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本文在对中道思维概念及其管理内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将中道思维的目标“保合太和”及“三大决策原则”引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过程,分析研究了中道思维对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2.
[摘要]决策纠错机制包含决策防范机制和决策纠正机制两部分。健全和完善决策纠错机制既是防范和减轻权力后果负面效应的题中之义,更是提高我国党和政府的决策质量,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完善我国决策纠错机制,第一,要健全党内决策纠错与国家决策纠错相结合的决策纠错机制;第二,要提升党和国家机关的决策纠错意识,变被动纠错为主动纠错;第三,要真正实现纠错主体的多元化,为社会大众的决策纠错提供制度化的纠错渠道。  相似文献   

3.
[摘要]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能够有能力做出课程决策。学校文化作为以一定假设和价值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对学校课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决定着谁来参与课程决策、对什么进行课程决策以及课程决策的依据。学校必须进行有效的文化重建,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学校课程领导、提升学校文化反省力、倾听不同的声音以及加入异质因素等策略来做好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4.
[摘要]1980年代以来,伴随新启蒙思潮,“重写文学史”运动以“现代化”的观点重构了文学史视野,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典范。1990年代,中国知识和思想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从追求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藏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藏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藏区自然环境脆弱、以高寒农牧业产品为主以及藏传佛教影响深刻的现实,鼓励和调动当地人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以藏区实际为出发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藏区特点的人本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宏观意义上的语料库翻译研究代表了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它在研究手段、研究理念及研究目的上均有一定的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翻译研究的进程。但是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中的实证主义倾向也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研究主体的价值判断和主体阐释的缺失,为方法而方法的倾向以及语料库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语料库设计中的“设计者效应”、翻译语料库的代表性问题及语料收录的标准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摘要]从1922年周作人率先提出研究民间文学的两个新视角——“文艺的”和“学术的”,到90年代钟敬文糅合文学与民俗,以“民俗文化”为话语对象,民间文学“文艺的”与“学术的”两种话语范式经历了曲折的转换过程。民间文学“学术的”研究视角,既使民间文学有了广阔的话语生成的空间,也使此后民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文学的范畴,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共同介入下,成为各学科的公共资源,但其文学本位却日渐失落。  相似文献   

8.
[摘要]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本文具体地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10);一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称“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相似文献   

9.
[摘要]粮食安全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而有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党三代领导人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论,以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党三代领导人有关粮食安全保障条件的理论,主要涵盖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发展生态农业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对当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社会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是政府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排斥了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权,对社会管理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模式应当由政府管理向多元共治模式转化,构建一个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组成的社会管理组织结构,来保障社会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相关理念的指引下,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摘要]雅克萨战争,是清政府为了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进行的一次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体现了清朝政府团结边疆各民族、积极抵御外敌入侵、寸土不让与外敌的边疆防务思想与治国理念。只有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真正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清代统治者在东北边疆采取了政治、军事、民族政策上积极得当的防务战略与措施,逐渐加强了对中俄边界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持了东北边疆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摘要]藏族传统习惯法是藏区历代地方政权以及各部落加以确认或制定,并通过地方政权或部落组织赋予其强制力,保证在本地区或本部落实施并靠宗教组织、部落组织或盟誓约定方式调解内外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规范。藏族传统习惯法中既有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诸多成分,又有吐蕃和西藏地方政府时期所颁行的法律政令及其遗留。同时,藏族社会深受藏传佛教的基本行为规范和法度等影响,以致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核心机制和原则直接来源于藏传佛教,因此,藏族传统习惯法的性质不仅是宗教,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羌族刺绣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08年被中国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羌族刺绣面临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拟探讨羌族刺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客观条件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摘要]序跋等副文本广泛存在于翻译作品周围,是读者从作品外部走向正文所必经的一道门槛,编者和译者在此设计了一套阅读路线和阐释规则,直接影响并干预读者的解读。译者在此阐发的翻译思想、推介的文学手法,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史学价值,是建构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史料,也是中西文学理论比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对印度因明两座高峰和汉传因明的正确认识为出发点,以面向未来的态度来总结过去,旨在于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中国因明的独特价值。本课题由五大专题构成:(1)百年因明研究的概述:以汉传对陈那新因明的正确解读为据,评析百年研究的功过得失;(2)百年因明的文献研究:总结百年来的文献研究,促成学界对梵汉藏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充分认识;(3)百年藏传因明研究:总结藏传因明百年的历史进程,说明未来应在汉、藏因明的比较中弘扬藏传因明;(4)百年量论研究——以港、台学界为核心的考察:梳理百年量论研究,特别是港、台近来的研究,指出未来的中国量论研究要以因明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指导;(5)因明研究——国际与中国的对话:总结百年来对国外研究的译介工作,及其对我国正反两面的影响,探讨我国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摘要]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保障制度一脉相承,土地的占有形式和经营方式决定着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土地保障基础上历史和现实的农村保障属于低水平制度安排。农村土地属于农民个人所有或者属于集体所有都不足以解决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的低水平社会保障问题,其唯一出路在于土地国有化。农村土地国有化不仅是农村土地制度同城市土地市场利用导向接轨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民社会保障同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同等化的必要制度基础。唯有如此,我国才能实现土地使用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私人所有,社会保障国家责任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7.
[摘要]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上认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例,从农村图书馆概念出发,结合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该类地区图书馆建设,探究其发展瓶颈,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个不同阶段,揭示汉传因明是解读陈那因明的一把钥匙。第二部分评述了百年来国际因明学界对陈那因明的错误解读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了本论作者的一家之说,说明与美国理查德·海耶斯教授的陈那因明研究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揭示梵、汉、藏因明文献所反映的因明义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芒康盐井是我国西藏地区唯一有天主教活动的地方,自1865年天主教传入斯地后,屡受折腾,延续至今,这种现象值得研究。20世纪30年代,盐井发生刚达寺驱赶天主教传教士杜仲贤的行动,几经反复,终于使外国传教士撤离盐井。为什么会驱逐杜仲贤呢?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本文依据大量资料及档案,阐述了盐井天主教的由来、修会的变化等,分析了杜仲贤被驱逐及遇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摘要]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梁启超,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写下了著名的《新民说》,其中较为集中的阐述了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公德和私德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在公德和私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新民,为国家尽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