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守哲学     
二次大战时期,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凌辱。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他们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时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弗兰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相似文献   

2.
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了纳粹分子的凌辱。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提出了他关于征服“恐惧”的四步计划。当你感到恐惧时,你会浮现出什么情景呢?是站在陡峭的山崖边?一群人正等待你的讲话?“恐惧”有很多种形式,但是他们都引起同样的结果:胃痉挛、手颤抖、大脑混沌、思想紊乱等等。我们曾试着告诉自己“恐惧”可以保护我们,警告我们危险。如果那样的话,恐惧甚至可以说是给我们的一件礼物。但是无论我们怎样理解这一过程或是我们把它想像得多有用,我们中的许多人仍然不敢盯着峡谷:面对着满屋子贵族,或者在靠近漂亮女士时仍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呢?“恐惧是…  相似文献   

4.
朋友痛苦、失败,一般人都能伸出手帮助,而朋友成功了呢?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温情的是成功者,因为那时他最寂寞:被掌声包围的孤独寂寞。他渴望关怀、渴望温暖、渴望友情与信任.而此刻他只能得到掌声、得到赞美、得到崇拜、得到辉煌。这时,成功者是痛苦的;痛苦源于巨大的成功使他的心孤独了,没有交流者、没有平等的相处者,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呢?而此刻,成功者的朋友大多也远离他了。一是因为他的巨大成功给朋友造成了潜在的心理压力:他还能象过去一样与我平等真诚相处吗?二是因为他的形象突然高大得使朋友心里产生*份嫉妒一份恐惧…  相似文献   

5.
寻觅真相     
石琳 《金色年华》2011,(2):24-24
一 假如,一个学人始终没有自己的怀疑和思考,没有自己的鉴赏和判断,而仅仅根据教科书上的所言行事作为,你能说他是个有文化的人吗?能吗?  相似文献   

6.
《中外书摘》2014,(12):83-86
在我和妻子庆祝结婚五十周年的时候,许多人在报刊和电视上称我们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对”。我们是在普拉索集中营极为保密的情况下结婚的,而今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此事,并为此敬重我们。 ? ? ? ? ? ? ? ? ? ? ?——约瑟夫·鲍集中营里的猜想在普拉索集中营的第一年秋天,一天傍晚,德国人宣布那天夜里禁止离开营房,禁止脱衣服或去睡觉。  相似文献   

7.
男人恐婚征     
沙加 《女性大世界》2006,(4):140-141
恋爱长跑了几年,你感觉都同居的老了,可他依然没有求婚的意思。在这个离婚比结婚还正常的年代,各种渠道都有意无意地传播着些婚姻悲剧。当背叛成为一种常态,对婚姻的恐惧就开始悄无声息地蔓延。害怕结婚、害怕你提结婚、一提履行结婚的各种手续就头大、讨厌结婚礼服、对婚纱照不置可否、拒绝所有可能成为姻亲的人。如果你的他具备上述症状中的两条:很不幸,他已经感染了“婚姻恐惧征”病毒。除了绝口不提婚姻,他似乎很爱你,你的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24日,联大举行了一整天的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联合国191个成员国的代表出席了这一令人瞩目的会议。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共屠杀了600万犹太人。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当时纳粹德国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大批犹太人在此被杀。1945年1年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联合国希望这一特别的日子来回顾历史,吸取教训,以避免悲剧重演。  为配合这次联大特别会议,联合国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还举办了两个展览:一个是“奥斯维辛——这是你的一部分”,用各国年轻人在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自己所拍的照片和留言,告诉年轻的一代,历史不能忘记,这些历史也与他们有关。正如许多在会议上发言的代表反复强调的那样,只有让下一代人都了解历史,人类才能避免同样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史云 《老人世界》2014,(9):23-25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他是疯狂屠杀犹太人的人间恶魔。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残暴的大独裁者、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在战争即将降下帷幕时,得到了怎样的下场?是在走投无路后自杀,还是仓皇潜逃后不知去向?传闻不断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汪美萍 《职业》2008,(11):41-41
大学生刚步入职场就面临跳槽的诸多诱惑与选择,他们是否都能如愿?职场中许多年轻人,在没有了解市场就业行情,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职业意向的情况下,就选择跳槽。有人将跳槽当成职场练兵,有的出于薪水考虑,有的甚至将跳槽当成了一种时尚。久而久之,跳槽成了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位中年男性朋友在体检中发现,自己已经是轻度骨质疏松。分析饮食后,发现他的膳食中钙严重不足。营养师告知,每天需要摄入半斤奶类,再多吃豆制品和绿叶蔬菜。可是,他刚喝了几天奶,就听到媒体爆出惊人之语,说市场上90%的盒装纯牛奶都是“复原乳”。他满怀疑虑地问我:什么叫做复原乳,复原乳做的牛奶,还有没有营养?还能补钙么?  相似文献   

