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的"亲迎之礼"在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许多较有特色的新婚俗,包括就妇家成礼、下婿、催妆、婿骑马绕妇车三匝、障车、百子帐、却扇、观花烛等。这些婚俗的出现及变异,反映出唐代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牛僧孺的《玄怪录》,是唐代文言小说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中涉及众多宗教主题,既有佛道二教,又有民间宗教信仰,体现了唐朝宗教盛行状况。牛僧孺从民俗宗教的角度进行阐释,虚构了众多情节曲折、想象奇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玄怪录》“有意而为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玄怪录》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牛僧孺创作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它是唐代较早产生的小说专集之一,有较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认识价值,加之其作者几度为相,是“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权震天下,因而文以人传,对唐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辈学者如鲁迅、冯沅君等都对它评价甚高。总之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唐代小说者不可不予重视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4.
李白《长干行》"青梅竹马"的故事描写了一幅活泼泼的儿童嬉戏画面,其实这是对当时(唐代)婚俗的模仿,而这幕唐代婚俗又是反映了荒古的男女风情。"青梅"隐语"会男女",也透露了古代举行婚礼的时节观念;"绕床"折射出男女相逐、回还转圈的上古婚礼。  相似文献   

5.
诗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在诗语中,抒唱着热情与愿望,为唐时的生活轨迹与所生存的环境留下了真实的记录。在这个基点上,以白居易《时世妆》为主,参照妇容图影以及清编御订《全唐诗》相关的时世妆容诗,分由其诗体新乐府的语汇以及其妆容诗语中所描绘的妇女造形、所反映的审美风潮、时世历史的借鉴,考察其作为华风胡化交融迭错的载体、珍贵的社会文化史料的记录,是如何具体而微地见证了其所置身的时代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论《诗经》中的奇婚异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有关古代婚俗著作的论述 ,结合相关文献 ,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先秦的婚俗形态进行探讨 ,认为先秦特殊的奇婚异俗主要有 :妻妾作为财产被继承的“收继制”;经原始的“群婚制”变异的“内婚制”;原始的“群婚制’。同时分析了古今某些学者对该问题有失偏颇的观点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近由苏州大学赵杏根同志选编的《历代风俗诗选》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内容全面丰富。书中精选了从《诗经》时代至清末几千年间凡300余人共1200余首诗歌。内容包括流行在今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内的各种有关婚丧喜庆、生儿育女、节令行事、文化娱乐、鬼神祭祀、美食制作等的风俗。如记历来守岁风俗的,有李世民的《守岁》、张说的《岳州守岁》、苏轼的《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等;记历来婚俗的,有卢储的《催妆》、王建的《新嫁娘词》、白居易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的话本《杜子春三入长安》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都是根据唐代李复言所作传奇《续玄怪录》中的《杜子春》改编而成。因为创作理念和生活经历不同,话本和小说的主题也完全不同。冯梦龙的创作理念中非常重视小说的教化功能,所以把传奇改编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得道成仙故事,芥川龙之介则因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将之改编成表现母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土家族及其文化的认识谈到《土里巴人》的创作思想,共分五个部分:先写土家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次写土家族的族源;三写土家婚俗,转入交代《土里巴人》从婚俗切入的选材、构思和意蕴的依据;第四部分重点论述土家婚俗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且缕述《土》剧的艺术构想;最后陈述创作意图及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古代小说在唐代以前还是萌芽状态 ,到了唐代才起了重大变化 ,而中唐年间又有一个飞跃发展 ,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许多传奇名篇如《任氏传》(沈既济 )、《柳氏传》(许尧佐 )、《李章武传》(李景亮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莺莺传》(元稹 )、《李娃传》(白行简 )、《长恨歌传》(陈鸿 )、《霍小玉传》(蒋防 )…… ,都产生在这个时期。本时期还有小说集产生 ,如《玄怪录》(牛僧孺 )、《通幽记》(陈邵 )等。传奇小说在这个时期以作者之众 ,作品数量之多 ,而且作者的兴趣多转向今生现世 ,艺术更趋娴熟 ,抒情气息极其浓厚标志着它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部杨庆毓副教授撰写的《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本书研究了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旨在揭示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在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在《江海学刊》1961年10月号发表《〈续玄怪录〉作者及写作年代探索》一文,说明《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即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成员李谅。接着在《刘禹锡年谱》中说明《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是李谅用“传奇”的形式,描绘永贞革新失败后唐顺宗被杀的隐事。这个观点,先后得到章士钊、王芸生、韩国磐等先生的同意,在他们的著述中已经引用。但也有不同意这个观点的。特写此文,再作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青海藏族牧区的婚俗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传统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笔者通过多次调查与访谈,对共和县莫热村的传统婚俗进行了实地调研,记录了当地婚姻缔结的全部过程,认为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性的文化寻根热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人们对民俗起源的研究,日益超出了一般民俗研究本身。而婚俗又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最富生气的部分,它的起源与性质尤为人们所重视。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同世界各古老民族一样丰富而多采,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情采纷呈的婚俗,在《诗经》和《楚辞》中有所反映和讴吟,成为华夏文化园苑中的一支艳葩;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主义的过早成熟,每一婚俗无不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被种种说教式的迷雾所笼覆,使它成为瓶中的无本之花,人们难于从中看到它真正的源头。近几年来由于生殖崇拜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展开,给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以某种启示,进而使我们想起中国古代“食色,性也”的至理名言,似已不难悟出,中国古代许多婚俗的产生,乃是人们对原始先民第一个喜庆的演习、纪念和崇拜,借以向生殖之神祈求吉祥与幸福。本文试图用这一观点,考察《诗经》、《楚辞》中若干婚俗的起源与性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全球性的文化寻根热和艺术中的原始主义倾向,人们对民俗起源的研究,日益超出了一般民俗研究的本身。而婚俗又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最富生气的部分,它的起源与性质尤为人们所重视。 荆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民俗文化同华夏各兄弟民族一样丰富而多彩,其中有许多世代相袭,情采纷呈的婚俗,在《诗经》二南和《楚辞》中有所反映和讴吟,成为楚文化园苑中的一支艳葩,但由于中国封建主义的过早成熟,每一婚俗无不打上封建思想的烙印,被种种说教式的迷雾所笼覆,人们难于从中看到它的真正源头。近几年来由于生殖崇拜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展开,给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以某种启示,进而使我们想起古代“食色,性也”的至理名言,似已不难悟出,中国古代许多婚俗的产生,乃是人们对原始先民第一个喜庆的演习、纪念和崇拜,借以向生殖之神祈求吉祥与幸福。本文试图用这一观点,考察《诗经》、《楚辞》中若干婚俗的起源与性质。  相似文献   

