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前时笔者撰《〈高僧传〉校点札记》、《〈高僧传〉校点商榷》、《〈高僧传〉校点拾零》,凡举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校点可商之处13例,发表于《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第5期和第6期。近来又新发现可商之处5例,敷衍成文,以为续篇,  相似文献   

2.
刘湘兰 《兰州学刊》2010,(8):173-174
中华书局版汤注《高僧传》,在校勘、标点方面存在若干可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今结合其他佛教典籍,从标点与文字两方面对汤注《高僧传》中的17个可疑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排印本《宋高僧传》,是范祥雍先生以《碛砂藏.宋高僧传》为底本,参照多种典籍,加以校勘标点的。该书的标点存在很多错误,其原因在于:对语句含义没有弄懂,对语气没有理顺,对所涉及的佛教知识没有搞清楚,对地理、人名、职官、文化欠缺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梁释慧皎《高僧传》是研究中古汉语和中古史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2004年版《高僧传》是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过的比较好的本子。由于诸多原因,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虽时贤也多有匡正,然而可商榷之处亦复不少。今择取数例,略陈鄙见以就正于方家。1.明晨诣辅共语,  相似文献   

5.
《高僧传》延续了《左传》、《史记》以来的"记梦"传统,对梦文化及梦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书中所述帝王、传主、他人等不同类型之梦,展露出特定的文化习俗与社会心理,印证着中土与佛教两种文化的共生互融。书中诸梦虽有区别,但其要义都在宣扬佛教义理,沟通现实与超验世界,而不同类型的梦境描写也在审美、情节及题材方面丰富了《高僧传》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华夏诸文化融合的结晶,《文心雕龙》不仅受《周易》、《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著作的影响,而且在《淮南子》中汲取了重要的营养,这一点,可在其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找到足够的证据。据此可以认为,《文心雕龙》对道家思想的借鉴是以《淮南子》为中介而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大体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豪真人元开公元 779年撰写的《东征传》 ,不仅对研究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生平事迹、中日文化交流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且对于唐史研究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章从唐史研究的诸多方面具体地分析了《东征传》的价值 ,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使用《东征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子》一书,自宋元明清以来,书家多认为是北齐人刘昼撰,而不是梁通事舍人刘勰的著作,因而研究刘勰与《文心雕龙》者,也大都认为与《刘子》无涉。杨明照《梁书·刘勰传笺注》称:“又按今存《刘子》五十五篇,本北齐刘昼撰,与《文心》各成家言;而前人多错认颜标,属之舍人,非也。余前撰有《刘子理惑》一文曾详为论列”。王利器先生《文心雕龙校证序》亦同杨说。现存各种《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论文、鲜有涉及《刘子》者。近来,学术界有的论者重新提出《刘子》的作者问题,认定《刘子》的作者是刘勰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人们往往视《易》为卜筮或哲学著作,《文心雕龙》却鲜明地揭示和剖析了《易》的文学特点及其文学性意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心雕龙》尊《易》为最能体现宇宙天地精神之经典,为"哲人之骊渊也"。在此基础上,《文心雕龙》取法《易》之"大衍之数",确立了其《文心雕龙》的体制;本乎《周易》的自然之道来建构《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还第一次精辟地阐释了《易》的丽辞范式,及《易》旨远辞文、言中事隐的美学特征,充分肯定了《易》对规范文章创作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例补》一文,以唐代高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的语词材料,对《汉语大词典》进行了详细的首引书证例补。但是,该文所列举的许多语词,其实在更早的一些古籍文献中已经出现。本文对此择要进行了补证。  相似文献   

12.
《高僧传》是梁释慧皎撰集的一部僧徒传记。本文对其中“黄中”、“抽舍”、“纲领”、“越逸”4词的意义和引申源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界普遍认为《文心雕龙》的立论和编写结构是受了佛教因明学的影响。然细加考察,《文心雕龙》成书时,天竺因明学尚未正式传入中国,故而不可能受其影响。再深入分析,刘勰师从和交往的僧人多为成实论者;且《文心雕龙》与《成实论》在结构上均采用五部制,尤其是二书《总论》的结构安排,更是如出一辙。据此,似可断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受到了齐梁时期极为盛行的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僧传。它不仅是研究六朝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在1992年和1997年印刷本的基础上,对一些明显的错讹进行了修正,可谓“后出转精”,但有些校点仍可进一步商榷。今检时贤未言及者数例,以就正于方家。1.“伪秦建元九年(373),秦将苻坚冠斥襄阳,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卷六“晋庐山释慧远”,第212页)  相似文献   

15.
由毕万忱、李淼著的《文心雕龙论稿》即将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文心雕龙》的部分成果。全书十八万字。其中一部分论文对《文心雕龙》《原道》等篇文章的理论观点作了具体论析,另一部分论文则对《文心雕龙》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史传》四处引用《诗经》,涉及《大雅·文王》、《大雅·荡》、《小雅·天保》三个篇目,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这既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心雕龙》研究者,有的提出《文心雕龙》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和玄学思想,他们举出一些个别的例证,或者在个别词汇上作文章,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但是我们对一部书的思想体系的研究,要从全书来着眼。对于《文心雕龙》来说,我们要看渗透到每个篇章的思想来进行论证,才能有说服力地证明《文心雕龙》的思想体系是什么。尽管刘勰在《灭惑论》中有大量的佛学思想,但是《文心雕龙》的写作和《灭惑论》并不在同时,而且也不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写作的,不能相提并论,就《文心雕龙》的整个思想体系來说是属于儒家的,刘勰在写《文心雕龙》时是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因而流露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20.
《搜神后记》的作者是陶潜吗?白广明《搜神后记》是一部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志怪小说,它的作者,旧题为晋·陶潜。陶潜,即陶渊明。将《后记》作者署为陶潜,见于《隋志》,其后两《唐志》、《宋志》等均未著录。早于《隋志》的梁·慧皎《高僧传叙录》有陶渊明作《搜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