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融第三产业、建筑业、工业以及基本单位等项内容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普查。难点则是搞好遍布城乡的个体经营户的普查工作。长期以来我国对个体经济的调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正常年份的统计中,只对个体工业和个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开展了抽样调查,而对个体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商务租赁业等没有开展统计调查。正是由于个体经济调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更有必要对其调查方法、组织方式进行认真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比较科学、规范的方法,为这次经济普查以及普查之后建立健全个体经济抽样调查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调查工作的基础,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作,掌握全面准确的基本单位信息是做好统计年报、定期报表、普查、抽样调查的重要前提,对于开展统计抽样调查、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  相似文献   

3.
苟巧玲 《统计教育》2006,(12):53-55
对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小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已是目前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的热点之一。小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的关健在于抽样框的编制。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为小型单位抽样框的建立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资料。本文从抽样调查的要求出发,对利用普查资料建立抽样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调查的基础与户籍,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各类统计调查单位的总体状况,并为开展经常性的统计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类统计调查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抽样框。它并不是统计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而是将  相似文献   

5.
1994年2月22日,张塞同志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不是人们封赐的,而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先,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具有  相似文献   

6.
县级统计局在近几年内,经历了第三产业、工业、农业、基本单位普查之后,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普查资料,对普查工作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积累了工作经验,也暴露了普查与经常性调查之间的一些问题。一、普查与经常性调查的关系《统计法》对普查和经常性调查的统计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它们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文指“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为补充……”。经常性调查基本是指抽样调查和必要的报表两方面的统计调查。其中必要的报表是指日常的、常规的按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实施的逐级上报的报表统计。如工业、农业、财贸、劳资、基建等专业的月、季、年报表制度。十年或几年一次的周期性普查,是对国民经济发展一定时期的情况的重大调查。以此为依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实行宏观决策和调节。在信息功能上,对以往起到了反映时期发展的作用,对以后起到了奠定基础,掌握基数的作用。而经常性的抽样调查和日常统计报表,是为了了解每一普查周期内每个进程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决策和调节提供信息,两者是不可缺少的两种调查。从制度角度说,普查与经常性调查对抽样调查而言,是基础和主体的关系;从信息功能上说,对日常统计报表而言,又是主体和补充的关系。二、普查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统计调查发展垢目标模式是建立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进程,全面统计报表在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仍占优势,而通过抽样调查取得资料的指标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抽样调查的应用限于城乡住户调查、农产量调查、物价调查、人口变动调查等领域,近年来虽开始进行小型贸易企业、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但收效不甚明显。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抽样调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这对更有效地应用抽样无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广应用抽样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加大工作力度,凡是适宜运用抽样方法调查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要积极地、逐步地采用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要建立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当前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普查制度,在经常性调查中加快推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统计调查方法。一、推广应用抽样调查的意义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抽样调查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1.符合党的十五大精神,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逐渐形成。“八五”期间,我国已相继开展了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九五”期间还要进行基本单位普查、农业普查和人口普直。各项大型普查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丰富的资料,我们能否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对于巩固普查成果,达到普查目的,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我国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纲要》中明…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融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基本单位等项内容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普查,与以往开展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项目,在组织模式、技术要求、数量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无可比拟,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近年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国民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第二产业有比较完善的统计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周期性普查制度的建立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估算为补充的多种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是我国跨世纪统计调查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既体现了多种调查方式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也明确了它们的主辅地位。由于普查既可提供全面系统的基本统计信息,又可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是比较单一的,是以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汇总为特征的调查体系。改革开放后,开始建立普查制度。为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可是,自1994年提出“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至今还未建立起来。八年来,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汇总为特征的调查体系依然如故。虽然各个行业在规模以下已经或正在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这同“以普查为基础”的调查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一、统计调查体系与统计管理体系的关系“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统计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全部工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来搜集资料 ,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为此 ,1999年以来 ,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试点工作 ,为今后抽样调查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在试点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我国在 1994年已确定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的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但在实践中 ,特别是在基层单位 ,人们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仍然认…  相似文献   

14.
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开发与应用□龙华基本单位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认识国情必须首先掌握两个基本情况,即人口和基本单位的情况。基本单位和人口一样,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提供者。从整个统计调查体系来看,人口普查和基本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普查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搞好经济普查对掌握国情国力,服务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对促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统计体制下,统计调查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为补充。因此,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普查数据如果与年报差距太大,其实用价值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年报数据必须要通过普查进行检验和修正,即使在非普查年份也要以普查的数据作为参照。但是两者衔…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统计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渠道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长期以来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统计调查方法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统计难度大大增加,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尽快建立起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等为补充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现就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及应用等问题谈些看法。一、逐步确立起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主体地位是由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决定的抽样调查是建立在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国发[1996]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组织好我省的基本单位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同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一样,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可以为全面掌握基本单位的底数、行业分布、经济类型、规模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为制定产业政策、调查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币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并为改革统计调查体系,有效地提高宏观数据质量奠定坚实的…  相似文献   

18.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要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互补共进蒋萍统计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其中,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包括概率抽样调查与非概率抽样调查(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任何国家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不外乎这几种。那么为...  相似文献   

19.
王云龙 《浙江统计》2003,(10):33-33
统计单位名录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基本单位的名称、各相关元素、经济指标的清册。它是统计工作的基础资料,是各项统计数据的基本来源,也是抽取样本单元的依据。因此,一个完整的统计单位名录库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本前提。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圆满结束,为各级统计部门提供了全面、完整的统计单位名录库,也为各专业统计调查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但普查结束已一年零九个月(普查截止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的新增、变更、及消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干区在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库中存在的企业家数为39…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破解抽样调查和普查面临的费用不断攀升、无回答率持续升高、调查效率和数据质量越来越低、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等难题,本文提出将基于行政记录的名录库调查作为我国官方统计调查的新思路,介绍了目前世界主要先进国家使用行政记录进行统计调查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建立名录库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与传统的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比较,总结了名录库调查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深化我国政府统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