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四川甘孜藏区,提出了“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等发展战略。完成了“帐蓬新生活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9+3免费职业教育”、“农牧区医疗卫生建设”等“三大民生工程”的规划和战略等,对甘孜州整体民生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加强甘孜藏区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牧民定居新生活政策更加完善,发展产业,拉动农牧业发展;牧民定居点效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理论,充分把民族地区优势的物质资源和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结合四川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牧民定居新生活,结合2011年11月中共甘孜州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甘孜藏区新农牧区发展的具体特征和要求,研究完善甘孜藏区农牧区牧民定居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川藏族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是全国第二大藏区,藏区人口135万.主要包括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是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地.自1998起,四川藏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但是,由于四川藏区生态的特殊地位,单靠国家或者四川藏区人民的努力来维护其地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的生态补偿来共同实现.本文重点以甘孜、阿坝州藏区为例,力图分析生态补偿对该区域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说明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措施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从而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并使生态经济系统转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十军八十九师自1935年4月首次进入四川藏区阿坝州茂县境内80余年以来,四川藏区人们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而努力。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为四川藏区持续提供了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引领和发展动力支持,并从多维度强化"努力奔小康"的意识。这为今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强化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双重领导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采取沿海开放地区和一些试验区的作法,建立试验区,势在必行。文章从把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的条件,建设两个文明“窗口”的对策思路等方面,论述了甘孜州作为藏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试验区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可示范性,以及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的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得以加强,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生工程步步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呈现出消费支出绝对额偏低、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中居住和医疗等支出比重上升、文教娱乐与衣着支出比重下降等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继续拓宽藏区农牧民收入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提高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6.
文萃与信息     
四川藏区的人口经济形势何承金在《中国西藏》1990年第1期撰文说:截至80年代前半期,四川藏区(主要指甘孜、阿坝两自治州)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大体协调的。但总的说来,藏区经济水平还很低。除了全幅平均国民工农业净值居全省各地市谢谢数第一外,反映农业总产值与国土面积关系的重要指标一国土利用效率,1987年全省为每平方公里50872元,而藏区仅为3012元,相当于全省的5.9%。反映农业  相似文献   

7.
[摘要]四川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已近尾声,目前大多数牧民已住进定居房,定居点的公共设施有了极大改善,道路、水电、广播、电视、通讯等硬件支撑基本都能满足定居牧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定居后的产业发展是实现牧民“定得下,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的关键,由于牧区先天区位劣势、传统观念落后、传统产业转型慢等因素制约,牧民缺乏增收致富的渠道,增收难问题突出,这是定居点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议四川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本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根据该地区富集的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及其巨大的开发潜力,提出了振兴三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对策和措施,努力推进四川及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帮助少数民族牧民实现定居是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牧民定居有利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和牧业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推动牧民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但牧民定居点建设面临建设资金困难,牧民自筹压力大,草料地不足,生产方式转变难,定居点建设缺乏民族特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大政府统筹力度,采取综合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藏族人民聚居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藏区的稳定。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全国十大藏族自治州与毗邻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经济社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十大藏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略滞后于毗邻地区,但个别指标略高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高于毗邻地区;十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四川的甘孜、阿坝在十州中整体排名靠前,仅次于青海的海西,云南的迪庆排第四位,青海六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甘肃甘南排名靠后。各藏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除了跟自身资源禀赋有关外,还跟其所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般戏曲工作者都知道四川有藏戏,但对四川藏戏的具体状况却不甚了了。开展《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的编写工作后,省戏曲志编辑部、省民委和甘孜、阿坝两州的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对四川藏戏才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本文对此试作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四川甘孜、阿坝等边远藏区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鲜见。据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太完善,这已成为制约当地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构建一个科学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是四川边远藏区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现拟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法、课程、教学条件等方面来构建一个属于边远藏区汉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为该地区的汉语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牧民定居是新世纪以来政府在藏族牧区推行的主要惠民政策之一,但定居的方式、规模等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甘肃省玛曲县和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有扶贫、定居、移民三种不同牧民定居模式,各具特点。牧民定居是个复杂问题,牵涉到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简单地用"生态移民"一言而蔽之。此外,应从多视角具体分析牧民定居,牧民定居化,未必像一些学者坚持的那样,是游牧文化的终结,相反,可能是一种新的游牧生活的肇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甘孜藏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对甘孜藏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本文分析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孜藏区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四川藏区的“谐”李学琴,紫腾甲“谐”,是藏族民歌的一种,在整个四川藏区都很流行。不过,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称呼,流传在巴塘和阿坝地区的称为“谐”,流传在德格一带的,又称为“古尔”或“古尔姆”,民间文艺研究家们通常称之为谐体民歌。这类歌,深得藏族...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天然气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加大了对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力度,发现了普光、罗家寨等大气田,天然气储量成倍增长。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尚未发现工业天然气气田以外,其他地区均已获得储量不等的天然气气田。这些天然气气田的发现,既对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源“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省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川天然气资源利用的战略设想,并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四川天然气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镜头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甘孜4个市州12个县。这里生活着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甘孜藏区地属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艰苦,新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专业新闻人才少、双语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甘孜藏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加强自身造血功能,新闻单位健全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试析巴塘藏语中的几个结构助词──兼谈人称代词的音变现象马月华巴塘位于川、滇、藏三省(区)藏区的交界处。巴塘话属藏语康方言南路土语群。除在四川甘孜州藏区南路诸县有一定影响外,与西藏的芒康话、云南的德钦话都比较接近,在南路土语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对不...  相似文献   

20.
一、依法保护“三州”森林、发展“三州”林业的战略意义 西南高山原始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地处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凉山、甘孜自治州(简称三州)是西南高山原始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区,是四川省的主要木材基地,是民族经济的主要支柱。三州现住着藏、羌、彝、回、汉等各族居民共约510万人;总面积29,402,075公顷;森林面积4,669,974公顷,占该地区总面积的15.9%;木材蓄积量994,362,155M~3,占全省总蓄积量的7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