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可涛 《兰州学刊》2012,(6):10-13,25
荀子和霍布斯在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基本结论的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对于政治哲学的建构,霍布斯是诉诸契约论,荀子则从规范论的维度出发展开政治图景的设计。这两种路径实质是演进理性和建构理性之下的不同产物。由此出发去理解各自的理论分野,乃至评判其理论上的得失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的初始状态问题,霍布斯和罗尔斯理论是最主要版本。本文试图说明,罗尔斯的解决方案并非罗尔斯条件的唯一可能解,而仅仅是多个可能解之一,甚至是多个可能解之中相对劣势的解。另外还试图说明,从多轮博弈去看,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是多余的实验。相比之下,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更合理的分析对象,它能够表达更基本和更丰富的可能困难。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的初始状态问题,霍布斯和罗尔斯理论是最主要版本.本文试图说明,罗尔斯的解决方案并非罗尔斯条件的唯一可能解,而仅仅是多个可能解之一,甚至是多个可能解之中相对劣势的解.另外还试图说明,从多轮博弈去看,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是多余的实验.相比之下,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更合理的分析对象,它能够表达更基本和更丰富的可能困难.  相似文献   

4.
荀子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正义理论,其基本结构为:仁(爱)→利→义→礼(规范)→乐(和)。其中正义原则是其枢纽。围绕这个中心议题,荀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度规范(礼)的建构目的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利益冲突源于仁爱中的从自爱出发的差等之爱;而正义原则(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则源于仁爱之中的超越差等之爱的一体之仁;故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根本还是仁爱,其直接根据则是赖以建构制度规范的正义原则;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在于社会和谐(乐)。  相似文献   

5.
荀子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莲 《理论界》2005,(2):149-150
荀子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思想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具有历史进步性,并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9,30(1):59-64
荀子融合了儒、法两大思想,强调道德礼义的作用,偏重于社会秩序的建立.荀子的<诗>学思想特征与其整体思想相一致,主要表现为:以<诗>循道,重视<诗>的教化作用;隆礼义而杀<诗>、<书>,强调学以致用;遍引<风><雅><颂>,以实践倡导<诗>之功用.荀子引<诗>具有浓重的政教色彩,大多属于断章取义,表现出通经致用的特点,客观上为汉代<诗>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初始状态做了新颖的理论建设后,初始状态理论一直是政治哲学探讨的热门话题。学界围绕着罗尔斯初始状态理论的争议不断,进而追溯到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初始状态理论的考察与争鸣。本文先分析政治初始状态与人性的概念,再逐个考察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等近代哲学家的人性预设,并探讨由此推演出不同政治制度的可能性,最后阐述马克思革命性的人性论思想,即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辩证的人性观。文章在综述近代西方政治、历史哲学的政治初始状态理论时紧紧围绕人性这个话题展开,并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尝试性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铭  张艳萍 《西部论坛》2001,3(2):50-52
荀子与霍布斯所处时代、地域、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人的国家起源学说却颇多相似:他们都反对宗教神学观念,抬高人的地位,他们都从人性恶出发,阐述自然状态的混乱不堪,并借助理性力量摆脱这种状态。两人构建国家的方式不同,却得出了君主专制的共同结论。  相似文献   

9.
荀子性情论     
荀子哲学中的性与情,或辞意相佐,或指谓有分。从人性与人情意涵相殊的层面,荀子不仅作出了人之性恶、人情不美的不同评判,同时也构建了改善人性与美化人情的不同路径。就儒学传承的脉络而言,荀子对性情内涵的新界定以及对性情关系的辨析,无疑推动了性、情范畴的逻辑演进,然而他对人性与人情的评判,则是先秦儒学中对于人的价值定位的一次突转。  相似文献   

10.
荀子论和谐     
王鹏 《理论界》2012,(2):120-122
荀子关于和谐的思想,存在如是之逻辑架构,首先,所谓和谐涵括了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自身和社会和谐,其中社会和谐是关键。其次,实现和谐的关键是礼,即通过礼来贞定人在群中的角色,通过礼来修身,通过礼来协调人之需与物之长。最后,要真正通过礼来实现和谐,还需要君(圣人、师)及其主导的教化与刑政。  相似文献   

