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10%老年人口状况追踪抽样调查数据,从中选取农村老年人,运用因子分析和罗吉斯蒂(Logistic)回归方法讨论了制度保障和心理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制度保障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均有显著影响,而且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因素比微观层面的个体心理因素影响作用大,这说明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保障的缺失和不完善,主要动机存在着个体心理上社交、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3.
对南通市1440名城乡老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城乡老年人中感受到子女尊重的人数最多,感受到村居成员尊重的次之,感受到村居领导尊重的最少。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多感受到来自子女、村居成员和村居领导的不尊重。影响城乡老年人尊重需求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个人情况、老年人所在村居尊老敬老宣传和实际敬老行为、老年人整体社会保障状况等。社会可改善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老年人尊重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4.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与统筹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差距巨大,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进行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路径是第一阶段实现由相互分割→统分融合的转变。这一阶段应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找准城乡融合的突破口,对部分制度实行“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试点。第二阶段应不失时机地把“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试点逐步扩大到所有地区、项目中,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综合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研究表明,社会参与能够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在自评健康与身体健康方面,相比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和ADL的提升作用更大,但在IADL方面的影响较弱。社会参与能够更有效缓解城镇老年人的抑郁,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更积极的影响。在鼓励老年人积极投入社会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城乡社会环境差异,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老年人开展社会参与提供政策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改善城镇环境,以社区为依托,为城镇老年人构建良好社交环境与“半熟人”社群。  相似文献   

6.
使用江苏省13市750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7. 37%的老年人表示对当前生活比较满意,19. 94%的老年人表示非常满意。江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生活自理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健康自评等个人因素,收入、与子女的关系、是否感到孤独等家庭因素以及所在社区是否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提升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城乡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1月“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贵阳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城乡、年龄、婚姻、以前职业、月收入、与子女的关系、精神状况和对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女性从养老保障体系获得的福利相对较少。根据CHARLS2015年数据研究了老年人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异问题,对引起性别差距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分解,对不同性别的养老保障参与和养老金收入差异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发现,男性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大约是女性的1.9倍,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异极为显著。根据分解模型的结果发现,养老金制度和退休前工资是引起性别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分别贡献了53%和19%,制度差距主要表现在养老金制度参与分布差异和养老金受益程度差异。为了弥补养老金收入的不足,男性老年人会通过劳动参与增加个人劳动收入,而女性老年人更需要依赖子女或其他亲戚朋友的私人转移收入。根据结论,女性老年人的福利状况远差于男性,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应得到政府政策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和组织意愿都明显提高,但参与意愿还相对偏低。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城乡、社会保障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活动设施等因素对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着“五个统筹”的落实。在实践中要从基本同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和历史文化传统,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同社会群体享受社会保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框架下的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客观的必要性、现实的紧迫性和一定的可行性。统筹发展选择人口城市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降低城市社会保障准入"门槛"以及公共财政的合理投入为切入点,构建包括基础性保障、转移性保障和补充性保障在内的分层次、分类别"三维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落后,阻碍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势在必行,这体现了社会保障公平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它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逐年扩大。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调节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社保水平低、资金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应确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项目,拓宽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扭转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作为享受社会保障、福利项目的主体人群,对公共服务效率反应更为敏感,研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衡量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益。基于2012年全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健康状况、收入、与子女关系、居住满意度、社会保障水平和到达最近医疗机构需时等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需要从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物质保障功能和加强精神保障宣传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是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教育改革.因为当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公共理性缺失和多重制度阻隔的信息不对称,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等不同治理主体在各自不同治理逻辑的驱动下走向了行动中的自由博弈.又由于传统科层制的痼疾,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出现了以成果为导向的“行为偏向”,整个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治理陷入了一种迭绎循环的低效率困境之中,严重阻碍了城乡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组织分析的“多重制度逻辑”建构“多重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厘清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综合变革中多重治理逻辑的关系,在公共理性的主导下安排新的制度设计,构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60°治理模式,改变科层制治理的空间组织形式,驱动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老年人口数据,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与2005年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家庭供养、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三大支柱,但在主要生活来源的比重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这种城乡差异不仅体现在总体上,还体现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等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自我供养能力有所增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乡、性别和地区等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提出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社会救助与福利的发展应当遵循“弱者优先”原则,适度地向女性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倾斜;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倡导和鼓励家庭养老等建议。 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又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活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可持续,对于进行中的深化改革意义重大。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它对于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等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保保障制度涉及人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它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等各类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市农民工权益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的转移步伐,但由于国家户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既需要国家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又要从劳资关系角度保护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从多方面推进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医疗消费作为健康需求的衍生物,对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满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城乡老年人医疗行为与健康差异,以基本医保为核心,利用CFPS调查数据库2018年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及其健康差异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享受公费医疗、城镇职工医保与城镇居民医保显著提升了老年人选择综合医院就诊概率,显著降低了老年人选择非综合医院就诊概率,而新农合对老年人的就医选择与前三类保险作用机制恰好相反,且收入是重要制约因素。老年人医疗消费总量或自付医疗费用对健康水平却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城乡样本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医疗总费用对自评健康降低作用要高于农村老年人。因此,尝试从基本医保制度设计、支付方式优化及医疗消费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