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杰 《决策探索》2015,(2):92-93
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既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条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贪腐、奢靡、纵欲、享乐问题,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清官之念长期以来,在古代史料典籍的文字中,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心中,对官员都有这样一种理想期盼:他们心中装着百姓,恪守着"清、勤、慎"为官箴言;他们公正  相似文献   

2.
一、清官文化政治生态 1.清官形象与清官文化的形成 清官就是廉洁公正的官吏.清官的形象最早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由官方和民间话语共同塑造而成的,正如当代学者魏琼在《清官论考》中所言,"清官是中国话语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法律文化".自宋以后,有关清官的官方奏折、书籍,民间的剧目、话本、传说、故事、传记等逐渐增多,清官形象开始形成.比如对清官的界定,在古代书籍中,有公正清廉之含义的清官一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相似文献   

3.
美称与绰号     
正从古到今,清正廉洁的为官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而贪污腐败者一直受到老百姓的贬斥。现将古代一些清官的美称和贪官的绰号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清官的美称"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是历史上著名廉吏。项是颈的后部,强项指脖子硬,不肯低头屈服。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  相似文献   

4.
在官场上,有些人生荣死哀,甚而死后被鞭尸,转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有些人生哀死荣,虽则换得后世传颂,但在世之时备受折磨打击,无法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官场中鲜有人能够生荣死亦荣,被万世传颂,但被誉为古代清官典型的明朝大臣海瑞无疑是其中一个.海瑞生前率性而为,曾抬棺上疏,险些被嘉靖皇帝处死;对太祖皇帝祖制狂热崇拜,受到众多僚属排挤.但他最终能够处江湖之险而不倒,身死之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而经由民间演绎,海瑞更成为古代清官的典型,历经数百年备受人们崇戴.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古代的清官属凤毛麟角,但这些清官为后世所留下的反贪拒贿的妙语却被人们津津乐道。现把搜集到的古代清官妙语拒贿的几则逸趣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妙语推拒宝物宋代的吕蒙正为宰相时,朝中有个家里珍藏一面古镜的官吏为了巴结吕蒙正,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  相似文献   

6.
刘金祥 《领导文萃》2013,(18):67-69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于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这两种时代,根据笔者理解的"清官情结",前者是"清官出现了的时代",后者是"渴望清官出现的时代",此种理解显然使人悲怆和伤感,贪官污吏横行肆虐时,人们自然呼唤"清官"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在此之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已经写入中纪委十七届八次全会公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非常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影响深远的清官文化,而清官情结可以说是传统清官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在今天我们努力建设清明政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清官情结的政治文化本质,深刻认识其历史局限并克服其负面影响,进而推动从清官情结向清明政治的历史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决策探索》2010,(15):60-60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犹如送瘟神一般;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9.
㈠设立重庆北部新区是历史的正确选择,是重庆人民的期盼。  相似文献   

10.
谱写《办公室业务》新乐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鲜花与掌声中,2011年《办公室业务》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即将落下帷幕,2012年杂志的出版大幕正徐徐拉开。广大读者作者期待着精彩,杂志社全体员工盼望着成功,就像是一曲动人心扉的乐曲,承载着观众的期盼,奏响了新的序曲。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中国有作为的政治家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老百姓所期待的。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的国情,适时提出这一目标,既是对古代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创新。顺应了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2.
李传印 《决策探索》2014,(24):72-74
为“清官”立传,写“清官”专史,是我国史书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宋代费枢撰写的《良吏传》,堪称一部“清官”通史。此外,二十四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良能传》也记述了许多良吏。  相似文献   

13.
板脸说刘墉     
“是故事不是历史,是清官没当宰相。”电视编导们生编出的《宰相刘罗锅》这部戏,至今尚使人们的议论余热未休。清官与贪官的矛盾周旋,是自古以来的官场舆论主线。也许老百姓更多欣赏的是故事情节,而我们的官员们则从中不难感悟出些许为官当政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央视播放的长篇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统管大清朝粮仓的最高官员米汝成,此人老奸巨滑,他表面上是一个清官,实则是个地地道道的“米老鼠”。他统管大清朝的粮务多年,穿的是旧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在常人眼里是个大大的清官,就连小偷上他的家行窃偷  相似文献   

15.
廉洁从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是否廉洁从政,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执政能力,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自身健康成长。历史反复证明,廉政兴邦,腐败亡国。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清正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刘韶华 《决策探索》2011,(16):32-32
腐败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阶段,能否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提出,第一次从理论上结束了把腐败现象看作是一种思想作风问题或阶级斗争表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反腐败斗争从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的政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决策导刊》2007,(10):1-1
历史,在2007年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承载着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迎来了直辖十年前后一系列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最特殊的小社会。“修身齐家治围平天下”,意即“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古代士大夫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家的处世之道。古往今来,治国与治家,官风与家风,总是彼此映衬、紧密相连的。家风淳,官风正;家风浊,官风污。虽不能一概而论,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位官员的官风不错,家风却很糟,他的官风必然要大打折扣,后院起火,养出纨绔子弟,乃至声色犬马之徒,而自已还能留下清官之名,恐怕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说     
《决策》2007,(12):7-7
我一定牢记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深深扎根于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把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奉献给这片土地上勤劳聪慧的父老乡亲;一定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成为并当好一个“广东人”,做一个广东人认可和信赖的公仆。——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朴实的履新承诺让广东人颇为欣慰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海瑞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他的形象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化身、正义的象征。今天,我们重温海瑞其人其事,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官要有那么一股正直、清廉、爱民的凛然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