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哲学最根本的特征,主要类型有三种:儒家道德意义上的"天人合德",道家自然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汉儒的"天人感应"。虚灵感应之"心"与有情的宇宙观可以作为"天人合一"思想可能的哲学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修养境界、审美情趣、政治理念、人格评价、价值判断标准的确立与形成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批判是哲学的重要品格和重大功能,哲学进行“社会批判”,首要的问题是回答社会批判的“标准”和“规范”,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问题。抽象的“主体哲学”的思维范式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从抽象的“主体哲学”思维范式转向“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思维方式,并把增进“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作为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价值核心,这是当代哲学在反思和解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王明前 《晋阳学刊》2011,(3):108-115
作为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地方新军阀的典型,何键以"小康"与"大同"观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其"小康之治"虽然不为他本人推崇,却恰恰成为他政治实践的真实写照。但是何键又并非无原则拥护中央,他鼓吹大同之治,贬抑"统一"为"小康"的极端现象,又反映出地方新军阀醉心地方割据与军事独裁的普遍心态。何键坚决反共,推行恢复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改革,厉行"清乡",上取悦南京中央以扩充实力稳固在湖南的统治,下可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以求得湖南各界的共同政治认同。因此其施政理念与政治实践在地方新军阀中具有典型意义,其"小康"与"大同"观更是地方新军阀政治哲学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4.
黎志敏 《兰州学刊》2011,(11):158-164
人类的根本需求和根本本能是"生存";这决定了人类的根本价值立场,即"生存"。为了保障"生存",各个人类群体以不同形式组织起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含三类基本文化关系,即个体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体对这三类关系有不同的规范。西方文化以哲学、科学和宗教一方面务虚地追问生存的意义,一方面务实地改善人类的生存境地。中国传统的儒、道、释对生存意义的追问不如西方深刻,却务实地创造了延续时间最为长久的"生的文化"。"生的文化"以"生存"为绝对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个体生存"与"群体生存"、"自己的生"与"后代的生"、"肉体的生"与"遗传的生"等基本理念构建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理"是"道"(圆)之象,"道"为"理"(象)之本。体育"圆"哲学是大学安身立命教育的根基。因为"圆"、"理"、"德"所包含的内在关联比其自然顺序更值得关注;"圆"是"理"与"德"的基石,"圆"和"理"同是"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伦理中的展现。"圆"哲学以"理"的思维、护持、融通于"德",是当代大学推动"制度变迁"和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的"自由"、"自觉",马克思曾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的三重关系中作了考察与论述。即作为"类存在"的人在"真正的生产"中得到规定的"自由"、"自觉";作为在生产发展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不同社会形态中实际实现的"自由"、"自觉";作为人对实践对象自身必然性的能动适应中获得的"自由"、"自觉"。三者分别揭示了"自由"、"自觉"的历史起点(历史根据)、历史形式和最高本质,既有联系亦有区别。同时也显示了"自由"、"自觉"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论阈中的"自由"、"自觉",始终处于具体历史的关系中;无条件地、不加分析地把"自由"、"自觉"当做人和审美的"本质",不仅倒置了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也将人和审美等同了起来,使其变成为非现实的知性抽象品,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周勤勤 《学术界》2023,(12):60-68
考察方以智《东西均》《一贯问答》《周易时论合编·图像几表》和《易余》对于“∴”的论说,可以推断出“∴说”的大致内容和“∴”的思维模式内涵,即公因反因观、“尽天地古今皆二”的辩证法思想、“三为约法”和集大成的方法论。“∴”的思维模式是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研究,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存在人的生命本性研究维度的缺失。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割裂了人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真实理解。马克思从人的自身根源,以否定性统一的“实践观点”去理解人及其对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符合“人之本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变革了西方传统哲学对人与世界的极端化理解模式,实现了在传统哲学理论中割裂的人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的此种变革,也是当代中国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家以直觉体悟、意向体认的"悟道"思维觉解天道人德的思想特质,使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认知世界本体的"理性"思维及其知识体系,其致思方向集中于省思人生道德的心性觉悟。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天人合一的道德伦理中体悟生命的根本,以意象性的直觉领悟追求人生之道的义理,实现人格的完善。中国哲学以"道"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精神的形上根据,悟觉明德修身、平治天下的德性精神,修养厚德自强、中道和乐的生命境界。这种"悟道"思维与"德性"追求的精神传统,积淀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源泉与文化根基,成为当代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独特而丰盈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刁生虎 《兰州学刊》2004,(1):182-183
庄子发现了"道"既"不可说"却又"不可不说"的哲学悖论,把哲学的沉思由"说什么"("可说"还是"不可说")而转向了"怎么说"("思维的说"还是"诗意的说");其方法和路径便在于使哲学言说方式从"思维的说"("俗言")转向"诗意的说"("道言"),从而克服"不可说"这一语言困境,完成其"说‘不可说'"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旧哲学对“真实的思维”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但都停留在“思维”的层面上,思辨哲学不是“真实的思维”,经验哲学也不是“真实的思维”,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运用概念的艺术”才是“真实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三基"工作是大庆的光荣传统,有效开展好"三基"工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将"三基"工作喻为"石"、取得实效喻为"金"、推进"三基"工作方法喻为"指",那么抓好"三个到位"的工作方法,即思想认识到位、科学方法到位、管理工作到位,就是确保推进"三基"工作取得实效、起到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需要直面市场化体制实践中社会利益冲突所带来的"变化了的总体"和"差异化现实",着眼于实现具有时代高度的"历史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新突破。一方面,需要对由马克思哲学指导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复杂特质,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所生成的诸多"观念"本身,作出属于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念确认与剖解;另一方面,这同时意味着需要诉诸"明心见性"的修行功夫,明确当代实践中进而文化公共性逻辑生成过程中,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所面临的窘迫的真实、真切的生存与生活难题,坚定地以社会公共价值优位和人民群众利益本位的立场,校正马克思哲学"真现实化"的合法化路径,最终形成并确立自己的独特立场、境界、理论品质、个性化的新的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实现中华民族优良心性秩序生成过程中的"实践自足"、"理论圆融"与"文化自性"。  相似文献   

