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从清代的外销瓷看欧人的社会样态和观念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瓷器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17世纪后期,欧洲瓷商经由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到中国订制外销瓷。他们提供的瓷绘图案样本,既有日耳曼人畜牧经济遗存的文化内涵,又有对当世社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专制王权、自由平等观念等热点问题的关注。通过对现存外销瓷上纹饰图案的解读,可以诠释那个时代欧洲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瓷器输出较之前代,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十三行设立前,广州瓷器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十三行设立后,行商从景德镇、佛山石湾等地购来各色瓷器,在广州本地仿西洋画法加以彩绘,销售至欧洲各国,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获得充分发展。“广窑”的广泛存在是瓷器加工制造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广州的瓷器匠师和瓷器加工场是加工制造业形成规模的条件,广彩瓷的产生是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结果,纹章瓷装饰工序产地转移是十三行瓷器加工制造业中心地位确立的表现,欧洲的时尚需求是瓷器加工出口的市场。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式的瓷器加工制造业,凸显了十三行在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据记载,当时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花瓶。但奥古斯特大帝并不满足把瓷器当艺术品收藏。他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化学家,让其仿制中国瓷器。经过无数次试验,贝特格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170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1710年,"Meissen 梅森"国立瓷器  相似文献   

5.
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保护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质量的肯定,是打响醴陵釉下五彩瓷声誉的名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保护好“醴陵瓷器”这个珍贵的地理标志,对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瓷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乃至推动醴陵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瓷秘色”论及柴、汝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法门寺“瓷秘色”出土,唐五代耀州窑遗址考古发现,北宋汝窑遗址的确认,是中国瓷器史研究的重大收获。本文讨论了唐越窑瓷秘色,讨论了唐五代耀瓷(其中唐代可称鼎州窑或黄堡窑,五代耀瓷精品拟指认为“柴窑”),讨论它们与北宋汝瓷的有机联系,指出唐、五代、宋初耀瓷在中国古代青瓷两座高峰间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要]古代瓷器曾在“一带一路”地区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欢迎,成为促进中外民族交流的无言使者。附于瓷器之表的铭文随器流转,字简而意丰,颇有证史明典之功,故可将其称之为一种特殊的文献。瓷器铭文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世俗民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对于中外民族交流而言,其最突出的表现内容可以德瓷宣教、美瓷赋文与名瓷纹章为代表。这三种类型依次展现了在“一带一路”地区,中国与各民族以瓷器为纽带开展交流的三个阶段:唐宋元明与阿拉伯民族、明末清初与日本民族、清中叶与欧洲民族。这些古代中国与域外民族往来互动的交流片段,由铭而显,因瓷而存,是中外民族交流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珐琅彩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朝时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烧制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康熙年间来到中国,死于乾隆年间,跨康、雍、乾三朝,在中国40多年,传教于江西、北京等地。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中国瓷器的制造方法详细地介绍到欧洲,使欧洲的制瓷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瓷刻这门技艺。瓷刻以刀代笔,在烧制好的瓷器上直接镂刻文字或图案,被形象地称之为"瓷器上的刺绣"。瓷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瓷刻。在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瓷上刺绣",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成品率低,往往丝毫的瑕疵就会使瓷器沦  相似文献   

12.
风俗画忠实地反映日常生活,其载体多样,如岩壁、纸、帛等。然而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成为风俗画新的载体。风俗画嵌入瓷器后产生的瓷绘风俗画,也继承了风俗画的图式和功能。文章在厘清瓷绘风俗画概念的基础上考辨了瓷绘风俗画形成的原因,认为瓷绘风俗画是"记录"意识转移的产物,借"记录"意识的演变路径梳理了瓷绘风俗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瓷绘风俗画在发挥记录功能时的独特性,认为风俗画嵌入瓷器后对瓷器流通与风俗传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10,(9):I0002-I0003
醴陵因陶瓷闻名于世,振美因国瓷与共和国首都心相连。 提起国瓷,人们常认为应该是国宴上使用的瓷器,是国家领导人专用的瓷器,是国际交往事务上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的瓷器。作为国宴和国礼瓷,在工艺制作上不仅要求严谨,在艺术造型上也是力求完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瓷界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生产国瓷,是每一个陶瓷企业的最大追求和梦想。然而,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商人已把中国的瓷器茶杯打入欧洲市场。虽然其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质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欧洲人只喜欢看,却很少有人买。中国的瓷器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放弃了欧洲市场。当时,一位中国瓷器爱好者和收藏者——日本的稻本一男,正在欧洲游历。他看到中国瓷器茶杯在柜台上束之高阁,也很是费解。  相似文献   

15.
既是日用品,也是艺术品的汉光瓷,以白、透、润、纯的高贵品质,被海内外公认超越了中国明清官窑瓷器,达到当今世界瓷器的最高水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与欧洲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由此,中国传统丝绸和瓷器装饰纹样对欧洲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整个欧洲当时的艺术设计包括瓷器、建筑、家具、墙纸、面料和绘画等都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装饰纹样元素,中国文化的概念深深扎根在欧洲各国人民心中,并由此催生了法国—中国式洛可可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9)
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商人已把中国的瓷器茶杯打入欧洲市场。虽然其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质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欧洲人只喜欢看,却很少有人买。中国的瓷器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放弃了欧洲市场。当时,一位中国瓷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日本的稻本一男,正在欧洲游历。他看到中国瓷器茶杯在柜台上束之高阁,也很是费解。为什么中国茶杯在欧洲举步维艰呢?带着这个疑问,稻本进行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最后,他终于弄清了原因:传统的中国茶杯杯口一样高,而欧洲人鼻子大,喝水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瓷上绘画装饰仍然以传承传统为主导,没有真正融入现代陶艺的理念.不再是主流艺术的中国瓷上绘画装饰将向何方向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陶瓷艺术,现代瓷上绘画装饰必须传承传统;但要获得新的生机,瓷上绘画装饰必须融入时代的发展,体现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吸纳外来文化会让中国现代瓷上绘画装饰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9.
雍正朝七年(1729)和十一年(1733)传办瓷器的件数有代表性。乾隆朝自元年至十年(1736-1745)传办瓷器较多.又以圆器为主。中国第一历史挡案馆存有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763-1766)传办瓷器的档案.从中可计出瓷器的件数、烧成率和制价。传办瓷器的制价亦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传办瓷器在制瓷工艺的仿古创新中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景德镇大运瓷器的名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乾至晚清景德镇大运瓷器的件数逐渐减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晚清御器的档案 ,内列晚清大运瓷器的名数 ,道光二十九年 (1 849年 )的名数有代表性。乾隆二年 (1 737年 )唐英奏报了一份次色御器的表册 ,由此档可以与明代比较青花的制价。乾隆年间青花器的制价低于明代 ,反映了清代御厂制瓷技术的进步。晚清大运瓷器的制价和烧成率反映了制瓷技术的下降。大运瓷器的制价在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