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增量巨大,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推动着过剩劳动力向外转移,形成庞大的"民工潮"。过剩的原因较多,如农村人均占有资源严重短缺;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等等.出路在于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大城市的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从科学文化素质的角度来分析贵州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通过模型计算出劳动力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并从中对贵州劳动力人口素质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存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资源数量型过剩与质量型短缺并存,劳动力资源结构失衡等问题。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采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各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存量及投资、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资仍然是影响我国整体及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除外生性技术进步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对绝大多数省域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外,为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单纯考虑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是不够的,需结合全局性要素(三产价格)和地区性要素(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利用GDP函数综合考察了劳动力、资本存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产业价格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4-2006年中国24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度量了上述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增加人均资本存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省域经济长期持续增长非常重要,而省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考虑三产价格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不能一概视之。  相似文献   

6.
终身自我教育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倡终身自我教育,对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抑制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变知识存量为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民经济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具有中性指标属性,且随指标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属性转换。利用数据三分类绩效评价标准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我国1978—2014年间的宏观经济生产绩效,考察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状况,采用定量方式识别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状况。研究发现,若经济总量较小,人均资本存量较低,劳动力需求相应较少,往往导致劳动力过剩现象,反之则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状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生产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其中:1978—1994年间为第一阶段,而1995—2014年则为第二阶段。换言之,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在1994年前后出现明显区别,1994年以前表现为供过于求;而1994年以后,在经济增长与人口计划生育双重影响下,我国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迅猛,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构成国家实施二胎人口政策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按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对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算,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并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含量低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存量和健康存量、促进贫困人口的流动性,从而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但要使人力资本这种消除贫困的机制发生作用,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作为保障,这包括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合理的教育投资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发达要依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依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素质等方面发展水平的教育。文中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结构、特征与实施方法。同时比较分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宗旨。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自学考试在农村发展的优势,分析了自学考试向湖北农村延伸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人才培养准确定位、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以及加强自考助学站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以及它们与科技发展、市场经济、意识形态、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这些关系上长期存在的各种片面的认识及其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层层被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提出了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和以人文文化为重要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为此,提出了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和创新,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大文化教育中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具有数量及质量上的两大特征。从数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增长快,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且女性劳动力比例逐年上升;从质量上看,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不高,导致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弱。因此,必须要从发展农村教育、建立多元农民培训体系及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内涵着人类重要的文化伦理现象 ,有其独特的文化基础、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在市场经济文化背景下 ,人们应具备很多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但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主体人格。经济文化既对现行的道德与心理教育提出挑战 ,也需要道德与心理教育作出积极的应答。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冲击和挑战,不在商品和资本市场,而在劳务市场。原有的就业体系会逐渐打破,就业方式、就业范围及劳动力流动速度会发生结构性变化;在激活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同时,为扩大劳务输出提供机遇;经济全球化促使发达国家放松劳动壁垒。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知识技术含量有普遍拉上的趋势。必须最大限度地配置教育资源,实现科教兴劳,保证可供劳动力的质量,满足内外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银行在《2 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报告中 ,对中国今后继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表示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国内类似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文章对此持有不同观点 :中等职业教育在 2 1世纪初实现中国经济腾飞 ,推进国家现代化 ;实现劳动力充分、合理就业 ,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 ;提升国民科学文化水准 ,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等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密切,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劳务输出,由于甘肃传统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劳务输出从总体上看,“四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即组织化程度低、劳动者技能低、收入水平低以及长时期有固定职业的比例低。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劳务输出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劳务输出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文化为主全的教育追求文化多元性和高品味。注重文化的选择、批判和创新, 是大学高层次的教育理想,它有助于克服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教育和文化相互借鉴、沟通,形 成新的教育理论和发展思路,从而提高教育的文化品格,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