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修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儒、释、道三家都讲“修行”,但如何修行?修行有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目标?向来有不同的认识。道家与道教遵循“大道”法则,进行身心修行,提升精神境界,这种修行方法与境界的主旨是“自然快乐”。就发生程序来说,自然快乐包含三个步骤:通音化气,感动诸方,动乐有时。修道的自然快乐,有助于修道者保持良好心态、健康长寿,激发生命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助于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助于社会的整体健康和长治久安,也有助于处理好人与宇宙天地的关系,营造美好的生存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
[摘要]从1922年周作人率先提出研究民间文学的两个新视角——“文艺的”和“学术的”,到90年代钟敬文糅合文学与民俗,以“民俗文化”为话语对象,民间文学“文艺的”与“学术的”两种话语范式经历了曲折的转换过程。民间文学“学术的”研究视角,既使民间文学有了广阔的话语生成的空间,也使此后民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文学的范畴,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共同介入下,成为各学科的公共资源,但其文学本位却日渐失落。  相似文献   

3.
[摘要]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尝试,虽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但它却以勇敢的文化创造的精神,打破陈规,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以自由、美、人性为诉求,完成了非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的转向。90年代及新世纪以来,新的文学因素不断出现,但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有限。总言之,“政治性”和“当下性”是当代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摘要]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本文具体地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10);一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称“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冯友兰,依照“觉解”的程度不同,人生展现为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天地境界”之不同层次。面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境界层级,人生之最终追求是越上“同天境界”,从而成为圣人。然而,圣人并非因其高远的境界而“出世”,而是“即世”又“出世”即“超世”的,亦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正因为如此,圣人是适宜为王的。冯友兰不仅对此进行理论探讨以引导社会,而且自己亦在此哲学观念下度过一生。即,成为圣人,进而成为王,是冯友兰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6.
[摘要]1980年代以来,伴随新启蒙思潮,“重写文学史”运动以“现代化”的观点重构了文学史视野,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典范。1990年代,中国知识和思想界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从追求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声和先驱,立于新旧时代交汇点上的但丁与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薄伽丘,他们分别在其代表作《神曲》和《十日谈》中,以其戟指中世纪神学的姿态和高超的艺术手笔凸显了他们震古烁今的人学思想。但两部作品的人学思想同中有异,也分别蕴含着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生命观照和历史审视,并在其人性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等方面彰显出在历史的过渡和时代的超越之间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8.
[摘要]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梁启超,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写下了著名的《新民说》,其中较为集中的阐述了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公德和私德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在公德和私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新民,为国家尽责。  相似文献   

9.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阐释活动在解构大浪淘沙的冲击之下,其传统的忠实对等观受到质疑,译本与原文的关系被颠覆,译者和读者的创造性得到极度的张扬,传统的文本观念和阐释策略被推到风尖浪口,解构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与此同时,解构过分强调文本的隐喻性和修辞性,往往使阅读陷入极度的困境。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主张,虽然颇具辨证的因子,却往往导致极度的相对和虚无主义,文本的阐释也往往出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局面,对翻译的影响将是“误译有理”、“乱译有据”,因此,解构最终也难逃被颠覆和解构的命运,留给“理论之后”更加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命题,本文以苏轼为中心,对宋代诗学“活法”说之实践进行考论。认为苏轼“弹丸脱手”与“兔起鹘落”正是对“活法”说的最好实践。  相似文献   