11.
简论荀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飞 《中州学刊》2002,(4):167-169
本文认为在先秦诸子中 ,荀子对语言和语言学的认识最为深刻。进而分析了荀子的语言本质论、语言发展观、语言功能观、语言结构观、语言规范观及其语言实践活动。文章比较了荀子约定论与西方约定论的区别 ,并简要探讨了荀子语言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荀子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战国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在弘扬儒家理想政治的前提下,将论兵之道与政治治国之道密切地结合起来,代表了先秦儒家兵学思想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鹏  谭燕妮 《理论界》2013,(5):152-154
荀子的圣人观包括:(1)圣人的“材性知能”与普通人并无二致,圣人所以异于常人之处在于其能“积”、“伪”。(2)圣人的核心特质是“知通统类”,表现为熟稔礼法典制及其蕴含的原则,同时还集真善美于一身。(3)缘于“圣人”、“君”、“师”的统一,圣人的功化表现为制礼义、行教化和施刑政。  相似文献   

14.
荀子论学     
荀子之学主要为道德之学。道德之学所遵循的是由知-学-智的路线,知通过学而成为具有道德价值的智。学与思二者之间,学为主;学与行二者之间,行为重;学、积和化三者循序渐进,共同构成达致圣人境界的方法。化性入境的关键在于诚。学本身需要一些德性将之优化,包括:一、乐和微等。  相似文献   

15.
姜元奎  张华松 《东岳论丛》2006,27(1):169-171
荀子关于人的道德品行修养思想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十分注重人的后天修养。为此,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修身方法,如,隆师亲友、养心省身、严以律己、专一不二、戒骄戒躁、重义轻利、重德轻貌、语言雅美等。  相似文献   

16.
诚信一直是历代学者关注的问题。儒家学者对诚信思想的探索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战国后期,荀子集百家所长、各派之言,著书立说,从个人修身、治国理政、军事外交、职业道德等角度解读诚信,从加强教育和建设法制入手保证社会诚信,代表了儒家诚信思想的成熟,其诚信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解决失信现状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乐论与性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荀子认为,"乐"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古代的"圣王"制定了"礼".广义的"礼"就其不同的功能侧面言之,分谓之为"礼"、"乐"."乐"的目的,不是表现内心的感情,恰恰相反,它要根据"圣王"的要求改变人们的内心感情,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那些表现普通人感情的"乐"不是真正的"乐",它们只是"邪音".因为从道德上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顺着这样的本性,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要避免混乱,就要对本性进行改造,所以"礼"非常重要,"乐"也非常重要.反之,如果人性本身是善的,则"礼"与"乐"的重要性就会降低.思孟学派相对轻视"乐",道家学派干脆否定"乐",都同其价值立场上对人的自性的坚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人文精神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荀子之“人”,为有辨、有义、能群、能分之人;其“文”为礼乐制度、法则条理、文献典籍、文辞辩说之文,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一切人文内容。他的人文思想,通过处理神人、天人、群己、物己的关系,高扬了人在神、天、物面前的主体地位。荀子思想的全貌是隆礼、本仁、立中,其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礼之中。作者主张从儒学的仁礼互动、持两用中的矛盾运动去把握荀子的人文精神,并确定其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鹏 《船山学刊》2010,(4):139-142
本文认为荀子所言之心的完整内涵包括:(1)指作为实体的心脏,其官能是思虑;(2)心是意志、情绪的肇端处或者借指意志、情绪本身;(3)由于心能思虑,故而认知是其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4)同时,荀子之心更是一"道德心",其具有向善的道德能力,保证人能必然地发见礼义(道)并顺是而行。  相似文献   

20.
阳剑兰 《船山学刊》2010,(1):111-113
本文整理荀子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为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作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