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传统教育经典《玛牧特依》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家庭伦理、社会秩序、人生哲理等方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方性知识传统、诗性传统、群众性等方面.《玛牧特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研究个案,它是一部"活"的典籍,在彝族认同的实现、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依然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玛牧特依》是彝族教育史上极具价值的一部传统教育经典,是一部至今还"活"着的传统典籍,它对彝族地区的教育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对《玛牧特依》的由来、版本、性质、内容、特征、及其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彝族古文献《玛牧特依》是彝族历史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梳理其基本内容,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流传形式,揭示 其文献史料性、哲学思维、教育性、语言学元素、民族习惯法、廉政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潜在价值,为当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 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古彝文献《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幼教思想,是指导彝族传统家庭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不同阶层家庭的儿童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早期教育、依龄施教和学以致用,强调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幼教理念,至今对彝族社会家庭教育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玛牧特依》是流存于大小凉山彝区的长篇训世箴言录 ,是记录和宣传彝族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典文本。因其在奴隶制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形成 ,在思想内容上 ,必然带着特定历史烙印 ,呈良莠并存状。但就其语言艺术成就及哲学思辩、生命意识、文化精神而言 ,揭示出彝族传统世俗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 ,凝结并展示了彝族人民独特的语言文化智慧和卓异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人们,有其独特的鬼神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彝族鬼神观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 鬼神崇拜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研究鬼神崇拜,不仅可以了解彝族奴隶社会人们的思维水平和宗教观念,而且还能够揭示人们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本文试图运用彝文古籍《勒俄特依》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凉山彝族鬼神观念作初步探索,从一个侧面揭示彝族奴隶社会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勒俄特依》是彝族文化中的创世典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凉山彝族人民居住在山高谷深,水多流激的四川西南地区,他们的《勒俄特依》鲜明地反映出了符合这一地域特征的独特的生命美学意识。他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火是人类生命觉醒过程中的第一次尝试,生命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火与水文化作为这一创世典籍中不断交互出现的元素,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民充满抗争感的生命美学意识,而这一抗争不是单独的抵抗,是相生相克的辩证思想.是以德为生、以生为美的生命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就彝族古代教育经典《玛牧》所蕴涵的"和谐"精神内容,具体分析其民族特点,继而阐述继承和发扬《玛牧》中的和谐精神及其在当前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反映在信仰仪式、节庆礼俗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神话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勒俄特依》记载的洪水漫天创世神话,以及以支格阿龙为代表的英雄故事等,构成彝族神话的主体。从对彝族神话结构的解读,可以了解彝区的自然风貌,彝人对于所居生境的认知,对于易发灾害的预测和减灾举措,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以及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道德伦理等彝族传统生态文化要素。对于彝族生态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彝族神话《石尔俄特寻父买父记》文化积淀厚重,内涵十分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诗意的珍品,世界上绝无仅有。凉山州应该科学合理地打造与石尔俄特故事相关的民俗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民居建筑、工艺美术、服饰饮食等文化品牌,不断吸引外地游客来凉山旅游观光,推动凉山旅游文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勒俄特衣》是一部彝族古典长篇史诗,讲述天地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彝族的起源与发展、彝族祖先征服自然的斗争及迁徙定居的全部过程。近三十多年来,关于这部史诗在凉山彝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流传情况一直很少见诸文字,学术界对此知之不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笔者于1987年夏秋之际到凉山地区进行调查,搜集到一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对凉山彝族军事历史尚无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凉山彝族军事历史研究的意义;阐述了凉山彝族军事历史研究的目的、视角、方法、途径;提出了以军事理论、军事组织、军事科技、战例、军事人物、军事伦理、战争与彝族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天地演化史》本来由"天地演化史","天气变化论"和"雷电史"三个段落组成。史诗创作者在该史诗第二段的末尾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是momu zzytqot cyt(天气变化论),但以往对凉山彝语所地次方言不怎么了解的史诗研究者们都把它当作"天地演化史"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致使他们对该段落的解释牵强附会,令人费解。本文尊重史诗事实,首次运用凉山彝语所地次方言,阿都土语和圣乍次方言之间词语的对应关系揭示了该史诗段落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填补道德领域研究空白——简评苏克明等著《凉山彝族道德研究》徐诺居住在大小凉山一带的彝族是我省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也是彝族中聚居程度最高、保持传统社会结构与风俗习惯最完整的一部分。研究凉山彝族,特别是其丰富而独特的道德文化,不仅是民族学中的一个颇具...  相似文献   

15.
《勒俄特依》是一部用古彝文记录下来的民间文学作品,是大小凉山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彝文典籍之一。 曾几何时,《勒俄特依》被诬为“巫师”文字而遭厄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株倍受摧残的山花,才被党和人民抢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彝族作为多民族群体的成员之一,其身份表述问题同样关涉着中国多民族文学族群身份问题的研究。从《梅葛》《勒俄特 依》等彝族史诗出发,结合当代彝族文学作品及音乐作品等,对照解析了“虎族”与“鹰之子”两种不同的表述类型,由此对彝族 自身的身份表述做一个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7.
凉山州昭觉县位于凉山彝族文化腹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彝族服饰传统文化兼具有彝族三大方言区特色。该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已经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调研中,同时也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彝族服饰产业化发展计划,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玛”是彝语教育、教诲的意思,“木”即聪明、贤能、兴旺、繁荣之意。《马木特依》(以下简称《玛木》)是一部教人以贤能和兴旺繁荣之道的书。 《玛木》和《勒俄特依》一样,都是古代彝族人民集体创作和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学作品,但两者又有所区别。《勒俄特依》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神奇瑰丽的神话故事,它告诉人们天地怎样形成,万物如何起源,人类社会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而《玛木》则不同,  相似文献   

19.
"哭嫁歌"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民间婚嫁习俗,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成为出嫁女性求得情感释放和心理慰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凉山彝族"哭嫁歌曲"调哀婉动人,催人泪下,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凉山彝族"哭嫁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碰撞中,濒于失传和消亡的边缘。本文在对凉山彝族"哭嫁歌"丰富内涵进行梳理剖析的基础上,将赋予历史记忆、角色期待、身份认同、伦理价值等和谐因子的凉山彝族"哭嫁歌"纳入非物质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研究视野下给予关照,力图使这一独特的地方性文化在延续和固化凉山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族群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期更好地构建现代婚姻自由观念,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