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汉语的介词和日语补格助词的语法特点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 ,介词大多数日译为补格助词 ,还可译为宾格助词、助动词和动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日语学习中应掌握的几个关键问题是:语音、语调的正确读法;日汉字读音的变化规律;日语汉语词汇与中文汉语词汇意思的异同;日语语法的特点以及动词词尾变化及后续词、格助词、敬语等的正确用法。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的副词数量多,且构成复杂。文章研究了与格助词“と”相关联的副词,主要考察了可添加格助词“と”的拟声拟态词及其它固有副词,代词、叠词等与“と”组成副词,格助词、数量词等与“と”组成副词性修饰语等。由此可见,日语副词与格助词“と”联系紧密,进一步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副词。  相似文献   

5.
日语提示助词中的类义词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区别,特别是日语提示助词在篇章中和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特点的研究,目前在语法学界也属前沿领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并且就助词而言,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关,很难掌握他们的意思和用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日语提示助词的语法、语义、语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日语格助词“で”张淑玲一、现代日语格助词“で”的形式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格助词“で”在文语中的形式及用法。中文里有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日语也是文语和现代日语。日语文语中相当于现代日语中格助词“で”的是“にて”,“にて”就是“で”的前身。“に”在发音...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日语的助词很难掌握。日本著名语法学家佐久间鼎博士早在1940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现代日语语法研究》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专门讨论助词的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日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助词的性质和用法,这种特点在其他语言里几乎找不到相类似的语法。外国人学日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助词的用法。”日语助词之难,不仅难倒了外国人,就连“日本人有时也会用错”(佐久间鼎语)。日语助  相似文献   

8.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9.
复合格助词在日语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合格助词的研究对象应该突破<日语教育事典>认定的范畴,即复合结构所含动词部分丧失了实质性意义,且具有与单一格助词同样的功能就可以认定.通过是否能与单一格助词替换使用可将复合格助词分为两大类,这样可以把有关复合格助词的研究从对单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的零散解释提高到句法高度,即在语法结构中观察总结复合格助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日语里“NP1 格助词 の NP2”中格助词的显陷模式可分为必须无形化、转化为其他格助词、必须保留、可省略四类,其制约机制可求助于“格的阶层性”理论,即在“格的阶层”中处于上位的格助词必须或容易无形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日语教学 ,对日语中助词的功能、种类等进行了阐述 ,通过对助词的意义、类别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用词搭配和接续关系的归纳和介绍 ,使得学生对日语中助词的使用和理解更加明晰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12.
参阅学界日语误用研究的成果,对中国母语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日语格助词误用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对产生误用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准确、灵活的掌握日语格助词"を"和"が"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二者表示对象时更难区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又不能混为一谈。通过这每篇文章的分析、比较,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当中能够更轻松、准确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ヒ和ご作为格助词分别都有很多种用法,并且两者之间又有一些学习者容易混淆的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两者都可以表示原因,但是两者的使用场合和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了解和掌握两者的异同点,对学习者日语水平的提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文末决定性和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日语句子结构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末决定性是日语的一个语法原则,谓语是句子的最重要部分,出现在句末.助词的存在使语序的相对灵活性成为日语句子的显著特点,但由于句子的最小单位句素的存在,句子的语序不是绝对自由的.  相似文献   

16.
日语属粘着语.如果句子缺少助词、助动词.那么人们就几乎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者也就不知所云了。在日语文章中,助词“”频繁地出现,但它决非汉语中的“和”以及英语“and”所能比,用途要广泛得多。现代日语中的助词“”是一个用法多、广、杂的助调,因此掌握好“”的用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建立日语格助词的语义结构图,并且从结构图中明确相似用法的格助词之间的区别。「に」格的典型语义意义主要表示"位置","对象"和"动作主体"是扩展用法,并且和表示对象的「を」格的典型语义进行了区别,「を」格的对象表示动作较强的作用性,对象一般会发生三类变化:生产性变化、处理性变化和消亡性变化;而「に」格对象则表示较弱的动作性,对象一般不涉及这三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中文作为SVO型语言与作为SOV型的日语都有着格系统,其中包括形态格与抽象格。中日语言的格形式主要是由格系统中的侧置词构成。通常来说,介词与格助词作为格标记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共性,其特征不仅颇具一般性且便于研究。因此,中日语言的格表达是语言学中尤其是对比语言学中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格语法理论的一般规律和法则围绕日语格标识弱化现象进行了重点考察。结果表明:作为语言事实,格标识的功能弱化现象不容质疑;格标识在和形式体言共同参与下的言语生成过程中,原有的统语功能可能弱化,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一些在意义、功能上趋于格式化了的言语表达形式。本文认为,这种语言演变进程中的语义和功能的弱化抑或是全新意义的言语生成倾向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符合日语语言生成的内在规律,也符合日语格语法理论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20.
‘は’和‘が’在日语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助词,副助词‘は’标示主题,格助词‘が’标示主语。单句中的‘は’‘が’的区别在于:(1)是一般性陈述还是一次性陈述;(2)是表示事物的状态、性质还是表示事态的发生;(3)是否眼前发生的;(4)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信息;(5)是否表示对比含义。副助词‘は’的主要用法是:(1)提示主题(2)表示限定否定范围。格助词‘が’的主要用法为:(1)表示存现句的主语(2)表示新信息(3)表示从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