17.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丧礼服制图》(法Pel.chin.2967卷)是一件图文并茂的写卷,它对每一种丧服都从名称、式样、质地和尺寸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的规定和示意,对丧服衣服做了详细说明,这在普及艰涩难懂的丧服制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以《丧礼服制图》为解析对象,解读唐代丧礼中的衣服图,并与唐代前后丧服图文记录比照研究,以了解唐代古礼文化特点,并为今后"三礼"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昆虫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二者的渊源由来已久。昆虫文化的空前繁荣,使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意蕴更加深邃,为文学的语言增添了奇妆异彩。研究昆虫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能够为两种学科的相互借鉴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诗歌盛于李唐,而女子传将极少,因《全唐诗》赖以存名的女性诗人中,享有盛誉的多系女冠。如李冶、鱼玄机,被誉为“万里桥边女校书”的才媛薛涛,《全唐诗》小传也称其“暮年屏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在唐代女性文化圈内,女冠占擅一代诗坛风骚,这种颇为奇殊的现象,在女性文学史上也属瞩目。本文将通过对唐代社会风尚、文化背景和女冠这一特殊阶层生活习俗、传世作品的考释论述道教对女冠诗风的影响和女冠诗人在中国女性史上的意义。一、道教为跨逾诗教门阃提供避风港中国的诗教历来比较重视伦理学规范和诗歌的社会功用。《诗大序》把《…  相似文献   

20.
鲜卑婚俗在唐代的发展姜观吾唐代婚俗大都来自鲜卑,且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点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考察。一、婚制方面三、鲜卑族婚姻,无论在择偶或结婚等方面,都比较自由。如防开皇初“乐平公主(周宣帝的皇后,隋文帝长女)有女娥英、妙择昏对、敕贵公子弟集弘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