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一章,探讨的是作家创作的心理体验问题。文章通过创作现象透析心理体验的实质。本文选取了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逐层深入地子以心理阐释:创作有捷径吗?关键在于独特的心理体验;佳作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生命体验的绝唱;作家为何自杀者多?乃是生命体验未能“分隔”为审美体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一部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应该揭示作为生活主体"人"的价值.能否对生命本体意识进行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探讨生命意识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4.
韩愈生逢兵乱黄昏之时,对官场与人生皆有“眷恋迟回”之苦情。其诗文用情深挚,抒写苦寒穷愁的人生际遇,表达既愤激又中庸的生命体验,隐含着一代文人在“丧精亡魂”之际衷曲惶乱的独特心态;其用笔怪怪奇奇,在俗与丑的红尘中描摹生活之美,人文之美。他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物态、谈笑、谐谑“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颇显“自得”之气;又将天地间那些可怕、可憎的东西纳入其诗文世界,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使其成为开启宋代诗文风气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的生命、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本质特征的认知是正确的.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是积极的.大学生对死亡的体验是低度恐惧的、中度悲伤的,是高度理性的.女大学生对生命、死亡的认识比男大学生更准确.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显著低于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存在方式的生命体验,不仅具有整体教育生活的意蕴,而且具有师生独特的精神历程,它引导生命个体不断走向更为开放的世界.在当今充满意义危机的时代,要使受教育者从对繁杂知识的掌握和世俗功利的追求中走向以生命为本体的教育,就必须确立生命体验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7.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过程的生活性、教育对象的生命性和道德内化的实践性.决定了主体性道德教育必然在生命体验中展开。而生命体验,则通过以体验课程诠释德育课程、以生命故事体验生命意义、以道德描述替代道德灌输等方式.来丰富并阐释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命体验(生存体验)是人类对生命和生活把握的开始。只有在生命体验的过程中,才能突破生存的本能界限,去追求具有价值的精神生活。而作为生存体验艺术表述的诗,通过属于精神现象领域的诗思维,与体验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女性生命体验是女性性别意识的基础和前提.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特有的生命体验即对于生命的经历和感悟的过程.而体验成为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女性主义与后现代遭遇的必然前提.对于生与死,悲与欢,离与合的有限生命经验的体验促成了女性对于现实世界意义的无限追寻.以后现代视域的体验为视角来透视和展现女性的生命体验对于展示女性生命个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视角.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是一个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他的生存环境、性格、爱好、人生际遇以及审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自卑是他心理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贾平凹在超越自卑过程中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的小说文本的生成动因,也是我们打开其文学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论当前大众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语境下,大众文化成为文化主流,"读者意识"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导向,市场化下的文学创作朝着通俗化、日常化、多样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文学还有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使命,面对压力和挑战,文学应该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主义不仅影响了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塑造,还深深地影响了海明威小说的写作风格,包括象征、意识流手法等.  相似文献   

14.
在组织上 ,老舍虽然未曾皈依佛教 ,但他对佛教文化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 ,佛家精神品格对他的一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老舍一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实践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华美且不幸的童年决定了她题材的选取、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确立,显赫一时的家族历史、父母的破碎婚姻,尤其是母亲对儿女情感需求的漠视,造成了张爱玲最大的精神创伤,从而形成了张爱玲的悲凉的情感意蕴.可以说,童年经验构成了张爱玲艺术经验世界的全部,从而也导致了她文学生涯的短促.  相似文献   

16.
地缘环境在文学创作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及不可抗力。美国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和广阔性体现在海明威小说上是结构的开放性,主题多表现为勇敢地面对死亡;受东北亚文化影响,川端康成的作品情节波澜不惊,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突出纯粹唯美风格,其人物性格和故事总在慢条斯理的叙述中自然呈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也逐步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球化战略的提出,对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当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学创作和文学批判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诗文兼擅的季娴是明末清初扬州地区的名门才女,一生丰富多彩而结局悲凉凄怆。其阐述佛理的"醒世之文"严密机智、神气秀朗,充满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其诗作蕴藉含蓄、摇曳多姿,却晕染着刻骨的寂寞与哀伤。季娴"秀擅闺中、风高林下",以卓越的才华挑战了彼时女子"锦泊米盐、才湮针线"的宿命,在等级森严的传统社会营造出一片葳蕤华茂的女性风景。  相似文献   

19.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