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兖矿集团铁路专用线工程6-16-6 m箱涵顶进施工,对顶进过程中的施工计算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可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苏州地铁某车站明挖基坑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围护结构变形、支撑内力的变化动态,以指导施工确保基坑稳定。经过对比分析基坑有、无加固措施的变形和支撑内力的变化特征表明:基坑外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措施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并且能够阻碍边坡滑移破坏面的发展,减小作用于地下连续墙上面的土压力,使得内支撑上的最大轴力减小。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工程往往需要穿越上部建筑物,而城市中建筑物大多采用桩基础形式,隧道线路虽可进行局部的优化,但仍受规划和总体线路的限制,这样,进行桩基托换往往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以深圳地铁5号线创业路立交桥为例,详细介绍了创业路立交桥桩基托换的设计、三维数值分析、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工程中监测数据的情况,可为类似的地铁施工提供全过程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长沙地铁2号线橘子洲车站防水设计与施工,对车站围护结构、车站主体、关键部位等方面的防水处理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较系统地介绍了地处江心洲地铁车站的防水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装配式地铁车站在不同方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以长春某装配式地铁车站为背景,采用动力有限元分别对比分析了装配式和现浇式2种地铁车站在水平、竖向以及水平-竖向耦合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装配式车站较现浇式车站具有更强的竖向抗震性能,但其水平向抗震性能相对较弱;不同方向的波在叠加时会产生一定的"抵消"作用,装配式车站在"抵消"作用下表现得更为稳定;装配式地铁车站整体满足相关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为有效解决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问题,繁忙路口地铁车站自然首选暗挖法施工。暗挖中洞法是地铁车站暗挖施工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针对首次应用暗挖中洞法施工的磁器口车站,着重介绍了三拱两柱地铁车站暗挖中洞法的施工原理、施工步序、施工方法及钢管柱施工要领。  相似文献   

7.
8.
地铁车站突发火灾后相关应急部门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获得所需灾害信息进行资源分配,从而造成严重损失,精准研判火灾信息与应急部门相关性,有助于为火灾应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本文基于动态情景构建,建立地铁车站火灾预案和应急联动两个阶段的火灾信息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多轮专家访谈,使用Nvivo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确定相关性、可用性、质量、权威性4个相关性判断标准以及8个二级相关性标准,利用C-OWA算子方法得到灾害信息指标在二级相关性判断标准下的数值,结合多标准相关性排序方法计算地铁车站突发火灾信息相关性。根据应急部门与火灾信息相关性排序结果得出,人员伤亡情况是各个部门的首要关注信息,环境、设备和衍生灾害等信息与各部门职责联系密切,由此为地铁车站突发火灾各应急部门进行联动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东疏港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后云台山隧道,进口段处于密集建筑群地段,其中有1栋5层居民楼位于其上方,设计要求施工通过此地段时,爆破振动的速度要控制在2 cm/s以下,给隧道施工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下穿楼房的后云台山隧道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进行爆破试验及监测,优化爆破参数,最终确保了新建隧道的施工进度和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洛阳周山隧道下穿村庄民房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三台阶法和CD法下穿施工引起建筑物变位、隧道支护受力及隧道周边地层塑性区分布规律等,确定采用CD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沉降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沉降规律与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蒲黄榆至天坛东门段在玉蜓桥两侧下穿京山铁路,隧道埋深17 m。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预加固技术,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呼家楼站区间隧道的具体情况,进行三维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中分别考虑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和无预加固措施两种工况,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两种工况下区间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规律及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下铁道某地下区间设计有一段大断面三联拱隧道,由于受开挖工作面的限制,采取从区间隧道扩挖的施工方案。拟定了双侧壁导坑法结合CRD工法施工的方案;采用FLAC模拟该断面施工顺序,确定每步开挖工序产生的沉降值,制定了施工控制标准;介绍了该断面初期支护参数、由区间标准断面转换到三连拱隧道的工法及工程效果。建立的分步控制沉降的施工控制模式,有利于控制每一步序沉降值;三联拱隧道段沉降、变形稳定,满足施工控制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终点折返线由于地处东三环,周边环境比较复杂,针对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大断面折返线不同断面的开挖顺序以及楼房的防护措施进行模拟分析,优化确定合理的楼房保护措施和开挖方案,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对以后类似环境条件下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铁鼓楼站一玄武门站区间北端停车渡线段长333.586m,最大跨度17.358m,隧道间距小,质粉质粘土层.覆土厚度8~9m,穿越地面建筑群和地下管线网。穿越浅埋、松散地层,并在楼房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和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国内外均视为难点工程。施工中采用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掌子面深孔注浆及多分部法等综合技术,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客村联络线岔口段隧道施工和微振控制爆破技术,成功地保护了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洞内临时支护的稳定,顺利通过上软下硬的不良地质地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浅埋暗挖中洞法的施工特点,结合北京地铁五号线天坛东门站工程,利用3D-σ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计算结果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总结了浅埋暗挖中洞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得出中洞开挖、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村砌施工是中洞法施工中对地层扰动较大工序的结论,并对今后类似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铁珠江路站—鼓楼站区间,穿越软—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密集。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压缩性高、强度低、易产生蠕动,围岩无自稳能力,在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加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掌子面注浆隧道预支护方案,及多种开挖与支护的综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严密的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给出数据规律曲线,保证了隧道施工与建筑物的安全,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