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23,(10):26-27
当下,城市住宅小区居民诉求日益多元、复杂及多变,物业领域相关的矛盾也更为易发频发。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是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宜居的一件“关键小事”,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业主等各方的良性互动,都需要基层社会工作平台的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灾后社区物质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社区意识的有效重塑逐渐成为灾后社区重建和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以社区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切入点,根据四川3个极重灾区的抽样调查数据,用实证研究方法,集中讨论和分析灾后社区意识重塑过程中居民社区意识水平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由于各种具体因素的叠加影响,总体上居民的社区意识状况一般,社区意识重塑工作应持续加强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营造安定良好的社区内外部环境;二是注重社区居民社会关系的重构和社会资本的重建;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对总体重建工作的协调指挥作用,以期为社区意识重塑的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灾后重建住宅的物业管理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从前期的物业管理已经逐渐过渡到了常规的物业管理过程。如何使灾区的住宅在发展振兴时期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让灾区居民住得更加舒心,通过对都江堰灾后重建住宅物业管理的调研,为进一步促进灾区这类特殊物业的管理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旭刚 《社区》2012,(7):23-23
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华联社区被杭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庭院改善居民住宅小区。改造完成后,华联社区于2009年10月成立了华联社区准物业管理处,组建后的准物业管理处通过推行准物业规范化管理,使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整修改造后的成果得以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5.
《社区》2022,(7):32-34
商品房住宅小区是我国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体现了城镇住宅制度的深刻变革。商品房住宅小区在管理上一般都采用了选聘市场化机构即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并由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然而,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在现实中事与愿违,商品房住宅小区的治理问题层出不穷:物业服务企业注重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服务品质、部分业主以拖欠物业费的方式对抗糟糕的物业服务质量、小区公共部分的收益长期被物业服务企业侵占、业委会履职不到位、邻里关系疏离等,“小区病”俨然成为业主不愿意面对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商品房住宅小区治理的呼吁和企盼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金旭刚 《社区》2012,(5):23
2008年,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华联社区被杭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庭院改善居民住宅小区。改造完成后,华联社区于2009年10月成立了华联社区准物业管理处,组建后的准物业管理处通过推行准物业规范化管理,使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整修改造后的成果得以继续保持下去。规章、职责、考核机制一个不落华联社区的准物业管理实行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居委会、准物业管理处  相似文献   

7.
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过渡性安置社区成员来源的广泛性和问题的多向性使重建工作呈现复杂性特征.要加快灾后以社区为本的重建进程,就必须在关注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引导社区自治.在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社会工作者各方共同作用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建立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机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归属感,培育新的社区共同体,探索灾后重建中社区自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经验总结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两年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了很多经验和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带来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伟大奇迹,应加以总结和推广。结合四川实地重建工作,仅从抗震救灾的经验来归纳,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灾后重建;三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9.
张竞  胡晓 《社区》2010,(22):12-14
自1998年以来,居民住房被全面推向市场,住宅小区的商品化,促使物业服务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模式进入社区。然而与此同时,物业与业主的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老百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投诉几乎占房地产总投诉的85%,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物业服务好不好,物业收费高不高,小区公共设施管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积聚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大地震后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对社会福利需求甚多,但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无法满足灾后重建需要的问题,考察了我国台湾地区在9·21集集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做法与经验,对比分析认为:汶川震后重建的重点。应在于建立完善和稳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立协调机构统筹社会捐赠资金的高效运用,理性开展灾区孤儿收养和孤老的赡养工作,加强灾后立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等,重视对社会服务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公共福利产品的灾后供给中注入人文关怀理念等。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9):12-13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共有住宅小区200多个,物业服务企业150多家。目前,社区各类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关系不顺,特别是物业管理责任不清、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服务不到位,以及业主委员会组建和运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等问题,不时激化社区内各类组织间的矛盾,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社区和谐稳定。为此,丰泽区提出“一个核心、四位一体”(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为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山西老年》2008,(7):67-67
汶川大地震发生已一个多月时间,救援工作接近尾声,灾后重建工作已开始启动。近日,参加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组织的"汶川重建战略研讨峰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代表,围绕灾后后重建需要关注的五大问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灾后重建是保障地震灾区群众重归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测量灾后重建绩效,哪些因素会影响灾后重建绩效?文章回顾了灾后重建绩效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认为效果和效率是灾后重建绩效的两大方面,以"消除灾害影响并恢复到灾前水平所用的时间"作为衡量灾后重建绩效的标准,能够反映灾后重建的效果和效率,具有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灾后重建绩效的分析框架和测量方法,并选择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芦山地震作为案例,对三次地震灾区的重建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要分析了绩效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三次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如期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任务,但因存在灾害程度不同、对口支援质量不同等原因,三次地震灾后重建绩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国家支持、社会帮扶"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针.灾后重建中,数以万亿计的国家资金和对口支援资金投入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民间资金投入灾后重建,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补充作用.民间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为灾后恢复所需的巨大资金与物力投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笔者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四川灾区若干案例的调查,探讨了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运行,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民间资金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并为加快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灾后重建中的非营利组织与非正式参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灾后重建中,人们往往重视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正式援助计划,而忽略了自下而上的民间社会非正式参与的力量。事实上,小规模之"自主性策略"取代自上而下中央集权式政策执行也是行之有效的灾后重建措施。文章认为虽然非营利组织非正式参与灾后重建的四种新途径或模式,能有效参与到灾后重建过程中来,但非营利组织能否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成效,除了选择适当的模式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二元性"问题,尤其要注意外来的以社会服务为取向的非营利组织与本土社会系统产生冲突与抵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要闻     
国务院发文支持芦山就业和社保工作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就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政策措施提出具体意见。《意见》提出,保障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认定为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参保居民因灾造成缴费困难,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缓缴。伤员应急救治工作完成后,受灾群众的医疗费用原则上通过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灾后社会重建这个主题,首先讨论了灾后社会重建进程中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张扬的三大核心概念和理念,即"嵌入、建构、增能";接着论述了建构式社会工作在灾后社会重建中的四个基本服务模式及其作用;最后结合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后,地震灾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展开了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文认为,灾后重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物质重建,同时也包括思想重建,并就灾后思想重建的内涵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不仅要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恢复到正常水平,避免灾区人民因灾致贫和返贫,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为灾区经济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根据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特征、人口居住情况等,以"人群规模居住,城镇规模建设,土地规模利用"为指导,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协调互动"为目标,在重建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依法重建是该系统工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如何保障灾后重建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区域的稳定团结。以康县为切入点,力图分析我国关于灾后房屋重建法律制度的现实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法律建议,以期保障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灾区人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