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终极关怀和超越之路的关系讨论为核心 ,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元哲学讨论构架。在这一构架下 ,重点讨论了中国哲学道德互补的形而上学构成 ,“天道”“易道”“人道”三者关系 ,指出了本然论的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理念论、本体论哲学的异同。最后将中国、印度、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体系作了结论性叙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建筑美学还是块不是空白的空白。本文通过读邓焱教授的《建筑艺术论》,特就中国式“建筑美学”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肯定了《建筑艺术论》的基本特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认为《建筑艺术论》是一部“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弘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建筑学家论建筑艺术”的行家好书。正因为如此,《建筑艺术论》填补了古人和前人留下的中国建筑界需要和期待的“建筑美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梁启超、胡适之、侯外庐等先生荜路蓝楼,以启山林,开拓和创立了“中国思想史j”学科,培养和造就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人才队伍。20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又开展了关于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任继愈、冯契、萧楚父、李锦全、张岂之等一批最优秀的前辈学者,都在不同的场合发表过极为深刻的见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伴随着“文化热”、“国学热”以及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的接踵而来,思想史的学科建设问题又再度引起了学人们的关注,一场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讨论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4.
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若干学者认为:中国知识界于1930年代阐述的“现代化”概念,是由中西文化讨论中的“西化”概念引申而来,有助于克服“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概念的片面性。他们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其实,经过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与“西化”的论战,确实出现了由“西化”向“现代化”观念转变的现象;但以《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作为这种转变论的重要依据,不仅存在逻辑问题,而且也混淆了历史的时空次序。《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基本上不以中西文化问题作为出发点,而是围绕着中国在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现代化道路之间如何抉择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在唯物史观兴盛的语境下发生的,或具有党派政治背景,可以视作日后中共普及的中国现代化观念的一种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十分推崇“忘”。从庄子的“坐忘”之境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这两千多年的中国文论史都贯串了“忘”的精神,使“忘”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审美精神之一,由此形成中国古代艺术的显著特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忘”,是将其作为一种创作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来讨论的。旨在探求蕴含在这种状态和境界中的审美意味。中国古代哲人早在先秦就开始引入“忘”的概念。先秦百家争鸣的风暴过后呈现出两大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生成论”文学发展观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如何回应全球化挑战?葛红兵2005年元月在上海社联学术年会上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矛盾》的演讲,此后又于5月22号在《文汇报》发表《超越“民族化”和“西方化”———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发展的思考》一文。葛红兵就“中国经验的世界化”、“世界经验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立“生成论”文学发展观的观点,该观点在读者中引起了重视,《文汇报》等报刊就此展开了争鸣,目前争鸣尚在进行之中。本刊就此邀请葛红兵等学者,进一步撰文展开争鸣,以供读者进一步讨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说”,第二部分讨论“难”。“说”和“难”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常见的两种论辩方式。它们当然都属于论辩,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论辩。它们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特殊的目的和特殊的语境。本文在讨论“说”的时候,从上面所讲的特殊性讨论了“论证”、“说服”和“说”,从它们所涉及的语境因素的复杂性而逐步复杂化并互相区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为学 《中华魂》2010,(9):36-40
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理论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应包括毛泽东思想;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以下简称“不包括”论)。这个问题的讨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群体率先突破“左”的束缚,围绕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唯生产力论”、计划与市场、社会发展阶段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诸多原理,接续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又有新的创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在讨论中学者们还率先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提法.经济学界的讨论与中央高层的思考积极互动,共同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研究领域里,是既重要又容易受到忽视的一个环节。2004年11月 13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国多民族文化论坛”,围绕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概念、作家身份、理论 走向展开了讨论。本文从“学科历史”、“作家使命”和“理论走向”等方面对论坛作了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狼企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狼性的挖掘和升华来表达企业文化是一种仿生学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华为公司倡导狼性企业精神,七匹狼公司以狼性塑造品牌个性,联想集团以狼性重塑企业文化,体现了狼文化在中国企业发展中丰富的实践内涵,是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文学视野中的狼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与狼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写狼崇狼的出版物,掀起了一股探索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生态文学热潮。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这股狼文化现象,尽管有不少人为夸饰的成分,但却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们既定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冲击,预示着文学在生态观念的影响下将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怀念狼》和《狼图腾》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作,它们对狼文化、狼形象、狼书写所作的探索,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生态文学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为文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及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协调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  相似文献   

14.
小说以北京知青陈阵在内蒙古大草原插队时对草原狼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通过杀狼、护狼、学狼、等二十几个小故事串接而成,借"狼图腾"立意,穿插作者对两种文明形态(农耕、狩猎)的思考,在"狼"意象的符号化中,力图彰显其精神世界并构建出其理想的文化互动模型的过程.而实际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张力仍然是各种文明形态的特质,必须突破审美主义的静态思维方式,从多维的向度、在不同的关系中去透视和把握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狼图腾>引起轰动,是当下特有的文化背景及其创作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姜戎独特的生命体验使他的文学理想未能汇入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洪流,而90年代以来文学的逐步多元化和文学激情的缺失为他的小说创作及其轰动创造了条件;作者从新时期前夕直到浮华年代用半生的心血去写狼,并且赋予作品"小说"与"立说"的双重品格,这种"别一种另类"的创作既是<狼图腾>成为优秀小说的重要条件,又是它难免欠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幽灵: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狼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叛逆精神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题之一,这种叛逆精神植根于动荡不安的历史环境与被重新审视的人类文化。战争与科技在满足了人类膨胀的欲望的同时,又揭露了人类本性中的人性与兽性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西方文学中以一种独有的“狼意象”表现出来,人类一度“仇狼”并以战胜狼来表现人的力量与智慧,在20世纪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这种思想转而让位于对“狼”的重新认识与对人类自身的反思。西方这种文学中的“狼意象”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也表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捏古思、乞颜两户是以狼和鹿为原型的图腾名称命名的两个氏族。因为,"捏古思"是蒙古语noqai(犬)的复数形态,在传说里是代指"狼"。犬和狼为同类,狼曾经是蒙古先民的图腾;传说中的乞颜或乞牙惕之名也是来自以鹿为原型的动物图腾名称。因此,该传说的神话原型为:在部落战争中,一部被另一部打败,惨遭屠杀,仅存两女。捏古思和乞牙惕两个动物救助此二女,携至额尔古涅—昆山谷中,双双交合,生息繁衍,故部族再生。该神话原型与古突厥语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8.
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办。作为一份全英文期刊,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传播到国外。作为作品发表的园地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开拓了先河。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安徽省朱子学会、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理学思想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子学及相关的文献学研究、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子学的源流与海外传播等专题进行研讨,丰富了朱子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一文推出的"蒙古先民以'鹿'为图腾,'狼'是突厥人的图腾"以及"突厥以狼为母系之始祖,以鹿为父系之祖,而蒙古人则称狼为父系之始祖,鹿为母系之始祖"等见识,存在诸多疑问,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料基础薄弱,论据不充分,从而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