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提要]为研究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揭示其变迁历程、表现特征、作用机制和驱动因素等方面的演进逻辑,本文借鉴“间断-均衡”理论,构建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民族地区2006-2020年基本公共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细致梳理。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过程经历了逐步覆盖阶段(2006-2010年)、适度调整阶段(2011-2013年)、稳步提升阶段(2014-2017年)和2017年以后的优质发展阶段。政策变迁体现出“间断—均衡”与延续性并存、地方政策耦合协同中央政策、注意力驱动政策选择等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对“间断-均衡”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对增强“间断—均衡”理论解释力以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加以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炳镐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专家,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民族理论界、教育界,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其创新名著《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正式的、规范的专业教材及学术专著,无论在内容、结构体系上,还是在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上,都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创新。  相似文献   

3.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执政理论”的“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出发,对现实民族问题主要元素的“民族问题内涵、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关系、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依法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健全民族政策法制机制”等问题,探讨其创新性诠释与全民性共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对民族发展与民族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族政策只有与时俱进,完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与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民族政策的完善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科学的政策评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积极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提要]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初心即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原初理念”与始发性认识,涉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发展民族教育”的成熟性与完善性理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为宗旨,在民族教育实践中生发出涵括促进社会进步、进行理论宣传、凝聚群众心理、稳定国家时局、促进个体发展五方面在内的民族教育始发性认识。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上述始发性认识,在不同历史阶段承担着构建民族发展与区域因素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制度体系(1951-1980年);构建以经国序民为目标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政策体系(1981-1991年);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文化育人体系(1992-2001年);构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2002年至今)的历史使命。在发展民族教育的百年节点上,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守初心,不断促进民族教育合目的性发展,同时牢记使命,不断促进民族教育的合规律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进行民族理论政策创新是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邓小平理论的巩固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推进三个阶段。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和民族问题上创建了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实现了民族基本理论上的新突破,指明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明确了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和研究,要与时俱进,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特别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定方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培养目标,学以致用,当前特别要突出"五观"教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要立足现实,把握重点,进行理论创新,当前特别要着重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根据 195 0年政务院“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的要求 ,在我国各民族院校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但是目前此门课程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教材内容庞杂而缺乏活力 ,加之课时少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要求 ,结合最新有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 ,对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重新编成讲义。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程的体系构成模式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七个方面 ,教学必须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法律政策学视角,对近年来中国民族政策(法制)研究进行了反思,并认为应将中国民族政策(法制)作为一个相互区别、相互补充同时又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创新研究促进中国民族政策(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讲,民族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现在远未发展到那样的阶段,因此,民族问题会长期存在.文中以苏联为例,当年苏联过早强调“民族融合”而忽视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民族融合”思想,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民族政策虽有瑕疵,但整体上应该肯定,但有些自己不从事民族理论研究的学者,却极力倡导民族问题“去政治化”“非政治化”,提出要制定“第二代民族政策”,要“从制度上引导族际通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促进各民族“交融一体”.本文认为,那种试图对我国现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行颠覆性评价,甚至不惜要将其推倒重来的思路,无疑极具破坏性.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是适用“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法律规定是贯彻“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法律保障.但我国“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内容并不明确;“两少一宽”刑事政策还没有上升到立法或司法解释的高度;民族地区司法人员理论水平较低,对“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理解不够.有些司法人员缺乏法治观念,重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各地司法机关适用“两少一宽”刑事政策标准不一.为此,应增强少数民族司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刑事政策理论的研究,推进民族刑事政策领域的创新;加强对“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宣传工作;使民族刑事政策法律化,进一步明确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民族政策的转型是中外民族理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民族政策的转型是由阶级条件、经济条件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帮助"型民族政策面临着转型的强大压力。我国民族政策转型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之争,而必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制了民族政策转型的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国民族政策转型的实现路径是利益协调机制的调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民族优惠政策的转型细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于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而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体系建设又是我国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宁夏大学为例 ,阐述了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必须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立足民族文化的土壤 ,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学科建设与培养高层次社科人才为重点 ,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和区域性 ;在西夏学、回族文化、民族史学理论等领域 ,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以政策为导向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 ,营造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 ,来促进民族地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以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为龙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三位一体互动与协调发展 ,将是宁夏大学构建人文社科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安德罗波夫是苏联变革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 ,他虽在民族理论方面有一定的清醒认识 ,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方面的提法和作法也有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但其平和的民族政策却末能对大势已定的苏联民族状况有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这给我们客观对待民族问题 ,及时调整理论与政策 ,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积极探索适时的民族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工艺是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的根本,是影响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思维转变的核心。通过对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访谈文本资料整理,运用扎根理论重新审视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逻辑关系,通过修订范畴与概念,提炼出两类主范畴,一类是包括“传统工艺”“技艺传承”“产品开发与创新”三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主范畴,它们决定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另一类是影响价值创造能力的五个关键因素主范畴,涉及“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政府政策”“空间位置”五个方面。在坚持“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多元融合,价值创造”的基本理念下,核心能力与关键因素共同作用于民族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推动传承人、企业、政府及相关人士从关注传统工艺的技艺传承转变到注重传统工艺的价值创造上来。  相似文献   

18.
现行民族教育法律制度理论准备有所不足,民族教育立法欠完善,可操作性差。应当正确认识和重新界定“消灭三大差别”的科学内涵,深入调研,转变观念,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方条件与民族特点、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实施《民族教育法》,促进民族教育“依法治教”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的角度研究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将国外成熟的融资结构理论应用到我国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实践的一种尝试。分析得出,西北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对此,应打破金融抑制,提高投融资创新机制;创新中央金融政策;创新银行信贷服务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这门课,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从构建课堂教学体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坚持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