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筑风貌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城市总体印象的关键部分,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特色的最基本要素。城市快速发展中,城市建筑风貌应具有怎样的特色?现代建筑应该具有造型轻巧挺括、色彩清新明快、装饰精致典雅、外观靓丽大方,既有地方传统风韵,又具强烈时代气息的总体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和而不同"城市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格局中,我国的城市形象怎样才能既保持传统、展现鲜明的民族个性,又保持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的时代生机,这是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城市的主体形象是建筑,城市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城市建筑的特色,城市建筑的特色则决定于建筑文化。因此,要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建筑文化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余玮 《华人时刊》2011,(12):16-17
2010年8月30日,号称"京城第一高楼"的北京国贸大厦建成开业。主塔楼建筑"海拔"330米!"北京又长高喽!"有人自豪地说,我们也有摩天大楼,这是北京的象征,是我们的光荣。摩天大楼,真的值得我们顶礼膜拜吗?面对近年全球不断刷新的建筑高度,我们不禁发问,这"高度奥林匹克"可有极限?  相似文献   

4.
对于石家庄市来说,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必须从现有文化资源出发,在石家庄市现有文化资源中,燕赵文化与西柏坡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所以,石家庄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过程就应该是提炼、挖掘燕赵文化与西柏坡红色文化内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提炼出一个贴切而又简明的城市文化口号,其次需要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品牌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尚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文化元素与符号表达。蒙古族在其日常生活中崇尚白色、蓝色、红色和金色,这些颜色除了出现在其民族的美术作品、日常生活器物与服饰以及传统建筑蒙古包上之外,也反映在其城市建筑的色彩上。在蒙古族占主导地位的境外城市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蒙古族特色比中国和俄罗斯的蒙古族城市更多体现了蒙古族尚色习俗。通过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说明城市建筑色彩对构建民族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文化自觉时代,打造独具个性的城市文化成为许多城市的追求目标。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特色文化的决定因素,城市外观、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外观的设计方向,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代岭南城市骑楼建筑始于清末, 但作为官方策略却在民初以后才逐渐清晰和定型, 并在 20世纪 20年代成为岭南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其间, 岭南城市建筑出现泛骑楼化现象, 骑楼作为一种城市制度也逐渐向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过渡。通过研究骑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阐析了岭南近代城市骑楼风貌的制度成因,说明骑楼具有城市制度与建筑类型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城市特色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对提升广大居民的精神生活、展示城市风貌、提高城市品位、支撑城市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特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西方文化侵蚀、传统地域文化消失和特色文化建设的浮躁浅薄现象,必须澄清其理论困惑和实践误区.调整完善城市特色文化定位,抓好特色文化的挖掘和认知、保持和维护、继承和弘扬、重塑和营造,沿着正确的路径向前推进.辩证对待继承与创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与文化支撑、政府主导与市民参与的关系,为特色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文化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受旧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无时不在创造着新的文化.建筑正是被这种文化的冲击而创新,也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建筑特色形成的重要源泉,是建筑持续蓬勃发展的动力.近代厦门建筑经历了外来文化入侵、冲撞与融合的过程,从万国建筑博览到中西合璧厦门风格的形成,独特的文化背景塑造了鲜明的城市特色与风貌.  相似文献   

10.
五大道是天津最著名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其独具特色的异域空间形态、风格多样的建筑风貌以及特殊的社会人文背景使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特色的重要窗口。文章从规划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形成、空间形态、规划思想及其风貌特色进行了解析,借以诠释五大道历史街区所特有内涵与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对老建筑档案加强保护、跟踪收集、整理、归档和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对已拆除建筑物档案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区别对待其档案资料以及具体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泉州民居艺术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是闽南文化核心区域,泉州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在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特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泉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关注民居内生活形态的重塑和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将民居保护纳入到闽南文化保护体系中考察,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古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文化象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古建筑保护的二元难题。通过梳理我国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经验,剖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和法国等域外制度经验,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合理的古建筑产权制度、实现古建筑保护与城市规划相配套、发挥专业咨询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执法力度等,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建筑众多,且具有自身的消防安全特性。本文结合当前古建筑消防安全形势,从消防管理、防火设计及火灾扑救三个方面,对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建筑是能源及材料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日益减少,保持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建筑材料资源的保护与可循环利用问题意识较早,已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广泛的实践,如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及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等等,且大多由政府主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对建筑资源保护较一致的社会认同。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成绩,但仍存在技术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不足,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6.
环岳麓山而建的湖南省高校建筑,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决定,已成为长沙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这些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和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美。同时也认为,在服从长沙山水州城整体规划,实行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现历史文脉、人文气息、艺术韵味等方面,环岳麓山大学校园建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多方位地考察欧洲中世纪大学及其特质可以为现代大学更好地体察大学传统与凝炼特色提供有益参照。文章以中世纪大学校舍建筑演变情况为视角,分析了中世纪大学形成自己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即大学的国际化与特权化,大学的宗教化与学院化,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目前高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着重论述了火灾发生后建筑物内的指示标志等系统对人员成功疏散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建筑与布达拉宫的艺术境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藏传佛教艺术中 ,最属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运用现代美学理论 ,从不同角度综合诠释了佛教建筑的艺术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老建筑的关系,介绍了新建筑如何和老建筑相协调的7种处理手法,即:残留、断裂、虚幻、景框、抽象、局部模拟、逆反等方法,希望对城市文脉的延续能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