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中推进上海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沃国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5):153-156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和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为我校开展国际化办学带来了可贵的机遇。从国家层面论述国际化办学的基础与模式,从学校层面阐明上海大学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办学基础、可借鉴的几种模式以及国际化办学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54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世界发展到今天,经济出现了新的形态和趋势,且赋予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更深、更广的涵义和使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势头更为迅猛。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与发展,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9-82
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两个国际合作办学案例的分析表明,我国地方大学和重点大学国际合作办学存在一些相类似问题,说明我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合作办学上存在诸多待改进完善之处。我国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应该(1)以双赢为目的;(2)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为目标,而不只着眼于学生国内国外学位的获得;(3)真正双方的、全方位的国际化合作,而不是国外单方面的“教育输入”。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期,出国留学之路怎么走?出国留学群体会不会仍然把留学作为人生的选择?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在“走出去、引进来、再提升”的带动下,怎样开展国际化办学、国际交流及传播中国文化?是摆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面前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对目前出国留学情况进行分析,对后疫情时代甘肃省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旻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167-169
教育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推动着现代高等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并为我国高校发展带来艰巨挑战和重大机遇。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实践在理念、思路和内涵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国际化办学的重大意义,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战略研究,提升办学实力,发挥比较优势,丰富办学内涵,抢抓中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王琨双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3-13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化办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专业课程中英文原版教材使用的普及,商务英语这门课程逐渐显现了它对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合作办学项目中商务英语的学习主体“pre—experiencelearner”的特点、学习动机和需求的分析,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国际合作项目中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时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专”为先教学方法中的三个重要策略:目标化学习、商业化模拟、多样化考核。 相似文献
7.
金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2):251-253
根据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内在的必然性。即符合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政策取向;顺应了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需求;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本特点是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起点较低,发展速度快,招生数量多,管理经验缺乏;办学主要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但专业结构不均衡。近年来,这类专业希望通过国际化办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形成特色,提高竞争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重视国际化办学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来自于国内外高校竞争的压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国际化办学须做到教育理念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中澳联合办学旨在培养满足国内外急需的独具华夏文化背景、外语沟通良好、职业素质技能强、团队协作精神佳、习于吃苦耐劳的中国特色的应用型国际旅游专门人才。文章通过中澳合作办学多年教学运行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国际化特点,阐述中澳合作教学模式特色,构建中澳合作教学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澳合作教学运行模式创新。最后,总结出中澳联合办学教学经营今后急需研究和完善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国际化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省近年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考察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云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留学生生源面窄且学历层次低、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小且办学层次不高、联合科学研究产出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从国家层面、当地政府层面、大学层面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大力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完善大学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与法律监管,搭建更多国际合作平台。当地政府应加强大学国际化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省域大学应加大国际化保障条件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苗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78-17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需要跨国界、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的涉外型、复合型人才。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合作办学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办学,借鉴和利用国外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与成功经验,不断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本文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国际化形势下国际合作办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就国际合作办学的市场定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谨防乡镇干部“城市化”倾向随着部分乡镇干部的“城市化”,在山西一些乡镇机关,每到周五下午便出现让百姓侧目的“景观”:不少干部纷纷“打道回府”、“衣锦还城”。回家度周未的乡镇干部,一般于星期一才到岗上班。他们每周五天中起码有两天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小雄 《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猛发展,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经济社会人才建设和智力支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期间,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长足发展。广东白云学院是其中佼佼者,在五六年间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发展成为一所中国大陆知名的一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根据自身成长以及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开始意识到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接轨现代国际职业教育,融入全球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全方位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全球化专业人才。而这一追求与高等职业教育全球化、一体化进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的办学模式。文章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中外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推行国际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其所处的教学环境、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在职培训强度和激励机制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强化专业培训、开门办学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等措施来尽快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双优融合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多维空间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渐进式双语教学方法、内外并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全过程一体化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莫玉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5):25-29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申奥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同时社会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要求,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探索国际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初步构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十二五"高等教育的政策方针。教育国际化应依托我国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针对在办学理念,教学与管理方法,师资、专业与课程,以及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等方面产生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制定促进国际化发展进程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有效推动国际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教育基础的差异,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国内大学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国际惯例和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做出调整和优化。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德合作为例,分析了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探讨了解决的方法。提出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整合双方培养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合理配置语言教学课程比例等方法,实现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