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食品污染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世界上不断发生,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根据学生食堂餐饮食品加工的特点,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确定原料采购、熟制、出售和复热作为学生食堂餐饮食品加工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危害控制措施,确保食堂餐饮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高校食堂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日常的餐饮服务,因此,加强高校托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做好高校托管食堂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认识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了解食堂经营者经营现状、从业人员素质以及食堂管理情况等影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因素,只有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和食材集中采购制度、做好食材贮存加工环节的管理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高校托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保障食品安全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性不当、保护范围较窄、保护滞后等问题,有大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未进入司法程序,凸显了刑法在惩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应借鉴美国立法,完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形成严密的刑事立法体系,克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刑法规制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护航”作用,其主要包括:周密的奥运食品安全制度保障、得力的奥运食品组织保障、严格的奥运食品标准体系保障、广覆盖的奥运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保障和全过程的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成功实施,必对我国食品相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及政府部门食品监管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控制和可追溯是各国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原则.食品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协同合作等问题,是造成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主要责任的机制失灵、食品安全难以追溯的重要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控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我国食品产业链安全控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产业链上下游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价值共享和风险共担是化解食品产业链安全矛盾的合理途径.二是产业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控制的基础,包括HACCP体系、风险分析框架、追溯体系等.三是完善相关责任制度,惩罚该受责备的当事人,提高违法成本,是产业链安全控制的有效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餐饮业在烹饪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安全建设的进程.文章就烹饪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提出了绿色合理的烹饪方式,以此保证食品安全,促进餐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餐饮业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从业人员最多、构成最复杂的一类重点行业。高校食堂人群密集,彼此接触频繁,常常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加强其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食堂过去简单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必须引入科学、客观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现代餐饮的管理要求。在此利用校园自主管理HACCP体系的培训和实施,并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后,以现场稽查和微生物检测的方式,进行培训实施后的成效评估。  相似文献   

8.
孔子食品安全伦理思想超越个体对食品的物质诉求,从精神层面、社会发展、国家兴盛的高度来分析和解读食品,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食品生产中以足食正道为要旨,食品交换中以诚信互惠为旨趣,食品分配中以富民博施为指向,食品消费中体现了尚俭去奢的伦理意蕴。孔子食品安全伦理思想对于构建当代中国食品安全伦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谭明杰 《今日南国》2009,(17):26-27
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始承担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职能。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丝毫马虎不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像管理药品一样,认真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准入关和质量关,努力以“四个作为”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单位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论清洁餐饮必须集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消费于一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简要分析餐饮业基本特征、地位、作用出发,从分析餐饮业供需矛盾中餐饮供给对餐饮消费主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入手.创新提出了要实现清洁餐饮必须集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消费于一体。论述了餐饮清洁生产、清洁服务的供给,是实现清洁餐饮消费,即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并提出在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餐饮消费三位一体运营全过程中应实现餐饮业节能降耗减排。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从食品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问题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综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及实际调研分析结果,在对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概念阐释与辨析的基础上,探讨食品质量安全的定义与内涵,提出并深入分析供应链环境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问题突显现状,建立进口食品直接供求主体,即经销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模型,分析企业经销进口食品的不合格率与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监督维权概率的均衡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选取2010—2014年我国四类大宗进口食品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进口食品不合格率的监管、消费等影响因素。主要结论表明:进口食品量、食品消费支出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负向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对进口食品不合格率具有正向影响。据此,从进口食品监管和消费者监督维权角度,为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中长期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RMA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在预测人均粮食需求和粮食收益率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人口司中等人口增速假设,预测了2015-2030年我国粮食供需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需求总量持续增加但增速减慢;小麦和大豆需求增速放慢,玉米需求增速加快,稻米需求增速稳定;(2)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将取代口粮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玉米将取代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3)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上升,2015-2020年增产0.5亿吨较为乐观,2020-2030年增产1.1亿吨是个极大的挑战;(4)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半以上的粮食缺口;小麦缺口基本能被稻米盈余所覆盖;通过贸易途径平抑国内饲料和工业用粮缺口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选取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在评析世界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可持续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净进口量也在2004年起逐年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已超过10%,且进口粮食的来源国集中度高,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及影响粮食供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从初期主要关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提供充足粮食供给的能力,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第一,关于粮食的流通、可获得性以及可接受性的研究逐步被纳入到研究范围;第二,关注的粮食问题范围从单纯的粮食安全逐步扩展为包括营养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更为宽泛范畴;第三,越来越多的关注粮食除了其营养提供功能之外所包含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意义。结合粮食安全概念和内涵的历史演进,本文将近40年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供给阶段;关注家庭粮食安全并强调粮食获取阶段以及关注家庭食物安全、营养安全演变为关注家庭生活安全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研究背景,讨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重点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框架。  相似文献   

18.
简单回顾了河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5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粮食形势: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供稳价,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要保持对粮食工作的重视,防止出现三方面问题。粮食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要在"紧平衡"中把握机遇,谋求发展,实现三个转变,防止三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有机食品:我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十五"发展纲要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又一次被重申和强调,这预示着中国绿色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作为我国绿色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食品的发展已有二十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由于标准偏低和体系差异等原因,我国绿色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实现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造绿色食品,发展有机食品,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