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全域旅游是我国十大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科学测算旅游效率是十大藏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运用DEA方法评价2012年十大州的旅游效率,结果表明:10个藏族自治州旅游综合效率较低且差异较小,仅有迪庆州的旅游效率相对有效,玉树州的综合效率最低,造成综合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不足.十大藏族自治州应拓景扩容,扩大旅游规模,提质增效,努力提高区域旅游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川藏族地区教育在西部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为藏区教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藏区教育的实际出发 ,通过对藏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教育现状的客观分析和发展展望 ,提出了藏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青海藏区各民族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才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才能加快藏族地区新农牧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千百户制度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政治策略。文章根据《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就清代青海藏族地区千百户的设置、管理职责及其待遇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海建省记略魏明章一、青海未建省前的地方概况明清时期,青海包括今海西、海南、海北、玉树、果洛、黄南等州的大部分蒙藏游牧区,国家一直没有行政区域建制,在其行政管理上保持分据之势。蒙古族中分另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各扎萨克管辖;藏族部...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是我中华民族的一员,有87.68万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还有少数居住在与新疆毗邻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甘肃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生产。就新疆看,哈萨克族畜牧业比重约占全疆牧业的一半,是我国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哈萨克族的人口素质,对于促进我国哈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突出,但由于发展条件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水平和速度总是不均衡的。文章运用旅游经济水平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定量分析了2005-2012年四省藏区10个州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旅游经济增速的耦合情况。结果表明:四省藏区旅游经济差异悬殊,表现为"单核"发展和梯度差异并存;总体上,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大于国内旅游,但国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远大于入境旅游;四省藏区旅游经济水平与产业地位基本匹配,且呈梯度分布;根据旅游经济水平和旅游经济增长率的耦合情况,四省藏区可分为明星双高、支撑稳定、潜力成长、潜力待挖四种旅游发展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其扶贫开发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结合多维动态评价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设计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片区扶贫开发成效的现状和增长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后发现,四省藏区、秦巴山、燕山-太行山和滇西边境四个片区在三种评价模式下的扶贫成效排名均靠前;但是,秦巴山、罗霄山、大兴安岭南麓、南疆三地州、大别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高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可能会下降;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武陵山、吕梁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低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外,作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武陵山片区,其扶贫开发成效相对来说较差。  相似文献   

9.
连片特困地区是中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其扶贫开发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结合多维动态评价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设计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片区扶贫开发成效的现状和增长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后发现,四省藏区、秦巴山、燕山-太行山和滇西边境四个片区在三种评价模式下的扶贫成效排名均靠前。但是秦巴山、罗霄山、大兴安岭南麓、南疆三地州、大别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高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可能会下降;乌蒙山、滇桂黔石漠化、武陵山、吕梁山等片区的发展现状排名低于增长排名,未来综合排名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外,作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武陵山片区,其扶贫开发成效相对来说较差。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族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藏区人口135万.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地.自1998起,四川藏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但是,由于四川藏区生态的特殊地位,单靠国家或者四川藏区人民的努力来维护其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生态补偿来共同实现.本文重点以甘孜、阿坝州藏区为例,力图分析生态补偿对该区域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说明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生态经济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住居新疆的西蒙古和硕特部在其领袖固始汗率领下南迁青海,进而占领整个藏区。在康熙年间和硕特部归顺清廷,雍正年间其孙罗卜藏丹津反叛被平定,清廷整顿青海蒙藏,安插众藏族游牧部落于黄河南岸地区。  相似文献   

12.
清朝后期天祝藏族人口锐减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后期天祝藏族人口锐减之原因探析华锐,东智天祝属安多藏区,又是华锐(系藏语,汉语意为英雄的部落或地区)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华锐”包括今甘肃天祝、肃南皇城,青海东部北山、门源、大通东部等藏区。天祝位于甘肃武威地区南部,境内祁连山冷龙的东延山脉横亘东...  相似文献   

13.
当代藏族汉语小说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都得到了积极的发展,由于各藏区所受历史影响的差异、与当地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差异以及语言的差异,各藏区藏族作家的汉语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地的文化和语言色彩,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藏族作家汉语小说,这些作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学价值及人类学价值,而且体现了藏族作家在小说文学艺术样式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逐渐成为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力量。文章对青海藏区55家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绩效评价,其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是影响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的首要因素,海西州和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较为理想,但整体而言合作社绩效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发展对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周述之,张国祥最近,我们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州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一、湘西、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比较(一)基本条件有相似之处,但...  相似文献   

16.
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定以后,清朝加强对青海各族的统治,设置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蒙藏诸事务.三年(1725年),在青海藏区设置于百户制度,对藏族部落首领给以上司千百户;土司巡检等官职,命其分管各部落、四年(1726年),西宁办事大臣达鼐会同西宁总兵周开捷清查各部落户口,划定地界.“因俗设官”.分别赐予千百户等头衔.清朝政府把青海地区藏族部落及主要由藏族牧民编成的实罕诺门汗旗限制在黄河以南,归贵德厅管辖;黄河以北划定为蒙古游牧地区.道光年间,贵德厅所属黄河以南汪什…  相似文献   

17.
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解放前属西康省),在藏语中称为“康”,过去亦译为“喀木”。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藏民藏语称为“康巴”。因此从广义的角度说,所谓“康巴”即甘孜地区的藏民。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东北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邻,南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连西藏昌都地区,北靠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州除东南一角外,全与其它藏族聚居区毗邻。全州土地面积共约十五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徽省大小。全州人口据一九五九年统计约五十四万,主要为藏族,达四十四万余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强,其余为汉、彝、蒙、回等族(参见《民族研究》1959年,第5期,刘兆基《民主改革后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8.
四川藏区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是全国除西藏外第二大藏族聚居区,人口165万,其中藏族100多万。面积达24.97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安徽两省面积之和。近年来该地区民族贸易(以下简称民贸)购销下降,库存增加,亏损严重,经营十分困难,不少县民贸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当地民贸部门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受宏观大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甘肃藏族地区的人口过快增长,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人口素质低,不利于传统的农牧业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甘肃藏区的发展,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使甘肃藏族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甘肃藏族人口的发展关系着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控制人口及提高人口素质,对藏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各地区间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剖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实现数字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出各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东中西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来考察经济社会因素对数字经济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六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而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2013—2019年均增长率最大的地区是重庆,增幅达8.4%,其次是西藏、贵州和四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4%和4.8%。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阶梯递减的趋势。从时间分布来看,2013—2019年间,中国中西部整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但东北地区省份数字经济水平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明显。数字经济在东中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所引起,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