今日失明,似不合文理。《传》又言和上由韶州回到江宁时,弟子灵祐来见,说“大和上远向海东,自谓一生不获再觐,今日亲礼,诚如盲龟开目见日”。龟虽可说是灵物,盲总不是美词。如果老师这时是  相似文献   

11.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僧叡,北朝著名佛学家。鸠摩罗什八名入室弟子之一,与道融、僧肇、道生齐名,世称“关中四子”。由于《高僧传》载录语焉不详,他的生卒年迄未确定。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未作考订,石峻等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迳称生卒年不详。唯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作了研究,云: 《高僧传》对僧叡的评价很高,但传记却写得语焉不详。从僧叡自己写的《喻疑》推算,他可能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豪真人元开公元 779年撰写的《东征传》 ,不仅对研究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生平事迹、中日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且对于唐史研究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章从唐史研究的诸多方面具体地分析了《东征传》的价值 ,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使用《东征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梁释慧皎《高僧传》是研究中古汉语和中古史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2004年版《高僧传》是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过的比较好的本子。由于诸多原因,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虽时贤也多有匡正,然而可商榷之处亦复不少。今择取数例,略陈鄙见以就正于方家。1.明晨诣辅共语,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为岳飞故事作品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本文以三部长篇小说为中心,考辨明代岳飞故事小说的演变轨迹。于华玉《岳武穆尽忠报国传》、托名邹元标的《岳武穆精忠传》皆据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改编而成。《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产生间接受到《精忠录》的影响。而《精忠录》最早成书于"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年间汤阴岳庙成立之时。诸本间流变关系大体可描述为:景泰本《精忠录》—弘治本《精忠录》—正德本《精忠录》~嘉靖本熊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于氏《岳武穆尽忠报国传》、托名邹氏《岳武穆精忠传》。从中可见,明代政治时局变化以及官方褒扬对于岳飞故事作品的产生和繁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1."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大夫。"(《周书》卷三二《唐瑾传》,第565页)"纳言中大夫",《北史》卷六七、《通志》卷一五八《唐瑾传》作"纳言、内史中大夫"。按:《周书》本传系后人据《北史》所补,此当脱"内史"二字。2."天和中,以齐驭下大夫使于陈。"(《周书》卷三二《唐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565页)"天和中",《北史》卷六七《唐瑾传》作"天和初"。按  相似文献   

17.
《卷一·宋本纪上》二年春二月……执政使使者诛皇弟义真于新安。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30页 )按 :庐陵王义真之死 ,《宋书·少帝纪》亦记在景平二年二月 ,而《宋书》之《徐羡之传》、《武三王传》则记在是年六月。《通鉴》卷一二○从传亦记在六月 ,《考异》云 :“《宋》、《南史》《本纪》 ,二月废义真徙新安之下 ,即云 :‘执政使使者诛义真于新安。’《宋·义真传》 :‘六月癸未 ,羡之等遣使杀义真于徙所。’《羡之传》亦云废帝后‘杀义真于新安 ,杀帝于吴县’。按《长历》 ,六月庚寅朔 ,无癸未 ,盖癸丑也。”福林按 :《宋书…  相似文献   

18.
徐文新 《学术研究》2003,(9):138-140
中华书局 1979年以影印宋本为底本 ,标点出版了《乐府诗集》 ,但由于整理不当 ,致使《乐府诗集》的部分解题词意隐晦不明。本文以 1998年重印本为依据 ,指出《乐府诗集》整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宝坤 《人文杂志》2012,(2):126-131
本文认为,隋唐时期,终南山蓝谷地区佛教思想与文化特别兴盛,其寺院林立,高僧云集,成为长安佛教僧侣的修行弘法胜地。善导大师在蓝谷悟真寺潜修弘扬净土法门,使悟真寺成为净土宗的重要祖庭。华严三祖法藏也曾在此结坛修法。这些对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学术界对这一地区佛教的兴盛与沿革及其意义疏于研究,隐匿了该地区佛教在长安乃至中国佛教历史上的意义与作用。本文拟根据散见于《高僧传》、《续高僧传》和有关方志等典籍的记载,以考述蓝谷地区佛教思想与文化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理学最初打下基础并开辟道路而进行了思想准备工作的,是所谓“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和石介.这三个人通常被认为是宋代理学的前驱,他们的活动被认为是“开伊洛之先”.但由于三个人还处在理学尚未正式登场的酝酿阶段,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所以《宋史》把他们列入《儒林传》而不入《道学传》.但他们授徒讲学对于理学的形成影响甚大,故而被后世的朱熹尊之为“宋初三先生”.本文试就宋初三先生的思想活动来看理学的缘起及其经院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