12.
大海 《老年世界》2010,(15):37-37
一提到癌症,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害怕。因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是“死亡”的先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恐惧害怕。其实不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癌症是什么。这就像一个儿童呆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样,他产生出的怕、恐惧心理不是由于屋子,而是屋子里到底有什么?因为他看不清。如果一旦把灯打开,看清了屋子里的所有一切,事情就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相似文献   

13.
上帝的礼物     
在一部名叫《美丽人生》的电影里面,一家三口在纳粹集中营里,父亲为了宽慰自己的儿子,把他们正经历的苦难说成是一场游戏。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集中营里度过广一段快乐的时光。这真是一种让人屏息凝神的幽默,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和快乐并行的痛苦。在纳粹的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小孩写过一首诗: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和我的精神的火。/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  相似文献   

14.
看到某论坛上有一篇自署为“非震区灾民”的帖子,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为自己没有捐款而感到愧疚,而自责地说:“我是不是值得鄙视?”他没有捐款的原因似乎有这样几个:一是厂门口的捐款箱无人问津,他也不愿意“出风头”,然而,“心里却一直有点疙瘩,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锗事,一直在受良心的谴责”;二是为了平复自己的良心,同时又不想在同事中显得“另类”,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正在青海省民政厅任副厅级纪检专员的喇英才即将面临退休,领导和他谈话,希望他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将青海省社会工作协会筹备成立起来。当时,社会工作在全国来说也都是刚刚起步,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没有经费来源,白手起家如何生存?又如何去开展工作?面对一项崭新的工作,他深知其中的难度。但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他还是凭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己多年领导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一重担。而且,这一千就是整整八年。  相似文献   

16.
若玛 《金色年华》2010,(7):50-51
许巍是个有故事的人,只是他不擅言谈,你问三句,他也未必能答一句。只有谈起自己的父母。他才会显露出难得的谈兴,尤其是谈到自己年迈的双亲是怎样陪伴自己战胜抑郁症的时候,他数度湿了眼眶——那应该是他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部分吧?不敢轻易提及,而一旦提起,那一份真情流露,却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刘芹  李梦 《女性大世界》2006,(8):128-131
谁敢保证自己的爱情就是一帆风顺?谁能说初恋就能成功,自己嫁的就是第一次心仪的对象?如果不能,你有勇气面对第二手爱情吗?当你遇到的他曾经有过爱的前史,你还会选择他吗?当你爱上的她有过婚姻的误区,你还会接受她么?真爱总是让人混沌不明却又引人深思,爱一个人,是爱他(她)的全部,包括他(她)的前史和缺憾,还是只爱他(她)的第一次?或者,自己的前史无所谓,却只是对对方的爱情履历耿耿于怀?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谁也无法预测自己是否会成为二手爱情的主角。那么,在这里测试一下你对二手爱情的态度吧。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小提琴演奏家马斯特的故事。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没有琴,也没有琴弓,沙尼克如何拉小提琴呢?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面对死亡威胁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  相似文献   

19.
1.克朗益作家想写个电影剧本,可感到场面太大,人物众多,迟迟没有动笔。有位领导知道了,问他:“怎么还不动笔呢?”作家讲了自己的难处。领导听完,开导他说:“这有什么难的,搞个宽银幕不就装下了!你搞吧,我支持你。”2、路牌某人常以画家自。一次有人问他:“这次画展有您的东西吗?”“有点小东西,当然比不了您的画!”“挂出来了吗?”“当然.就在人口处边上最显眼的地方。”“祝贺你,我一定要去看一看.访问画的是什么?”“一块标明‘公厕往右’的牌子。”3.省钱作家:“我最近写了一本小说,不知道您看过没有?”读者:…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的一个次要角色,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特雷莎、萨宾娜以及托马斯之间复杂纠葛的性爱时,倒可能忽视了他。这个热血青年不甘忍受单调乏味的现实环境,怀着狂热的理想,参战越南支持红色高棉。昆德拉写他的文字,充满了调侃与讥讽。对这部小说来说,弗兰克的形象不算重要;但对昆德拉来说,他对弗兰克的批判却道出了他的心声:一个人的愚蠢与媚俗或许比邪恶还要糟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