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语言学家H·P·ГaЛt,ПepИH对篇章整合范畴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整合属于心理语言学的范畴,它没有确定性,但有条理性,一般通过形式语法、语义主题、抽象关系手段(联想、预设等)、数字区分、句法布局、修辞等手段得以实现。篇章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材料,对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寻其内部组成规律,应用于教学中,能较好地解决篇章信息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篇章的能力,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自1976年韩礼德(Halliday)与哈桑(Hasan)出版《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以来,连贯在英语中一直是语言学学习与研究的焦点。主题结构分析是对篇章连贯性进行分析的理论。这种分析方法是由于篇章内关键词与短语的不断重复而反映出来的内部主题结构才衍生出来的。从新概念Ⅱ中随机选出三篇不同的文章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主题结构分析判断篇章是否连贯的效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主题结构分析理论提供了一个很有力的检验语篇发展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篇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从英语课文的篇章结构入手,采用自上而下,兼顾篇章形式与内容,使学生达到对语篇的深层次理解,有效地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英语中常见的、典型的四种篇章模式即问题-解决模式、概括-具体模式、原因-结果模式和时间-顺序模式在大学英语篇章结构分析中应用复杂,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停留在对语篇表面层次的理解上。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发展,语篇教学成为当前外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认识篇章隐喻的生成需考量三个问题:概念的偏离、基本隐喻的产生、篇章隐喻的建构.当常规概念经跨域映射合成新的隐喻性概念后,则被储存在无意识的认知系统中.言语交际进行时,它又以基本隐喻的身份被使用,其派生出的子喻体则可在语篇中无限延伸,被持续用来建构无数多且相连贯的分子、原子命题,形成篇章博喻的语义框架.篇章隐喻正是通过承载其子喻体的概念网络的输入、输出,使思想得以表达,篇幅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故事、话语和叙事三个交叠性概念在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考辩,发现三者在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基本假定、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五个方面不尽相同。这一考辩涉及以下四组术语:(1)故事、话语和叙事;(2)叙事话语、故事叙事和叙事故事;(3)生态故事、生态话语和生态叙事;(4)故事语法、叙事语法、功能语法和生态语法。四组术语在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反映了叙事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生态转向。这一考辩可以为生态语言学与生态叙事学的融合提供新思路,可以为超学科生态语言学的连接性知识建立新框架,最终为生态叙事分析模式的构建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为“理解心灵”一文的续篇,本文将进一步展开对心灵、理解及其相互关联的考察。第一,作为被理解的对象,心灵现象本身可以带有或不带有理解性的内容,我们对这两类心灵现象的理解方式有何不同?第二,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以私人的、孤立的方式被感受到的“现象性质”?第三,我们又是如何以同样的模式来理解感受起来有所不同的诸种现象的?围绕这几个主题,本文对如下论题做出了一些研讨:他心之知(1节、13节);带有或不带有理解内容的心灵现象(2-4节);理解对象与理解内容的区分;单向性的理解与对当性的理解(3-4节,9节,17节);对心身现象的原因解释与理由解释(5-8节);自由意志与自主控制(6-8节);qualia、现象性意识(10-14节);类比与理解的关联(15-16节);几乎所有段落都涉及对“理解”概念和对“心 身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读与写是大学生五项英语交流技能中较为重要的两项,但也是许多学生的弱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篇章的宏观把握能力.近年来日渐受到关注的语言教学篇章法就是从篇章的角度分析语言材料的.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为例,尝试将篇章语言学用于精读课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言语交际是教和学的最基本形式.这种言语交际表现为师生之间反复交替进行的听和说.这样的听和说在心理语言学中称为言语理解和古语生成,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可以说对师生的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研究是教育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本人已先后撰文探讨了教学言语交际中言语理解的主要阶段(吴本虎,1993,1995).这里将探讨教学言语交际中言语生成时所经历的第一阶段:形成言语动机.在讨论教学言语交际中的官语动机之前,需要先简要介绍一下言语动机在言语生成过程,乃至整个言语交际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境是一种概念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它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或认知模式,它是对日常隐喻语言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隐喻映射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一种本体对应的关系,而映射过程中认知语境对"蕴涵"选择的限定功能确证了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生成及其理解过程是在认知语境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同时认知语境对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理语言学的句法与学校的语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句法规则对于话语理解起到不同的作用。本文从句法中的词序、短语顺序谈到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以及言语计划、句法的加工过程,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人脑如何生成及理解言语。  相似文献   

11.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系统是语言的基本范畴。人际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是语法构建的不同意义模式,实现语言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篇分析把篇章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语篇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其能动性使受话者在语境中(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更能清楚地认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从而使人们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篇章语言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即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把信息度作为选择阅读和写作材料的尺度;利用信息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符合逻辑的句子排列方式及运用篇章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英语篇章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这就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本文试图对科技英语篇章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五种类型的重复:一,完全重复;二,缩略重复;三,用同(近)义词表达的重复;四,用上义词替代下义词的重复;五,用下义词回指上义词的重复。本文还就各种重复情况下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回指照应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蓬勃兴起,它使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的研究发展到了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则超出了句子的范围,对大于句子的结构——句群、段落、篇章等进行研究,研究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反映篇章结构成分之间联系的衔接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中引起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一、衔接研究的提出率先提出衔接研究的主要是韩礼德。韩礼德受弗斯(J·R·Firth)搭配概念的启示,在话语结构中揭示了衔接范畴。有关衔接思想的最初萌芽,见于他的《文学研究与描写语言学》(1962)和《文学话语的语言学研究》(1964)二文。韩礼德(1962)在用语言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理论语言学,已无可争议地在语言学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本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ure,1857—1913年),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提出了关于符号学(S(miotique)和结构主义(St...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17.
分析各种英语习语理论的倾向性,将其分为两种观点:传统的观点(非合成性的观点)和合成性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分析各有缺陷,而且他们选择的例子都是我们基本接受的习语,而对习语的在线生成和使用并没给予很好的解释。利用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来阐释英语习语的在线生成和使用。概念整合、形式整合和角色关系等其它关系的压缩,使习语的生成和使用具有了动态性。  相似文献   

18.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形式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学、电影评论、语言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关联-顺应理论模式,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和理解无厘头语言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无厘头语言的生成与理解是在交际者寻求最佳关联认知语境,动态顺应具体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的过程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具有协商性,语言选择的结果表现出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名词+ 名词的复合型(compounds) 和词组型(phrases) 结构有颇多的研究。然而,对由三个名词构成的名词组合(three - part combination) 却研究甚少,缺乏足够的认识。据调查表明,近年来在现代英语散文,尤其在新闻语言中,三个名词构成的名词组合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对此类名词组合的构成、意义、重读模式以及歧义现象等进行初步探讨,以便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