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这种特征要求西南民族 地区的反贫困策略必须以“文化-教育-经济共生”为根本向度。在“文化-教育-经济”共生系统中,教育通 过培养能将自然与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恰切”人才,盘活文化与经济关系,从而促 使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在“人”这个教育对象上实现“共生”,达到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共生”精神(下)李禹阶三、“共生”文化的特点由上可见,在“共生”文化氛围内的人类历史活动与社会心理,建立在“类”的整体关系和结构系统上。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艺术的历史活动与社会意识诸般表现,又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特点,对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3.
革命精神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革命历史过程中淬炼而成,因此,在以历史阐释学视角观之,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解释就有一个时间、空间和主体三个维度的“历史距离”。理解和解释浙西南革命精神,必须坚持源于历史、融入现实、引领未来,揭示历史事实(本源),在历史语境中追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根脉与源流;阐发历史藴涵(本义),在视域融合中把握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审视历史价值(本色),在效果历史中升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国家的主权与利益、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必须结合时代特征,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即:在教育导向上,突出“三个激发”;在教育内容上,强化“三项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把握“三个结合”;在教育原则上,坚持“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5.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要]古丝绸之路文明孕育了丰富灿烂的西南民族文化,酝酿了底蕴深厚的智力资源,为西南民族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创造力。“一带一路”建设为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智力资源联结着文化之根,以教育途径传递丝路文明的薪火,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格局中构建起“内外互通、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开放创新为驱动,加强跨文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以文明互鉴为方向,开发具有世界意义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鲁东大学专门史(文化史)学科于1995年被批准为“九五”期间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批硕士学位点。经过“九五”期间的建设,2001年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取得了“88+8”的优异成绩。在相关学科中,还有历史文献学、历史教学论、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5个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2)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3)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史;(4)胶东地域文化史。  相似文献   

8.
词的意义层级及其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四个问题:(一)汉语词义的层级及其划分原则;(二)“顺向思维”、“逆向思维”与“顺向引申”、“逆向引申”的关系;(三)民族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地域因素是义素上升为义位的三个重要条件;(四)研究多义位词的词性时必须注意离析其义素的性别基因。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概括为三点:(1)和谐教育的哲学观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2)和谐教育的目的现是追求和谐发展的“通才”培养;(3)和谐教育的过程现是追求和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基础课”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三维一体”。“三维”是指三个维度:一是学生维度,即“基础课”教学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是社会维度,即“基础课”教学要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教师维度,即“基础课”教学要有利于实现任课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一体”是指三个维度要统一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一体”的价值追求,一是要整合与创新教学内容;二是要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命题,反映了孔子对于人与自然在生态关系上的一致性的追求。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人际道德和生态道德的关系这一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孔子虽然把人际道德置于生态道德之上,但人际道德并非道德的唯一轴心,他主张在二者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中庸)。孔子还分别从政治(礼)、心理(仁)和生态学知识(艺)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二者基于“共同—共通—共融”的逻辑理路,表征出“内在切合—价值契合—现实观照”的关系向度。具体体现在:国际层面和平发展的共同贯彻、道路层面多样道路的共同肯认、主体层面人的发展的共同推动、文明层面物质精神的共进协同、生态层面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奠基了辩证审思的共同点;中国向度的应然之道与世界向度的实然之需架构了辩证审思的共通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多维度的现实观照形塑了辩证审思的共融点。辩证审思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为二者双向律动共赢发展提供有力学理支撑,进而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两个县8个自然村262名选民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村选举行为问卷”探讨了选民人口学特征及其与选举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性别、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因素对选民选举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40岁以上的大龄选民更看重选举对于维护村民权益的意义;(3)汉族选民比少数民族选民更看重选举对落实国家政策的意义,而少数民族选民在投票时比汉族选民更容易受候选人身份、候选人背景和政党意见的左右。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重维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只有从空间、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维度考量,才能不断深化民族关系的互嵌性和整合性。以全方位互嵌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有利于各民族在空间上交错融居,开展对话交流;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培植互惠规则;在经济上互依共生,走向共同富裕;在社会生活上密切往来,集聚社会资本;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促进情感共融。因此,要充分发挥互嵌式社区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坚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协调治理,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开创城市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点:(1)哲学教育为教育之本;(2)美育使人入于高尚纯洁之域;(3)教育之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他认为教育不应当仅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强调哲学教育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提倡美育。他从思想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在教育上独尊儒术,倡导引进西方哲学。凡此,都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使在9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由北方民族大学(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丁明俊编审撰著的《中国边缘穆斯林族群的人类学考察》,2006年8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作者2003年申报并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全书共8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阿拉善草原的蒙古族穆斯林;第三章,托茂人族源与族群关系;第四章,“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第五章,云南“藏回”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第六章,“帕西傣”的伊斯兰文化与族群关系;第七章,邓川坝子“白回”族群的人类学考察;第八章,云南省新平县“彝回”调查。全书图文并茂,配有插图100余幅。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由高新技术引发的“人才竞争”导致新的世界性“教育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内涵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品质、知识智能结构及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力。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是:(1)乐观开朗有亲和力;(2)良好的道德修养;(3)用心来关爱每一个学生;(4)诙谐幽默的性格特征;(5)坦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实自我的展现;(6)兴趣广泛并有自己的特长;(7)具有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社会中,人与他人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以亲亲、尊尊、长长为基础的礼学关系,礼的行为可以归纳为恭敬撙节退让这六个字。在礼学中,无论是“敬”的理由,还是表现“敬”的方式,都带有浓厚的经验性特征。礼与敬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儒家的恕道是礼仪中敬让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儿童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乎社会公平公正。聚焦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发展现状,对白、傣、羌、壮4个民族9个村落幼儿园3~6岁儿童的体质健康、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从儿童发展各维度来看,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身体协调性及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发展较好,体格发育、灵敏素质、爆发力和上肢及腰腹肌肉力量较差,营养问题较为凸显;数量认知和空间认知发展较好,时间认知和类比推理发展较差;语言(汉语)理解能力较好,语言(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较差;生活技能发展较好,交往品质和行为控制发展欠佳。从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发展来看,各维度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白族儿童整体发展较好,傣族儿童身体素质发育较好,羌族和壮族儿童整体发展水平欠佳。因此建议:加强民族地区村落学前儿童的医疗和膳食营养服务,研发适合民族地区村落的学前教育本土课程和教材,多途径促进民族地区村落幼儿园教师的增量提质,实施对民族地区村落儿童家庭的专业干预与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