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杭州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泉源.根据对古镇居民进行民居与建筑相关方面调查分析,提出了塘栖古镇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思想,应当着力发展古镇旅游休闲和商业金融业,从而使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促进古镇再创活力.  相似文献   

3.
焦溪镇是目前常州保留江南水乡风貌最好的古镇,文章通过对焦溪的古街镇格局、民居建筑形制、装饰特征等的考证,分析了古镇的文化成因,研究和探讨了古镇传统文化与景观的特色,对古镇民居及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和平古镇民居的构成、建筑保存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对古镇城堡式建制、古镇街巷布局、建筑组合、建筑构件等特色进行了阐述和归纳,希望给当今的城市建设、住宅小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是人类生存的必然产物,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社会风俗、景观审美、历史文化、情感和使用等价值,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旅游开发潜质。文章以川北传统民居中具有代表性的阆中古城为例,介绍川北传统民居旅游文化价值的特点,探讨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民居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工建筑遗产作为京杭运河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作为京杭运河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用价值转化为历史文化价值,造型别致的建筑特征对公众构成吸引力。文章分析了京杭运河江浙段水工建筑遗产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遗产保护缺失、旅游开发与地方文化融合性不强、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三种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产品:博物馆产品、主题文化街区产品、徒步和露营产品,为水工建筑遗产旅游开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古镇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它包括有大量客观物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解读四川三个古镇的建筑内在的文化元素,对比文化元素之间不同的内涵,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古镇的文化价值,这既是保护古镇多样性的重要内容的措施,也是古镇旅游开发中保证其独特建筑艺术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自从上世纪80年代被相继开发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游客量过载、无序开发、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江南六大古镇旅游开发状况的分析对比,提出要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遗产保护提到首要位置,所有旅游开发行为要在对遗产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及开发商应该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拓展境区空间、采取"部分空心化"策略、提高开发修缮技术等措施加以纠正及规范。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已经成为古镇、历史街区、农业遗产社区和生态博物馆社区等遗产型目的地提质转型的重要手段,对其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估能较精准的找到其发展的限制条件。基于du Cros模型的替代评估模型,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为测试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从文化、物质、产品和体验价值四个组成维度对其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被测试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中,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潜力最高,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和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和物质价值得分都较高,但在产品和体验价值方面得分一般或偏低。最后,发现了阻碍其潜力发展的制约条件,并讨论了建议对策。研究可为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及其它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验旅游是当前新兴的旅游活动形式,在我国旅游产品设计中,尤其对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中的活动项目普遍存在忽视游客的体验原真性需求的现象。通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其旅游体验的基础上运用ASEB分析法,研究黄姚古镇景区在发展体验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寻找关键性要素,构建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黄姚古镇景区游客体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关中民居门楼在关中各地区均有分布,并各具特色。其主要类型有屋宇式、随墙式和地坑式。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门楼成因及分布的分析,指出关中民居门楼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宗法礼制、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其建造方法、建筑形象丰富多彩,分布广泛,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形态,更是珍贵的建筑遗产,应进行保护并使之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2.
线形与界面:巴蜀古镇空间文化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形空间格局是古镇的灵魂.线形空间的界面是古镇中重要的因素,形式上是古镇形象的主要外在表现,内涵上是古镇内在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巴蜀古镇的一些特点可以知道:保护古镇界面不仅仅要在表象上对它了解,而且要对它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旅游体验满意是衡量旅游者忠诚与重顾的关键因素。旅游者对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的民居客栈体验的网络评价,主要涉及了“家”、整洁、舒适、环境、房间陈设、位置等六个方面,这些都是影响民居客栈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但是就旅游者体验来说,这些因素明显缺乏了地方文化的展现与创新。基于此,文章从酒店化与专业化、家庭化与生活化、文化化与乡野化的视域上重新设计了民居客栈经营发展的创新模式,凸显出民居客栈产品与酒店产品的差异性,创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品牌,助推民居经营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天府之国四川,有众多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镇,它们像一串串熠熠耀眼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这些古镇上的民居建筑,营造出内涵丰富的古镇人文景观氛围,又渗透着先人们生活的时代精神,烙上了彼时此地的经济文化印记。无论是布局迥异的民居结构、断垣碎瓦的院落,还是檐上的彩绘花  相似文献   

15.
甘南民居     
民居从原始人类的穴居、巢居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一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反映着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状况,因而它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民居又是建筑中一份宝贵的遗产,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徐州窑湾古镇尚处于待开发阶段,作为徐州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镇,其三面环水的格局酷似江南,古镇内的民居群又多为“弓”字形三进院落,既不是北方的标准四合院,又不似江南民居的玲珑精巧,具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建筑风格,在徐州旅游资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借鉴中国其他古镇开发的经验及窑湾本身的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喀什维吾尔民居中的柱廊空间作为户外生活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居廊道文化,其柱廊装饰艺术在多元文化以及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民居形态,又突出表现出穆斯林的审美意识和宗教心理的民居建筑风貌。本文以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部位装饰元素为视角来探讨民居装饰特征中体现出的地域民居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古镇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其境内保留下来的古镇人文价值高,开发潜力大。通过对河南古镇开发条件进行梳理,找出了目前在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对古镇的规划控制、开发系列化旅游项目等旅游发展对策,以期对河南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云南至今仍遗存有众多历史文化村镇,不仅类型丰富、村镇空间构成形态独特,还承载和表征着地方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多重研究探讨价值。面对当前我国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地传承与保护好这些村镇积淀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彰显村镇风貌特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通海县河西古镇为例,系统分析其所面临的建设性破坏,传统建筑遗产、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等现实问题,以人居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从对历史文化村镇有机更新保护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入手,提出全民参与、整体保护、原真性保护等古镇保护原则,以及相应的整体格局保护、建筑高度控制、街巷空间保护等具体措施,以期为古镇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