14.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思辨缺席症"进行诊断,并开出了不同的"处方",但因多从宏观着眼导致可操作性较弱而效果不佳。从课堂教学的视角来把脉"思辨缺席症",抓住事物的可变性和病症的可疗性,从微观的角度针对课堂开出"去权威、培质疑、激思辨"的"处方"进行治疗,在大环境难于改变的情况下来微调小环境下的教学思维和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症状的消除提供了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彻底根治"思辨缺席症"。  相似文献   

15.
学习工程图学课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该课程结束时考试及格率低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在制图课学习过程中的空间想象力差造成的,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了"压拉"思维方式能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提高该课程的考试及格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总结出用"压拉"思维方式教学,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达到改善工程图学课学生在该课程结束时考试及格率低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工程图学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诸多"一刀切"现象,农业学大寨运动就是典型一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一刀切"貌似公平、公正,但由于忽视差别,带来的遗留问题不容忽视。究其深层原因,一是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政治压力;二是简单划线,先验定性的线性思维和极性思维的简单化机械化思维方式;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即不管实际情况,不顾群众利益,只对上级负责。克服"一刀切"现象,必须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遵重客观规律,坚持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瑜 《兰州学刊》2011,(9):23-27
在哲学史上,如果说从本原本体论到本质本体论的转向,只是囿于形而上学思维范式内对"实体"这一对象的再度抽象和深化,那么从本体论到存在论的转向,不啻是一次在思维范式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通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的变革,彻底消除了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双重抽象"的玄奥,使哲学走进了"感性世界"、"对象世界"和"人类世界",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和人文关怀。无独有偶,这一哲学史上思维范式的演进历程亦"再现"于科学史上,表现在从物质思维到能量思维再到信息思维的范式转换。这或许是哲学发挥了"先导"作用,抑或是学科内的逻辑"自觉",但二者的"共生"现象再次佐证了这一转向的合理性,并为这一合理性的历史性检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是高等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横向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纵向涉及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从理论解析上体现为"三大"即教学对象大、工作优势大和育人功能大,在实际中要求做到"三全"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教育观的核心是创新。  相似文献   

19.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20.
田探 《船山学刊》2012,(3):17-22
儒家之"义"的内涵是经过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义域甚宽的思想谱系,其基本义蕴是从"礼"中抽象出的社会秩序之"理",但其重心则是对个人的伦理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规定,而不是对权利关系的界定,因而它并不具有作为政治哲学概念而用于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正义"论性质。正因为重义务和责任的价值取向,才能使"义"最终走向了生命论,并在道德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王夫之全面继承了儒家之"义"的思想,并将它推向极致,从而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将这些矛盾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