11.
[摘要]“百年中国因明研究”这一课题应以对印度因明两座高峰和汉传因明的正确认识为出发点,以面向未来的态度来总结过去,旨在于国际学界的广大论域中彰显中国因明的独特价值。本课题由五大专题构成:(1)百年因明研究的概述:以汉传对陈那新因明的正确解读为据,评析百年研究的功过得失;(2)百年因明的文献研究:总结百年来的文献研究,促成学界对梵汉藏文献综合研究法的充分认识;(3)百年藏传因明研究:总结藏传因明百年的历史进程,说明未来应在汉、藏因明的比较中弘扬藏传因明;(4)百年量论研究——以港、台学界为核心的考察:梳理百年量论研究,特别是港、台近来的研究,指出未来的中国量论研究要以因明方面的已有成果为指导;(5)因明研究——国际与中国的对话:总结百年来对国外研究的译介工作,及其对我国正反两面的影响,探讨我国研究如何在全球化环境下发扬自身优良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摘要]“凝视理论”的现代哲学导向成了文学反观的一个重要借鉴。回观文学理论,镜像说——包括作家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生活的典型性,作品的社会独立性以及读者的接受等都可在“凝视理论”中找到原型依据和对话机制。本文以“锁孔”和“猫眼”的借喻,反观文学理论中的相关命题和问题,以期在反思语境中达到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摘要]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是“百年中国因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印度佛教因明的三个不同阶段,揭示汉传因明是解读陈那因明的一把钥匙。第二部分评述了百年来国际因明学界对陈那因明的错误解读对我国的重大影响。第三部分陈述了本论作者的一家之说,说明与美国理查德·海耶斯教授的陈那因明研究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并揭示梵、汉、藏因明文献所反映的因明义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因而既“隆礼”也“重法”,其“礼”、“法”观念具有较为明确的制度属性与丰富的制度伦理蕴涵。荀子“礼”、“法”制度设计中的“明分使群”、“明刑弼教”的伦理本质与维护等级秩序的社会功能,以及相应的制度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其制度伦理精神的基本体现;而“圣人制礼”和“礼三本”论则为荀子论证礼法制度存在与运行之合理性的主要依据。荀子的制度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制度建设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清末民初文学尤其是晚清通俗小说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美国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输入在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围绕晚清通俗小说的“现代性”,厘清本土研究与海外汉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辨析转型时期在复杂的文化思潮背景下晚清通俗小说研究背后所隐匿的话语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芭蕾舞演员为文本身份所付出的代价。妮娜在舞台上同时演绎黑天鹅与白天鹅——两个对立的文本身份——向我们展示出,在当代社会竞争机制中,彼此否定的身份如何挑战符号自我统一不同身份的能力。妮娜对立身份切换的困境所言说的社会命题是:从传统到当代社会竞争机制的转变过程中,个体竞争者已从“安分”地固守于某一种身份,被迫转换为自觉地统一于多重身份,甚至是相悖身份。  相似文献   

17.
[摘要]曾成杰、吴英等案所带来的广泛社会探讨与舆论声援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欠债偿命”的判决并不被公众所认可,其不仅与现实之间有所隔裂,于法律本身多有抵牾,在道德上亦无法证成。通过对集资诈骗罪死刑判决逻辑悖论与道德困境的分析,在反思司法功能的基础上,有限度地讨论废除集资诈骗罪死刑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可行性,为集资诈骗罪的刑事审判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摘要]列宁“一国胜利”学说和其它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提出之初,与马、恩的“同时发生”说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以“一国”革命的胜利去引发社会主义“世界革命”;只不过后者认为是发达的法国,而列宁认为也可以是落后的俄国而已。其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观念都是传统的。而其后的历史进程则证明这些观念是需要“修正”、补充和完善的。列宁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因此也应当包括在这一学说之内。因为,正是这一探索以及其后的反思,开始了这些基本观念的“修正”、补充和完善,并从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随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我国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这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加快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众所周知,英国是第一个以政府名义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本文以英国官方研究报告《创意产业中生产力各项指标的评估》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提高生产力的“五大驱动”即“投资”、“创新”、“技能”、“企业”、“竞争”,探讨了英国创意产业中的政府立场、国家方略和创新优势,认为其不失为“西为中用”的一个可资借鉴的最佳案例。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杜波依斯“有天赋的十分之一”理论既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其合理之处——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它所蕴含的精英主义思想上,其合理性则主要表现在其有关教育之本质、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范畴和职业教育范畴的划分以及博雅教育与实用教育的兼备等方面的论述。该理论体现了他对本民族现状的充分了解和对本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他对美国黑人之理想与现实、教育之共性与美国黑人教育之个性的综合考虑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